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寶寬,苗利民,王來杰,章雯
(南京醫科大學口腔疾病研究江蘇省重點實驗室,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江蘇 南京)
近年來隨著口腔種植技術的不斷發展完善和人們對于牙齒重視程度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患者選擇種植義齒來修復缺失牙。臨床統計資料顯示,占牙體缺失人數很大比例的是老齡患者,這些患者大多患有高血壓等全身系統性疾病,各組織器官均發生退行性改變,自身的調節能力逐漸減低,血壓容易波動,較之年輕患者相比,手術風險大為提高。確保對患者的心血管系統影響小、減輕恐懼心理從而使手術更安全的一個關鍵要素是麻醉藥品和注射方式的選擇。本研究對老年高血壓患者在種植手術前,采用復方阿替卡因注射液進行局部浸潤麻醉(觀察組)和利多卡因注射液進行神經阻滯麻醉(對照組),比較兩種藥品和方法的麻醉效果并對其安全性進行分析評價,研究如下。
選擇2017年4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門診部就診進行種植手術的老年患者40例,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齡61.2歲。隨機分為兩組,每組20例。觀察組采用復方阿替卡因進行局部浸潤麻醉注射,共植入52顆植體;對照組采用利多卡因進行阻滯麻醉注射,共植入48顆植體。具體納入標準:①年齡在55歲至70歲之間。②經檢查口腔衛生狀況基本良好。③已在綜合醫院確診為高血壓一期,定期定時按醫囑治療服藥,血壓控制在160/100mmHg以下。④符合種植手術的適應癥。⑤均為下頜后牙缺失并已滿3個月。本研究已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①復方阿替卡因注射液,法國碧藍公司生產,每支1.7mL,含阿替卡因68mg,腎上腺素17μg。②利多卡因注射液,山東華魯制藥制造,每支5mL。③種植體選擇韓國登騰植體和奧齒泰植體。
1.3.1 術前檢查
對患者進行完善的口腔檢查,全口牙周潔治,常規拍攝CT片進行骨密度、骨高度和寬度的分析。術前向患者介紹具體的種植治療計劃和手術步驟,并簽訂手術知情同意書。
1.3.2 麻醉方法
觀察組采用復方阿替卡因注射液進行局部浸潤麻醉,對照組采用利多卡因注射液進行下牙槽神經阻滯麻醉。麻醉后進行常規種植手術,植入種植體,上覆蓋螺絲,嚴密縫合。
觀察指標及效果評價標準:顯效時間指從麻醉注射結束到患者自覺術區麻木可以進行手術的時間。顯效是指患者無任何疼痛感;有效是指患者在術中能夠感受到疼痛,但可以忍受繼續手術;無效是指患者疼痛劇烈,無法忍受,不能繼續手術。麻醉的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2,3]。
分別記錄注射前、注射后即刻、手術開始以及手術結束后6min所有患者的血壓(舒張壓和收縮壓)及心率的變化。
采用SPSS 19.0對數據進行統計,血壓及心率數據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方差分析。兩組間麻醉效果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具有統計學差異。
40例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觀察組麻醉有效率達100%,顯著高于對照組80%(P<0.05);對照組的麻醉起效時間明顯長于觀察組(P<0.05)。兩組患者血壓和心率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兩組患者的收縮壓和舒張壓在注射即刻,手術過程中和手術后均表現為先升高后降低,注射即刻與注射前、手術結束后6min的血壓變化及心率變化有統計學差異(P<0.05)。
表2 復方阿替卡因和利多卡因注射前后的血壓和心率變化的比較(±s)

表2 復方阿替卡因和利多卡因注射前后的血壓和心率變化的比較(±s)
