撰文_呈子
從我們祖先到現在,都是在奮斗中被浪潮推著走??萍荚桨l展,我們越幸福和快樂嗎?
每只螞蟻,都有眼睛鼻子
它美不美麗,偏差有沒有一毫厘。
王菲在《開到荼蘼》里這么唱。
每只螞蟻,偏差沒有一毫厘,每只螞蟻的大腦無法思考下一步該怎么走,但是一群螞蟻卻總能找到通往食物的最短路徑。
為什么無數只螞蟻的盲目嘗試,對于集體來說,確實利益最大化?因為每只螞蟻都會在移動過程中留下特殊的化學物質“信息素”,離食物越短的路徑,信息素濃度就越高。是每個個體通過科學的、技術性的逐利行為,帶來了整個集體的生存機會。
傳統觀點認為,“科學”指研究自然現象及其規律的自然科學,“技術”泛指根據自然科學原理生產實踐經驗,共同組合成人類關于自然、社會、思維的一整套知識體系。
凱文·凱利,大家更愿意親昵地稱他為KK,作為美國《連線》(Wired)雜志創始主編,喬布斯崇拜的大神級人物,《黑客帝國》劇組開機前曾必須拜讀他的作品。他在2010年出版的《技術想要什么》提出一個觀點:“技術是一種生命體。是生命體的第七種存在。人類目前已定義的生命形態有六種,前三種是微生物包括真細菌、原細菌、真菌,后三種依次是原生生物、植物和動物。技術的演化和這六種生命體的演化驚人相似。技術應該是生命的第七種存在方式?!?/p>
在我們的舊有思想里,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是加速人類發展效率的工具。人類的發展史,就是一部技術革命的迭代史,技術發展已經遠遠將我們身體進化的速度甩在了后面。所以才有英劇《黑鏡》中當代科技對人性的利用、重構與破壞,對其帶來的一系列人性、倫理問題的擔憂和解析。似乎科技包圍下的未來世界是殘酷的。我們的糾結在于,古今中外,人類社會的每一項進步,都是技術革命的結果,是人類文明的標志。但它的創造力和想象力,讓人類開始無法想象自己的未來。
本杰明·富蘭克林曾說:“人類的知識將會大大地增長,到2018年,我們想不到的新發明將會屢屢出現。我有時幾乎后悔我出生得過早,不能知道將要發生的一些事情。”厲害的人總是對未來充滿期待,不是因為他們有更萬全的準備,而是他們經歷了變革,明白新發明創造的不是一個由機器人掌控的冰冷未來,而是人類通過科技這個新器官,不斷升級迭代,主宰自身命運。互聯網不再是一個領域,而是會把曾經看似無法實現數字化轉型的領域進行升級,它是人類的一個加號。科技讓每個人擁有了得以充分施展獨特天賦的機會,懷才不遇在這個時代越來越罕見,那個以一首《野狼DISCO》紅遍網絡的老舅在前一天只是一位網約車司機。科技給予我們“接觸新理念和新思維的機會,選擇父母不曾選擇的道路的機會,自己創造新事物的機會”。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壞消息無非是:人工智能會逐次替代人類現在從事的部分工作,一種是體力勞動,一種是高智商的邏輯運算,這兩種工作未來的機器比人更能勝任。但好消息是:工作沒了,找個新的就好。舊工作永遠會被取代,新工作也永遠會持續出現。人類歷史上每一次技術革命都取代但又創造了大量崗位。而人類本質和萬千螞蟻并無兩樣,彎路終將趨同,科技終將利大于弊。所以,未來人和智能是“共生關系”。用KK 的話來說,技術,是人的“第二肌膚”,一直是,將來也是。但凡有人類的領域,從來不是靜止的?!逗阽R》想要提示我們的悖論在于,人為了使自己的滿足感最大化,總是偷懶,力求生活中的技術最小化。于是我們就有了最簡單粗暴的社交軟件,點贊和評分成為通行證和虛榮心,漸漸把人類裹挾到技術中去。但另一面,為了讓整個群體的利益最大化,我們又必須創造多樣化,技術也不例外。人們創建科學的初衷是為了提高認知世界的條理性和系統性,那為了創造科學的架構和體系,必將需要極大依賴技術的升級。問題在于,我們如何找到那個平衡點?
人生一方面總想去烤點兒什么,一方面擔心自己燒光?!逗阽R》的暗黑預言,真的是杞人憂天嗎?2020年的這場新冠肺炎的疫情,告訴我們這不是杞人憂天??萍紟淼母吡魍ㄐ?,給了比SARS 進化數倍、傳播度高數倍的病毒一個大大的乘號,科技的發展,也讓“謠言”的流傳變得容易,讓訓誡謠言也變得更為必須和應當,讓急想穩定社會的官員有了更大的底氣。但同時我們也有了更好的應急系統,更好的醫療配備和手段,更好的網絡監督環境。只是在這個中間,需要一個敏感和科學的應對體系,并讓它充分運作。而這次影響世界的疫情,相信可以幫我們完成更好的進化。KK 的觀點可以歸結為一句話:在群體進化的過程中,并非所有的事情都要事先計劃好,進化的代價就是失控,允許每一個個體愚蠢的行為之間的相互影響,卻能獲得你所能獲得的最好的結果。他認為,作為整體,科技不是由線路和金屬構成的一團亂麻,而是有生命力的自然形成的系統,它的起源完全可以回溯到生命的初始時期。正如生物進化呈現出無意識的趨勢,科技也是如此。
所以對于科技的最好態度,可能就得像小螞蟻那樣,每個人追求自己的最大化,不過,為了讓人類創造的世界實現收益最大化,需要對這種全球體系產生的問題和代價保持敏感,這種敏感讓我們彼此牽制,最后找到動態平衡,成就整個群體的利益最大化。
歸根結底,技術是我們器官的延伸,是生命的延伸,它不是獨立于生命之外的東西。只是我們需要提防,不要把文明時代的一切問題,都變成叢林時代的覓食問題。
叢林時代沒有科技,而文明時代,我們過于狹窄地定義科技。
【解字】STRUGGLE
【夢想屬于每一個人】
【無數賢者用實際行動詮釋 “奮”的內涵】
【春是大地的奮斗】
金文字形,中為“隹”(鳥),外像鳥振翅欲飛之勢。下為“田”義指空曠的田野。
春來鳥至,鳥于田間,振翅欲飛,謂之“奮”。鼓翼飛翔是要用力的,由此而又派生出“勤奮”“振作”“鼓勁”“奮斗”等意義來。
靜言思之,不能奮飛?!对娊洝?/p>
雷出地奮?!兑捉洝?/p>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哆^秦論》
陳王奮臂,為天下倡始?!妒酚洝?/p>
奮至德之光。——《史記》
奮,動也?!稄V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