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留松,胡桂才,趙金迎
(承德醫學院附屬醫院,河北 承德)
PMN是特異性自身免疫性腎小球疾病,主要表現為尿蛋白的持續增加,病理上表現為腎小球的特殊損傷。PMN是原發性腎病綜合征的最常見原因,在全世界成人非糖尿病患者中占20%到37%,在60歲以上的成年人中高達40%[1,2]。隨著2009年M型磷脂 酶A2受體發現以來,大量的臨床研究證實了大多數的PMN是由 anti-PLA2R(85%)介導的(余為血小板反應蛋白1型域包含7 (THSD7A)(3% - 5%),或由其他未知的機制(10%)[1-6]。雖然20-35%的IMN患者在發病后2-3年內出現自發性緩解,但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會發展為終末期腎病,給醫療資源帶來巨大負擔。PMN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這一認識極大地改變了以往對特發性MN的診斷和治療方法。但目前關于血清Anti-PLA2R antibody滴度水平是否與疾病的活動及預后有關仍存在較大的爭議,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Anti-PLA2R antibody基線狀態與疾病嚴重程度、治療反應及預后的相關性,并探討其潛在機制。
本研究為單中心回顧性隊列研究。納入標準:①2017年11月1日至2018年12月30日在承德醫學院住院并行腎穿刺活檢術;②腎穿刺活檢術確診為特發性膜性腎病;③腎穿刺前應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對血清 PLA2R-Ab滴度行定量檢查(分為低滴度組<80RU/mL且≥20RU/mL、高低度組≥80RU/mL、陰性組<20 RU/mL)[7];④具有完整的基線資料;⑤年齡≥18歲。排除標準:①繼發性膜性腎病;②患者合并對治療效果有影響的疾病,如其他類型腎小球疾病、嚴重感染等;③腎毒性藥物使用史;④腎穿刺前接受過任何免疫抑制治療的患者。
①患者一般資料:性別、年齡等。②實驗室資料:血清肌酐、白蛋白、甘油三脂、總膽固醇、24h蛋白尿和免疫指標。③治療方案:分為2類,分別為激素、激素+免疫抑制劑(潑尼松聯合環磷酰胺、潑尼松聯合環孢素)。基線資料為患者行腎穿刺活檢前最后一次的檢測值。
分析患者治療前后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清肌酐、尿素氮、甘油三脂、總膽固醇水平。治療效果標準:①臨床完全緩解(CR):24hUP<0.3g/d,Alb>35g/L,且腎功能穩定或好轉(Scr升高<25%);②臨床部分緩解(PR):24hUP下降>50%基線值,且24hUP<3.5 g/d,Alb>30g/L,且腎功能穩定或好轉(Scr升高<25%);③臨床無緩解(NR):24hUP下降<50%基線值,或24hUP下降>50%基線值但定量≥3.5g/d,或腎功能惡化(Scr升高>25%)。
采用SPSS 19.0和Graphpad Prism 7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 ±s表示,根據其是否符合正態分布及方差齊性,3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檢驗和Mann-Whitney U檢驗。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患者部分緩解及完全緩解情況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線分析;兩組緩解率的比較采用Log-rank(Mantel-cox) 檢驗。患者緩解的影響因素評估采用單因素和多因素Cox回歸分析。P<0.05視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研究共納入146例研究對象,男性100例(68.5%),女性46例(31.5%)。