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偉紅
(昭平縣婦幼保健院 婦產科,廣西 賀州)
胎膜早破指的是在臨產之前,胎膜出現自然破裂,在圍生期中該并發癥最為常見,不僅會造成產婦的早產率上升,而且還會提高產褥感染率、宮內感染率等,進而給產婦帶來較大危害[1-3]。目前,尚未明確胎膜早破原因,可能與下生殖道感染等因素有關。臨床上在治療足月胎膜早破時,常采用抗生素進行治療。本次研究主要分析足月胎膜早破抗生素的應用時機與臨床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間,共收治188例胎膜早破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將其分為常規組與實驗組,每組94例。常規組產婦在破水時間超過6h后應用抗生素,實驗組產婦在破水6h內應用抗生素,兩組患者均采用抗生素靜脈滴注進行治療。常規組產婦最高年齡為38歲,最低年齡為22歲,平均年齡為(28.2±2.04)歲;實驗組產婦最高年齡為36歲,最低年齡為23歲,平均年齡為(27.1±1.76)歲。納入標準:(1)本次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2)患者及患者家屬均知曉本次研究內容,自愿加入到研究中;(3)單胎妊娠者;(4)因胎膜早破而入院者。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妊娠并發癥者;(2)非單胎產婦;(3)合并心、肝、腎等臟器疾病者。對比兩組產婦一般資料,P>0.05,可進行對比。
所有產婦均進行常規檢查,而醫護人員則及時對產婦羊水量、胎位、胎心、體溫、心率以及脈搏等進行詳細檢測與記錄,調整產婦體位,并對產婦外陰進行消毒,確保其外陰處于清潔狀態。在應用抗菌藥物時,應當依照產婦母體感染風險、胎兒的成熟情況與圍生兒出生之后的生產能力進行確定。兩組患者均采取靜脈點滴方式,給予產婦頭孢呋辛鈉藥物進行治療,每次劑量為1.5g,將其加入至100mL的0.9氯化鈉溶液中,每隔12h進行1次,直至產婦分娩[4-6]。
對比兩組足月胎膜早破產婦的治療效果、妊娠結局以及陰道助產率、剖宮產率與自然分娩率。其中治療效果分為無效、有效及顯效,其中①無效指的是胎兒分娩較為困難,且產婦身體癥狀并未得到明顯改善;②有效指的是胎兒分娩順暢,且無任何異常情況出現,但是患者仍有一些身體癥狀存在;③顯效指的是胎兒順利分娩且無任何異常情況出現,且患者的身體癥狀已完全得到好轉。
對本次研究中的測量和統計數據使用SPSS 15.0統計軟件進行計算處理,對其統計的計數資料采用(%)表示,使用(χ2)進行數據檢測校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在經過治療后,實驗組產婦治療有效人數為93例,總有效率為98.9%,常規組產婦治療有效人數為81例,總有效率為86.2%,P<0.05,兩組數據組間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足月胎膜早破產婦的治療效果(n,%)
實驗組產婦產褥感染發生率、絨毛膜羊膜炎率、新生兒窒息率以及胎兒宮內窘迫率明顯低于常規組,P<0.05,兩組數據組間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產婦的妊娠結局(n=94,%)
實驗組產婦自然分娩率為70.2%,明顯高于常規組32.9%,P<0.05;常規組產婦陰道助產率與剖宮產率分別為30.8%、36.1%,明顯高于實驗組15.9%、13.8%,P<0.05,兩組數據組間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對比兩組產婦陰道助產率、剖宮產率以及自然分娩率(n,%)
據資料顯示,超過2/3的胎膜早破都在足月妊娠時發生。而導致產婦發生胎膜早破的因素可能與其下生殖道感染有關,其中生殖道病原微生物上行性感染是導致胎膜早破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別是B組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另外,胎膜受力不均勻也是常見的一種發病原因,由于頭盆不等、胎位異常等因素,使得胎兒先露而無法與骨盆的入口進行銜接,且盆腔空虛而造成前羊水囊受到的壓力不均勻,從而出現胎膜早破;巨大兒、雙胎妊娠、羊水過多會導致產婦羊膜腔中的壓力增大,進而造成胎膜早破;在孕期時孕婦缺乏維生素C,可能導致胎膜的抗張力能力降低,進而容易出現胎膜早破;由于手術創傷或者是產婦先天性宮頸組織結構較為薄弱,使得其宮內口較為松弛,且羊水囊所受壓力不均勻,在加上前羊水囊胎膜與陰道比較接近,未收到宮頸黏液對其的保護,故而容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感染,進而出現胎膜早破。除此之外,有的細胞因子會將溶酶體酶激活,對羊膜組織造成破壞,進而導致產婦出現胎膜早破[7]。
大約有90%患者會突然間感覺到有較多的液體從陰道中流出,且并無出現其他的生產征兆,如腹痛等,通過查體與窺器之后,能夠看見后穹窿有積液,而積液當中的胎脂樣物質能夠作為直接診斷胎膜早破的依據。而陰道PH值也能夠當作胎膜早破的判定指標,正常羊水的PH值是7-7.5,陰道液PH值是4.5-6.0,若產婦陰道液的PH值≥6.5,則代表胎膜早破診斷正確率已高達90%;對陰道液進行檢查,在鏡下能夠看見羊齒植物葉狀的結晶為羊水,則胎膜早破的診斷正確率已達到95%;利用羊膜鏡檢查能夠直視胎兒先露部,而未見到前羊水囊,則可診斷為胎膜早破。當胎膜破裂之后,上行感染會更加容易且迅速,除了會造成產婦在產前及產時發生感染之外,同時也早造成產褥感染的一種常見原因。胎盤早剝同樣也是較為常見的一種并發癥,這可能與羊水量突然降低有關。新生兒顱內感染、敗血癥、肺炎、臍帶脫垂或受壓,胎顯露未得到銜接或者是破膜之后臍帶脫垂危險性增加,由于繼發性羊水量的減少,而導致臍帶受壓都有可能造成胎兒窘迫。甚至于對胎兒功能造成明顯的受壓,故而在胎膜早破之后,應當給予產婦實施抗生素治療,對于降低產褥感染率、功能感染率以及預防不良妊娠結局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產婦治療總有效率為明顯高于常規組產婦,P<0.05;實驗組產婦產褥感染發生率、絨毛膜羊膜炎率、新生兒窒息率以及胎兒宮內窘迫率明顯低于常規組,P<0.05;實驗組產婦自然分娩率為明顯高于常規組32.9%,P<0.05;常規組產婦陰道助產率與剖宮產率明顯高于實驗組,P<0.05,與文春蓉[8]研究結果較為一致。
綜上所述,在胎膜早破6h內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不僅能夠提高產婦的自然分娩率,還能夠改善妊娠結局,具有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