觀察時間 收縮壓(mmHg) 舒張壓(mmHg) 心率(次/min)阿替卡因 利多卡因 阿替卡因 利多卡因 阿替卡因 利多卡因注射前 143.54±3.67 144.25±2.47 84.16±2.89 82.51±3.03 65.01±2.08 66.27±2.09注射即刻 150.36±3.42 148.56±4.11 88.31±3.29 86.15±2.63 71.21±3.01 70.18±3.47手術開始 135.32±2.89 136.19±2.54 82.25±3.22 81.41±3.33 63.35±2.59 64.81±3.21手術后 6min 133.14±3.33 134.10±2.84 80.32±3.97 79.86±3.52 62.61±3.35 62.89±3.82

表1 兩組患者麻醉效果對比(例,%)
目前種植義齒已成為很多缺失牙患者的首選,活動義齒戴用不適以及經濟水平的提高使得這其中老齡患者的人數也在逐年遞增。對于手術來說,麻醉是減少患者在手術過程中產生恐懼心理和疼痛感,保證手術順利進行的重要前提,矛盾的是很多患者都對注射麻醉藥物的過程有恐懼心理,并且在進針和注射過程中會感到疼痛。疼痛的原因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口腔黏膜被注射針頭刺入時導致的機械損傷,二是注射過程中局部組織快速膨脹引起的不適,三是有研究發現進入組織的最初幾滴麻藥反而會引起明顯的疼痛[4,5]。麻醉疼痛是患者的一種復雜的心理現象,例如即將注射時,對進針的恐懼;由于對種植手術的未知而產生的恐懼,以及以前就醫治療其他口腔疾病的不愉快經歷等都會放大麻醉注射時的疼痛感。而種植醫生往往對患者麻醉前的恐懼沒有提起足夠的重視,并未對患者進行過多的解釋和安撫。有報道指出超過50%在口腔門診發生的緊急醫療狀況如暈厥、嘔吐、血壓升高等,都是在進行麻醉注射過程中及注射即刻后發生的[6]。
利多卡因注射液和復方阿替卡因注射液均為口腔常用的酰胺類局麻藥物。利多卡因具有麻醉效果穩定,毒性較低,過敏反應較少,麻醉持續時間長的優點,因而廣泛用于口腔臨床治療[7],但是也有關于利多卡因阻滯麻醉時引起暈厥血腫的臨床現象發生。復方阿替卡因組織滲透性強、起效快,在炎性組織中的麻醉效果也很有效,對于黏膜覆蓋的骨組織部位也有很強的麻醉效果[8]。其中添加1∶1000 000腎上腺素可以起到收縮局部血管,延緩麻醉劑進入血液循環,維持局部組織中的藥物濃度的作用,從而減少手術中的出血,使手術視野清晰。
進行種植手術的高血壓患者是術者需要高度重視和關注的人群,對這類患者在麻醉藥品的選擇時應更加慎重,腎上腺素可以收縮血管,升高血壓并導致心跳加快,這對高血壓患者是不利的,但常規種植手術僅需要1.7(1支)到3.4mL(2支)的阿替卡因注射液就可以達到良好的麻醉效果,而注射藥品中腎上腺素含量僅為17到34μg。根據美國紐約心臟學會的建議:每次不超過40μg的用量對于心臟病患者來說是相對安全的[9],本研究所使用的阿替卡因劑量并未達到危險值,而且配套針頭更細小,相較于利多卡因阻滯麻醉的進針深度,黏膜下局部浸潤麻醉的疼痛感明顯減輕,不易出現注射入血管,因而對患者血壓和心率的影響微乎其微。手術過程中由于麻醉顯效較快,降低了患者的恐懼心理,從而減少了內源性兒茶酚胺釋放所帶來血壓的波動和心律失常[10],同時由于使用了腎上腺素,術中出血少,視野清晰,手術時間大為縮短,這可能也是觀察組患者在術中的血壓沒有升高、心率并未加快的原因所在。
腎上腺素有內源性和外源性之分,本實驗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麻醉注射即刻的血壓和心率均有短暫升高,但在手術開始后就有所下降,表明良好的麻醉效果會減少由于患者緊張和恐懼導致的內源性腎上腺素分泌,從而不會導致血壓和心率升高,也就是說局麻藥中的腎上腺素作用短暫,對血壓和心率的影響是不大的,而隨著種植手術結束后患者的心情放松,血壓和心率會更趨于平穩,說明復方阿替卡因注射液對高血壓患者是安全的。
對高血壓患者進行種植手術,選擇好合適的手術適應癥,通過服藥將患者血壓控制160/100mmHg以下,心率控制在低于100次/min,采用復方阿替卡因局部浸潤麻醉進行種植手術是相對安全的[11]。同時要做到患者充分的知情同意,術中操作輕柔,及時觀察患者的各種反應,并采取積極應對措施,定期更新急救藥品,檢查急救設備是否正常,也是確保手術順利完成的重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