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菊,孫燕,王興,巴立明,金正浩,王健康,郭家娟
(1.長春中醫藥大學,吉林 長春; 2.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吉林 長春)
冠心病是當今危害人類健康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且成為全球死亡的首要原因[1]。盡管現代醫學對冠心病的治療技術在快速發展,但是冠心病患者再住院率及死亡率并沒有減少[2-3]。冠心病患者不僅日常活動能力受限,而且生存質量及活動耐量水平下降。雖然常規西藥治療可改善心絞痛的癥狀,但需要長期服用,易產生耐藥性,且在患者生活質量及活動耐量等方面改善并不顯著。面對心血管疾病發病率不斷上升的嚴峻形勢,迫使心臟康復治療不斷的發展,筆者提出了將中藥散結通脈方聯合中醫養生功法(八段錦養生功、心經、心包經穴位拍按)的治療方案,并將其應用到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痰瘀互結證的臨床治療中,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
1.1 基本資料
選取 2018 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在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心內科門診及住院治療的冠心病穩定型痰瘀互結證患者 72例,分為對照組(36例)、治療組(36例)。
1.2 納入標準
符合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西醫臨床診斷標準者[4];符合中醫痰瘀互結證診斷標準者[5-6];符合冠心病心臟康復危險分層法中的低危患者[7];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①急性心肌梗死、不穩定性心絞痛、心肺功能不全、重度心律失常(快速房顫、房撲、陣發性室速等);②冠心病患者危險分層中危和高危患者;③合并其他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精神病患者[8];④年齡在30歲以下,或70歲以上;⑤妊娠或哺乳期婦女,過敏體質者。
1.4 試驗方法
①對照組:給予阿司匹林腸溶片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鈣片調脂穩定斑塊等西醫標準化治療;②治療組:在對照組給予西藥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中藥“散結通脈方”(全方由丹參、茵陳、澤瀉、石菖蒲、郁金、降香、水蛭、枳殼、陳皮等藥物組成,新綠色中藥配方顆粒劑),每次1格,早晚溫開水沖服+八段錦養生功(具體操作如下:雙手托天理三焦;左右開弓似射雕;調理脾胃須單舉;五勞七傷往后瞧;搖頭擺尾去心火;兩手攀足固腎腰;攢拳怒目增氣力;背后七顛百病消[9]。要求“細、長、勻、緩、深”的有節奏的腹式呼吸)+心經、心包經穴位拍壓(極泉穴的撥按、上肢內側中間、后緣拍按)每天下午一點半,準備活動5分鐘,準備活動5分鐘,八段錦每次15分鐘,穴位拍按10分鐘,每天一次,每周至少五次,運動至微微汗出,穴位拍按至肌肉酸痛即可,八段錦和穴位拍按由專門醫護人員教學,并且推薦給患者八段錦國家體育總局口令版視頻讓患者回家練習,保持原有生活方式,治療12周。
凡入組的患者,在治療期間,不得應用其他中藥(包括中成藥、中藥針劑等)。心絞痛發作時予硝酸甘油(哈藥集團人民同泰制藥廠):0.5 mg舌下含服,必要時5分鐘重復。合并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繼續給與降壓、降糖的正規治療,并準確及時記錄,高脂血癥患者停服其他調脂藥。
1.5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三組患者分別于入院時和治療12周后觀察以下指標:(1)心絞痛癥狀積分變化情況;(2)中醫證候積分變化情況;(3)運動心肺試驗(代謝當量(METs)、峰值氧耗量(PeakVO2)、氧脈搏(VO2/HR)、最大二氧化碳排出量(VCO2max))。
1.6 統計學處理方法
采用 SPSS 17.0 軟件進行t、χ2、秩和檢驗。
2.1 兩組基本資料比較 療程結束后,對照組剔除2例,患者失訪1例,治療組剔除1例,患者失訪1例,對試驗結果無影響。治療前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組間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療前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s)

表1 療前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s)
組別 N 性別 年齡 BMI 高血壓 糖尿病 血脂異常男 女 (歲) (kg/m2) (n) (n) (n)對照組治療組33 34 16 13 18 20 55.61±6.48 57.38±6.51 24.07±3.12 24.83±3.65 21 19 24 55
