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泓,宋遠瑛
(湖北中醫藥大學,湖北 武漢)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在世界范圍內暴發和流行。主要以發熱、頭痛、肌痛和全身不適起病,多伴全身肌肉關節酸痛、乏力、食欲減退等全身癥狀[1]。目前,現代醫學對流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流感病毒及抗病毒藥物[2],但是仍面臨著抗病毒藥物的耐藥,以及研發成本太高、成效不顯著等難題,而中醫藥在流感的防治方面有突出優勢[3],中醫藥在流感的防治方面具有的獨特的療效,不僅能夠緩解癥狀,還能夠調節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4],研究顯示,采用聚類分析流感病例的中醫證型,統計出外感風熱證占比為34.51%[5],故使用清熱解表藥物治流感具有一定的優勢。然而截至目前仍然缺乏相關的循證醫學證據,因而本研究綜合檢索相關文獻,系統評價清熱解表藥物治療流感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現報告如下。
1.1 檢索策略 檢索數據庫包括國知網、萬方、維普、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及Pubmed數據庫,檢索年限從2000年01月-2019年09月。檢索詞為“清熱解表”,“流行性感冒”,“流感”,“Influenza”,“heat-clearing therapy”等。
1.2 納入標準 診斷為流行性感冒。研究治療采用的是以清熱解表藥物為主的中藥,對照組治療采用金剛烷胺、利巴韋林(病毒唑)、奧司他韋和其他西藥等西醫常規治療。
1.3 排除標準 重復發表的文獻;專家教授個人的經驗總結;無隨機對照的研究文獻;非臨床研究文獻。
1.4 資料提取 剔除重復文獻,按照納入、排除標準,閱讀剩余文獻的題目和摘要進行初篩,再通讀全文進行細篩,最后鎖定符合標準的文獻。
1.5 偏倚風險評價 通過 Cochrane 偏倚風險評估工具對納入研究進行評價,包括隨機序列產生、分配隱藏、研究員是否采用盲法、結果評估盲法、不完整結果數據、選擇性報告、其他偏倚等方面。文獻質量評價分為高風險、低風險、不清楚 3 種。
1.6 統計學處理 采用RevMan5.3軟件進行分析。對納入文獻的異質性進行檢驗,并通過I2來評定其大小。I2>50%,則各研究之間異質性較大,采用隨機效應模型。若I2≤50%,各研究之間異質性較小,則采用固定效應模型。
2.1 文獻篩選按照流程圖檢索出相關文獻共851篇,最終納入分析的文獻有17篇。
2.2 納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共納入17個研究,納入1866例患者,納入研究的基本特征見表1。
2.3 納入研究質量評價17篇納入研究中都采用了隨機對照研究,5篇文獻[6,13,14,16,20]具體描述了隨機方法。納入文獻的詳細質量評價見圖1。

表1 納入研究基本特征
①退熱療效②退熱時間③咳嗽緩解時間④不良反應

圖1 偏倚風險條形圖
2.4 meta 分析
2.4.1 退熱療效分析見圖2,I2=0%,表明文獻間同質性較好,可以使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綜合分析處理。清熱解表中藥治療流行性感冒療效優于常規西藥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OR=3.29,95%-CI[2.47,4.38],P<0.01)。
2.4.2 退熱時間分析見圖3,有8項研究[6,10,14,15,16,18,20,21]對患者退熱時間進行了評價,I2=98%,各組間存在異質性,故采用隨機效應模型。結果顯示:清熱解表組比較常規西醫治療流感在縮短退熱時間上效果更優,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MD=10.04,95%CI[-14.66,-5.41],P<0.01),亞組分析提示不同年齡段患者退熱時間結果未見明顯改變(P<0.01)。
2.4.3 咳嗽緩解時間分析見圖4,有6項研究[6,10,15,20,21,22]對患者咳嗽時間進行了評價I2=99%,各組間存在異質性,故采用隨機效應模型。結果顯示:清熱解表組比較常規西醫治療流感在縮短咳嗽時間上效果更優,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MD=15.00,95%CI[-20.17,-9.82],P<0.01)。

圖2 兩組退熱有效率的meta 分析

圖3 退熱時間的meta 分析

圖4 咳嗽緩解時間的meta 分析
中醫沒有“流行性感冒”的病名, 但是從其發病形式以及癥狀特征, 大多數醫家將其歸屬于時行感冒范疇[23]。《類證治裁》曰:“時行感冒, 寒熱往來, 傷風無汗……”, 首先提出“時行感冒”這一病名。《諸病源候論》中有對“時行病”的論述, 但非專指感冒, “一歲之中, 病無長少, 率相似者, 此則時行之氣也”明確指出此病有疫病的特點——傳染性較強[24]。中醫藥治療流行性感冒具有其優勢和特色。既著眼于局部的流感癥狀, 又考慮機體的全身狀況,可以因人因癥而異。中藥的多作用靶點以及不容易產生耐藥性、毒副作用小、可以長期使用[25]。
本研究結果顯示,清熱解表法治療流感,在退熱有效率、減少退熱時間、減少咳嗽時間及不良反應等方面均優于西醫常規抗病毒治療,而且結果在不同年齡段的亞組中均未發生差異性改變。在分析退熱時間及咳嗽時間時,各組間異質性顯著,其原因不排除與本研究中所納入文獻的流感患者臨床特征不全面有關,比如說病情輕重及出現并發癥的人數等。
本次系統評價納入的17篇文獻方法學質量普遍偏低,選擇性偏倚風險較高。因此需要開展更多設計嚴謹規范、高質量的多中心隨機雙盲對照試驗來進一步驗證其臨床價值。本研究初步證實了清熱解表藥治療流感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能夠縮短發熱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