依據患者血清磷脂酶A2受體抗體滴度的不同分為高滴度組54例(37.0%),低滴度組53例(36.3%),陰性組39例(26.7%)。血清磷脂酶受體抗體陽性組(高滴度組、低滴度組)患者24蛋白尿、血清白蛋白、總膽固醇水平明顯高于陰性組(P2<0.001,P3=0.006)。高滴度組24蛋白尿稍高于低滴度組(P1=0.049),血清白蛋白、總膽固醇無統計學差異。血清肌酐、血尿素氮、甘油三脂三者之間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對其中65例患者進行長期隨訪,最短6個月,最長23個月。隨訪過程中,達到部分緩解 56例 (86%),完全緩解40例(62%),從未緩解9例 (14%)。
2.3.1 部分緩解情況:相對于血清PLA2R-Ab高滴度組,低滴度組及陰性組達到部分緩解所用時間明顯少于高滴度組(P2<0.001,P1<0.001),低滴度組與陰性組部分緩解時間無統計學意義(P3=0.97)。
2.3.2 完全緩解情況:高滴度組完全緩解時間明顯大于低滴度組及陰性組(P1=0.002,P2=0.002),低滴度組與陰性組部分緩解時間無統計學意義(P3=0.54)。
單因素Cox回歸分析得出IMN患者部分緩解及完全緩解的影響因素,然后將單因素Cox分析中P<0.2的指標全部納入多因素回歸分析中(在臨床工作中,我們認為血漿白蛋白及24h蛋白尿和患者預后有一定聯系,故無論兩者P值大小,都將納入多因素回歸分析模型),結果顯示血清磷脂酶A2受體抗體滴度水平的高低(HR=1.753,95%CI 1.22-2.50,P=0.002)是患者發生部分緩解的獨立危險因素。血清磷脂酶A2受體抗體滴度水平(HR=1.552,95%CI 1.02-2.35,P=0.038)、甘油三脂水平(HR=0.736,95%CI 0.54-0.98,P=0.04)是患者發生完全緩解的獨立危險因素,見表4、表5。
IMN是成人腎病綜合征最常見的病因,流行病學研究顯示1997-1999年IMN發病率占原發性腎小球疾病約6.48%,2009-2011則上升至22.7%,近年發病率更是逐年上升,同時伴隨多種臨床結果,從自發性緩解到終末期腎病[8]。大量蛋白尿是膜性腎病最顯著的臨床表現,上皮細胞免疫沉積的形成和補體的激活是引起足細胞功能損害和IMN中蛋白尿的原因[9,10]。已有研究表明gPLA2R是一種參與IMN的天然抗原,而sPLA2R-Ab是一種針對PLA2R的循環自身抗體[9-11],提示sPLA2R-Ab可能與蛋白尿有關。我們發現sPLA2R-Ab水平與蛋白尿密切相關,這與之前的研究[12]一致。
在本研究中,我們研究了sPLA2R -Ab滴度水平與IMN患者預后的關系。我們發現,sPLA2R-Ab陰性及低滴度組的患者的緩解速度(包括部分緩解與完全緩解)明顯快于sPLA2R-Ab高滴度組的患者。而低滴度組與陰性組兩者的緩解時間無明顯差異。同時本研究應用免疫熒光法檢測血清PLA2R-Ab滴度水平,再通過Cox回歸分析得出血清PLA2R-Ab是 IMN患者部分緩解及完全緩解的獨立危險因素。 這一結論可指導臨床醫生對血清PLA2RAb陽性的IMN患者,尤其是對血清PLA2R-Ab滴度水平較高的患者早期采取干預措施,改善長期預后。
我們的研究必須考慮幾個局限性。由于大部分患者居住在承德地區的不同地區,我們無法在較長時間內從他們那里獲得完整的血清樣本,由于樣本量相對較少,我們未對治療方法之間進行分析。且隨訪人數相對較少,隨訪時間相對較短,數據僅適用于有限的參與者。我們以后會擴大樣本量。

表1 血清PLA2R-Ab 高滴度組、低滴度組與陰性組患者的基本臨床資料情況比較

表2 血清PLA2R-Ab 高滴度組、低滴度組與陰性組患者部分緩解情況比較

表3 血清PLA2R-Ab 高滴度組、低滴度組與陰性組患者完全緩解情況比較
綜上所述,sPLA2R-Ab可能是IMN診斷、治療和預后的無創指標。因此,監測sPLA2R-Ab滴度有助于確定何時開始使用免疫抑制劑和評估治療效果。

表4 特發性膜性腎病患者部分緩解影響因素的Cox 回歸分析結果

表5 特發性膜性腎病患者完全緩解影響因素的Cox 回歸分析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