2.2 兩組治療前、后心絞痛積分比較 兩組治療前心絞痛總積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總積分明顯低于治療前(P<0.05),且第12周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心絞痛積分資料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心絞痛積分資料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 #) P<0.05; 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 *) P<0. 05。
9.45±4.51 7.00±3.24#*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治療組33 34 14.18±2.66 13.24±3.52#
2.3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癥候總積分比較 兩組治療前中醫癥候總積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總積分明顯低于治療前(P<0.05),且第12周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資料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資料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 #) P<0. 05; 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 *) P<0. 05。
10.03±4.25 7.91±4.34#*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治療組33 34 20.09±2.49 19.38±2.70#
2.4 兩組治療前、后運動心肺的影響比較 對照組、治療組治療前運動心肺METs、Peak VO2、VCO2max、VO2/HR相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 05)。兩組治療后運動心肺METs、Peak VO2、VCO2max、VO2/HR明顯高于治療前(P<0.05),且第12周治療組運動心肺METs、Peak VO2、VCO2max、VO2/HR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 4。
表4 兩組患者運動心肺資料比較(±s)

表4 兩組患者運動心肺資料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 #) P<0.05; 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 *) P<0.05。
組別 N 時間 METs Peak VO2 VCO2max VO2/HR對照組 33 治療前治療12周10.51±2.63 11.71±2.43#*10.28±2.58 10.48±2.52#治療組 34 治療前治療12周5.32±1.11 6.41±1.87#5.36±0.98 7.40±2.11#*1.25±0.36 1.36±0.30#1.25±0.39 1.44±0.39#1.29±0.33 1.81±0.39#*1.28±0.38 1.86±0.41#*
中醫認為飲食不節,損傷脾胃,脾虛生痰生濕,痰濕阻滯氣機,氣滯則血瘀;五志失調,情志失常,氣機郁滯,導致血液瘀滯;瘀血內阻,氣機不暢,氣不能布津,內生痰濕,痰瘀常常膠結,阻滯心脈,發為胸痹[10]。胸痹多為本虛標實之證,標實多是由于痰瘀導致,本研究散結通脈方君藥丹參活血散瘀止痛;臣藥茵陳、澤瀉祛濕化痰;佐藥降香、水蛭祛瘀止痛;使藥枳殼、陳皮行氣化痰;全方配伍有散有行,共奏行氣活血化痰之功。八段錦養生功是中醫心臟康復單元中運動療法的核心,屬于中小強度的有氧運動,以軀體四肢的運動,與調心、調身、調息相結合,具有調節經絡臟腑氣血的作用[11],心經、心包經是主心之經,依據“經脈所過,主治所及”的原則,心經腧穴能夠治療心血管系統疾病冠心病[12],心經、心包經穴位拍按能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狀態,緩解心絞痛。心肺運動試驗能客觀、定量地評估冠心病患者肺功能、心功能康復狀況。代謝當量(METs)能夠反映各種活動時相對能量代謝水平,峰值氧耗量(Peak VO2)、二氧化碳排出量(VCO2max)反映人體有氧代謝能力、心肺功能轉運O2和CO2的能力、肌肉對O2的吸收和利用能力。VO2/HR代表每博攝氧量時每分攝氧量與同步測定的心率之比,是心血管效率的有效指標,亦反映心臟每博輸氧能力[13-14]。本研究顯示中藥聯合中醫養生功改善患者心絞痛積分、中醫證候積分、提高患者運動耐量,可將中藥散結通脈方結合中醫養生功法其作為冠心病患者回歸家庭后的中醫康復運動訓練項目加以推廣、運用,可有效減少冠心病患者心絞痛發作,提高患者心肺功能及生存質量,減輕社會醫療負擔,對冠心病的二級預防及慢病管理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