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盼 ,于瑩 ,李張曼玉 ,宋朕 ,付然 ,王超
(1.承德醫學院,河北 承德;2.保定市第一中心醫院CCU,河北 保定)
冠心病發病率及死亡率逐年升高。冠心病危險因素中血脂代謝紊亂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AS)及持續進展的重要發病機制之一[1]。血脂水平改變對冠心病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甲狀腺激素水平的微小變化可能影響血脂改變及動脈粥樣硬化的嚴重程度。亞臨床甲減是TSH濃度水平升高,FT4和TT4水平在正常范圍的內分泌代謝性疾病。亞臨床甲減增加冠心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2]。臨床上亞臨床甲減缺乏典型的臨床特征,臨床工作中易出現漏診,嚴重影響冠心病患者的治療及預后。本研究探討冠心病合并亞臨床甲減患者TSH水平與血脂的相關性。
收集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因心前區不適及胸痛就診于保定市第一中心醫院,經冠狀動脈造影(CAG)檢查確診為冠心病患并行甲狀腺功能檢查的患者160例,根據甲功分為亞臨床甲減組80例、甲功正常組80例。納入標準:(1)符合冠心病診斷標準,經CAG確診;符合亞臨床甲減診斷標準[3];(2)年齡為18-75歲;(3)完善相關入院檢查;(4)病例資料詳盡且完整。排除標準:(1)已知患有甲狀腺功能亢進和甲狀腺功能減退,下丘腦或垂體疾病和其他內分泌疾病;(2)正在服用影響甲狀腺功能的藥物;(3)患有嚴重疾病如嚴重肝腎功能障礙、惡性腫瘤、急性腦血管病史;(4)處于妊娠及哺乳期婦女;(5)有心臟疾病需行外科手術。
從住院系統中獲得患者如下資料:包括性別、年齡、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BMI)、高血壓病史、腦梗死病史、糖尿病史、吸煙史、飲酒史。同時兩組患者均于住院次日清晨空腹狀態下抽取靜脈血測定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 density lipoprp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ptein cholesterol,HDL-C),計算 LDL-C/HDL-C。
所有數據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加減標準差(±s)表示,兩組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不服從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中位數(四分位間距)表示,兩組比較采用秩和檢驗;計數資料用例(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Spearman分析TSH與血脂指標的相關性。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研究共納入160例研究對象,男95例、女75例。亞臨床甲減組共80例(50%),其中男性46例(57.50%);甲功正常組80例(50%),其中男性49例(61.25%)。兩組患者性別、年齡、體重指數(BMI)、高血壓發生率、腦梗死發生率、糖尿病發生率、吸煙史、飲酒史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兩 組 HDL-C水 平 比 較 無 統 計 學 意 義(P>0.05)。 兩 組TC、TG、LDL-C、LDL-C/HDL-C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亞臨床甲減組 TC(4.65±0.70 )、TG(1.85(0.91))、LDL-C(2.54±0.56)、LDL-C/HDL-C(0.47(0.25))高于甲功正常組 TC(4.40±0.78)、TG(1.45(0.89))、LDL-C(2.35±0.66)、LDL-C/HDL-C(0.43(0.17))。(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血脂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血脂水平比較(±s)
注:(1)秩和檢驗;TC,總膽固醇;TG,甘油三酯;H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項目 正常組 亞甲減組 P 值TC(mmol/L) 4.40±0.784.65±0.70 0.032 TG(mmol/L) 1.45(0.89) 1.85(0.91) 0.001(1)HDL-C(mmol/L) 1.13(0.32) 1.09(0.27) 0.772(1)LDL-C(mmol/L) 2.35±0.662.54±0.56 0.047 LDL-C/HDL-C 0.47(0.25) 0.43(0.17) 0.034(1)
亞臨床甲減組患者TSH與血脂水平相關性采用Spearman相關性分析亞臨床甲減組中TSH與TC(r=0.370)、TG(r=0.389)、LDL-C(r=0.398)、LDL-C/HDL-C(r=0.401)呈正相關(P<0.05),與 HDL-C 無相關性(P>0.05)。(見表 3)

表3 TSH 與血脂水平相關性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引起管腔狹窄或閉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而引起的心臟病[4]。血脂代謝紊亂是導致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甲狀腺激素在血脂代謝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相關研究顯示亞臨床甲減通過影響血脂代謝,增加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5]。研究發現[6]TSH是影響冠心病發病的危險因素之一。
本研究結果提示與甲狀腺功能正常組相比,亞臨床甲減組中TC、TG、LDL-C、LDL-C/HDL-C水平高,同時仍發現LDL-C/HDL-C顯著高于甲功正常組。相關研究[7-8]結果與本研究結果相同。當甲狀腺激素分泌缺乏時造成血脂合成增加、分解代謝受阻,使外周血中脂質含量升高后沉積于血管內皮,導致動脈硬化的發生與發展。前蛋白轉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是誘導LDL-C受體降解的重要物質,PCSK9表達可使循環中LDL-C水平升高。甲狀腺激素在血脂代謝過程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可減少PCSK9的表達和刺激膽汁酸的合成。研究顯示[9]當機體處于亞臨床甲減時,TSH刺激肝細胞PCSK9表達,細胞表面LDL受體含量及LDL-C攝取能力下降,使血液中LDL-C升高。TSH還可通過激活上調HMG-CoA還原酶的表達,誘導肝臟膽固醇的合成。肝臟合成膽固醇的限速酶是HMG-CoA還原酶,同時調節7α-羥化酶(CYP7A1)。CYP7A1參與膽固醇轉化為膽汁鹽,這是膽固醇從體內排出的唯一途徑。亞臨床甲減患者中HMG- CoA還原酶的活性改變造成膽固醇代謝異常,對TC的清除速率減慢,導致血清TC水平升高。
本研究發現亞臨床甲減組中TSH與TC、TG、LDL-C、LDL-C/HDL-C呈正相關,TSH與LDL-C/HDL-C相關性最密切。LDL-C/HDL-C比值是降脂治療有效性的極佳監測指標,LDL-C/HDL-C比單獨使用LDL-C更能預測心臟病的風險。LDL-C/HDL-C可反映膽固醇進入和離開動脈內膜的雙向交通,LDL-C/HDL-C理想比值為3.5,已作為冠狀動脈血管病變的標志物[8]。高LDL-C/HDL-C與冠狀動脈斑塊進展相關[10]。LDL-C/HDL-C優于傳統血脂指標,LDL-C/HDL-C可預測冠心病的發生,冠脈病變嚴重程度及預后指導[11]。
冠心病合并亞臨床甲減發病率高。亞臨床甲減缺乏明顯臨床特征,忽視甲狀腺功能檢查,易造成漏診,對冠心病患者進行甲狀腺功能檢查。合并亞臨床甲減的冠心病患者,是否需要干預甲狀腺功能及具體措施,有待進一步研究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