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萍,王亞南,劉鑫鑫,張莉
(1.新疆醫科大學護理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2.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護理部,新疆 烏魯木齊)
患者安全是衡量醫療衛生保健服務質量的重要指標,與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息息相關,是全球醫療衛生機構面臨的嚴峻挑戰。當前世界各國已廣泛關注并致力于改善患者安全問題,大多數醫院也已經將患者安全納入管理當中,也對醫護人員加大管理和教育。護理專業的學生,作為未來進入醫療護理行業的后備軍,是維護患者安全、促進護理質量提升及護患關系和諧的潛在人群,需要學習和掌握基本的患者安全知識與技能,培養患者安全意識與理念。國內外已有部分醫學院校開展了關于患者安全的課堂教學與實踐教育等,但尚未形成規范的教育模式、教育內容等。本文針對在校本專科護生對患者安全教育的認知狀況進行調查,分析學生學習意愿與需求,為進一步開展患者安全教育教學活動提供參考。
2018年1月-5月調查新疆某醫學高校在校學習的護理學專業本專科護生。
1.2.1 調查工具
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本專科護生患者安全教育需求問卷》,問卷包括護生一般資料、護生患者安全教育的途徑以及患者安全教育需求三部分內容。其中護生一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民族、年級及教育層次;患者安全教育途徑旨包括課堂學習、網絡學習、文獻學習及其他四個選項;學習需求問卷包括學生學習意愿、學習時機及學習形式三個方面。
1.2.2 調查方法
集中培訓調查員,統一調查用語及調查注意事項。采用現場調查的方式,調查員進班集中發放調查表,講解調查目的,組織學生填寫問卷。調查對象獨立完成問卷后問卷現場收回。對問卷進行現場核對,及時補充缺項、漏項等。填表缺漏項超過10%的問卷予以剔除。本次調查現場發放問卷496份,回收有效問卷496份,回收率100%。
數據錄入Excel表格建立數據庫。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計數資料采用頻數、構成比進行統計描述。
參 與 調 查 的496名 護 生,年 齡19~26歲,平 均 年 齡21.18±1.24歲;女生 455人(91.73%),男生 41人(8.27%);學歷層次,本科271人(43.75%),大專184人(37.10%),專升本95人(19.15%);大學一年級139人(28.02%),二年級175人(35.28%),三年級128人(25.81%),四年級(直升本一年級)54人(10.89%);漢族222人(44.76%),少數民族274人(55.24%)。
496名同學在獲取患者安全相關知識的途徑方面,結果顯示,393人次(79.23%)通過課堂學習,298人次(60.08%)通過網絡學習,212人次(42.74%)通過文獻學習,22人次(4.44%)通過經歷或聽說的醫療糾紛等其他途徑學習。
在學習意愿方面,72.58%的同學愿意參加患者安全相關內容的培訓;在學習時機選擇上,有24.60%的護生認為應該在大學學習的全周期中開展患者安全教育;在學習形式的多選項目中,71.57%的護生選擇了案例討論的方式。具體見表1。

表1 護生患者安全教育學習需求情況 n(%)
患者安全是指將衛生保健相關的不 必要傷害減少到可接受的最低程 度的風險控制過程,其重要性已達成 全球共識[1]。患者安全是保障健康的基石,是提供高質量衛生保健服務的關鍵要素和基礎。研究者稱,在推動健康中國的建設過程中,應將患者安全作為所有衛生政策和規劃的優先戰略[2]。而要做好患者安全,必須開展患者安全教育。對于醫護人員來說,保障患者安全是其首要的任務,是所有醫護專業學生應具備的能力。有學者稱,患者安全教育應該或將成為21 世紀醫學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3]。促進護理人員的患者安全實踐,最根本是從教育著手,使護理專業學生和在職護士終身學習患者安全知識與技能,并將維護患者安全的意識和態度融入到醫療護理服務的每個環節,從而有利于建立和諧的就醫環境和患者安全文化氛圍[4]。
本次調查中79.23%的學生反饋在課堂中學習過患者安全的相關內容。因《護理學基礎》課程中設置有關于患者安全的知識,《護理管理學》中護理質量管理的章節也提到護理不良事件分析等方法。這成為學生主要的信息來源。但從內容上來看,這些分散在不同課程中的內容缺乏系統性,對于指導學生建立患者安全意識、培養患者安全能力、構建患者安全文化方面太單薄。
護生對于患者安全教育的學習意愿比較強烈,72.58%的護生表示愿意學習相關知識與技能;24.60%的護生認為應該在大學學習的全周期中開展患者安全教育;71.57%的護生愿意采用案例討論的方式學習,與廖娥等的研究結果相似[5]。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快速發展,網絡信息發達,有關患者安全的新聞報導、數據統計、科學研究等資源非常豐富。2019年世界衛生大會將每年9月17日作為世界患者安全日,以提高公眾意識和參與度,增進全球對患者安全的理解,并努力實現全球團結一致,采取行動促進患者安全。在這樣的背景下,構建整體化的患者安全教育體系,包括在校教育階段、繼續教育和畢業后教育階段、職業教育和終身教育階段顯得非常必要和重要。特別是在醫學院校面向醫學生開展患者安全課程,將培訓“前移”,學生越早學習相關知識,就可以越早建立起患者安全的意識,在今后的臨床實踐中更好地將理論內化為習慣[6]。在院校教育階段,有研究者根據不同年級醫學生開展不同內容的患者安全教育[7];有研究者在臨床見習、實習過程中開展患者安全教育[8];有研究者采用模擬游戲的方法開展教學[9],更多的研究者采用案例教學或情景模擬教學的方式。盡管2008年WHO患者安全聯盟啟動“醫學本科生病人安全教育”項目,2009年確定11個課程指南題目,也成為當前很多研究者參考的依據,當前結合我國國情的患者安全教育的內容、分階培訓的設計等尚未達成共識,仍需進一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