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青, 白妙春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七醫學中心 神經外科,北京 )
高血壓的發病率在不同地區和不同年齡段有所不同。雖然我國高血壓發病率低于歐美,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壓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隨著疾病的發展,高血壓的最終結果是心、腦、腎、血管等靶器官受損,功能衰竭。據統計,我國70%的高血壓是腦出血,20%是心臟病,10%是腎病[1]。在高血壓腦出血疾病中,根據腦出血的部位區分,其中,基底節腦出血所占的比例較高。長期以來,基底節腦出血患者更注重手術治療,但后續護理工作對其康復的影響往往被忽視,缺乏規范的指導。最近的研究表明,早期實施神經功能康復護理,可以進一步緩解癥狀,提高運動耐力和肌肉力量,提高生活質量,并可能預防再次基底節腦出血的發生和發展。因此,醫護人員都應該熟悉并強調術后康復護理的重要性。本研究探索了促進基底節腦出血術后患者神經功能康復的護理服務模式以及其效果,如下。
入組本院科室收治的基底節腦出血術后患者共70例,入組時間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隨機分組,其中,常規護理組男 /女 :22/13,患病時間 2-6天,平均患病(2.24±1.11)天。年齡45-78(65.11±2.24)歲。出血量20-76毫升,平均出血量在(45.11±2.66)毫升。
神經功能康復組男/女:23/12,患病時間2-6天,平均患病(2.31±1.12)天。年齡45-77歲,平均(65.21±2.32)歲。出血量20-75毫升,平均出血量在(45.57±2.13)毫升。
兩組統計學比較顯示P大于0.05。
常規護理組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服務模式,神經功能康復組則在常規護理組的基礎上增加神經功能康復的護理服務模式。(1)飲食護理。飲食最好按照一天四五餐來分配。在確定患者飲食時,既要注意尊重患者的飲食習慣和愛好,又要嚴格遵守控制總卡路里的原則。主食應選擇粗纖維食物,如糙米、玉米、豆類等。選擇糖較少、纖維素較多的蔬菜,如卷心菜、豆芽、西紅柿、油菜、黃瓜、芹菜、蘿卜等。宜選擇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如瘦肉、牛奶、魚、蛋、豆制品等,避免暴飲暴食。(2)合理用藥護理。在基底節腦出血術后,患者需要進行脫水治療,需要給予甘露醇、地塞米松等藥物,治療過程需要結合患者顱內壓和腦水腫情況決定脫水藥物的使用時間和間隔。(3)心理護理。患者神志清醒后,需要耐心介紹疾病和并發癥情況,多鼓勵、肯定和開導,并多給予患者勸慰,充分調動患者的積極性,幫助患者更好面對疾病,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加速神經功能的恢復。(4)康復鍛煉。發病時間24小時-72小時,該階段處于腦水腫高峰期,此時顱壓高,需要在患者生命體征恢復平穩之后實施被動關節屈伸和上下抬舉等活動,并放松肌肉,選擇舒適的體位,動作輕柔緩慢,從近端到遠端,從大關節到小關節順序開展。在腦水腫消退且意識清醒之后實施床上主動關節屈伸和上下抬舉等活動,并確保在正常范圍內活動,以免引起劇烈疼痛。在病情穩定1周后,可進行床上左右翻身、下肢外展內收、屈膝、屈髖等,并進行骨盆旋轉運動以及橋式運動,逐漸過渡到半臥位訓練、坐位訓練、站立平衡以及步行訓練。
比較兩組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分值(0-42分,分值越高則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越高)、護理前后患者移動能力評估(MRMI)評分(0-5分,分值越高移動能力越高)、Schwab和England日常生活活動量表評分(分值0.1-1分,分值越高則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越高)、改良 Rankin 量表評分(0-5分,越低表示預后越好)、護理效果、并發癥。
顯效:患者生活基本可完全自理,肢體行走功能接近正常,無后遺癥;有效:患者生活部分自理,部分需要他人進行協助,肢體行走功能存在一定的障礙,需要進一步進行康復鍛煉;無效:未達到以上標準。100%-無效率=總有效率[2]。
SPSS 26.0軟件處理數據,兩獨立樣本率實施Pearson χ2統計,完全隨機設計的兩樣本均數的比較采取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意義。
神經功能康復組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分值低于常規護理組相應的指標,P<0.05,見表1。
表1 兩組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分值比較(±s,分)

表1 兩組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分值比較(±s,分)
組別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分值常規護理組(35) 13.56±2.91神經功能康復組(35) 8.21±1.21 t 8.454 P 0.000
護理前二組病患此類指標比較,P>0.05,而治療后神經功能康復組移動能力評估(MRMI)評分、Schwab和England日常生活活動量表評分、改良 Rankin 量表評分降低幅度大于常規護理組降低幅度,P<0.05。如表2。
表2 護理前后移動能力評估(MRMI)評分、Schwab 和England 日常生活活動量表評分、改良 Rankin 量表評分比較(±s,分)

表2 護理前后移動能力評估(MRMI)評分、Schwab 和England 日常生活活動量表評分、改良 Rankin 量表評分比較(±s,分)
組別 時期 移動能力評估(MRMI)評分Schwab和England日常生活活動量表評分改良 Rankin量表評分神經功能康復組(35)護理前 2.13±0.12 0.35±0.02 3.25±1.28治療后 4.56±0.21 0.87±0.11 0.32±0.12常規護理組(35) 護理前 2.14±0.13 0.36±0.04 3.26±1.27治療后 3.34±0.16 0.57±0.09 1.67±0.68
神經功能康復組整體治療效果高于常規護理組,P<0.05。如表3。

表3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例數(%)]
兩組均未出現嚴重并發癥,χ2=0.000,P>0.05。
在現代社會生活有了改善,人們不注意身體健康,過度飲酒、吸煙、緊張、疲勞、興奮、進食,在某些情況下經常會有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疾病。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癥狀和表現,而高血壓疾病常可引起基底節區腦出血[3-4]。
對于基底節區腦出血的患者而言,及時進行手術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減輕神經功能缺損癥狀。而康復護理是基底節區腦出血術后的一種康復手段, 其開展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指導、飲食指導、運動指導等,護士應根據患者身體、心理、生理變化及時糾正用藥過程中的不良現象,向患者講解用藥知識,確保患者掌握藥物副作用、知識等,在明確的藥理條件下服藥,以確保藥品的功效得以充分發揮[5-6]。
基底節區腦出血患者術后由于心理脆弱,容易出現病后自我放縱的不良心理,這就需要護士及時安慰患者,幫助患者有效提高自我調節能力,讓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7-8]。
而通過神經功能康復護理,可通過康復鍛煉,改善患者的非條件性血管反射,改善血管運動中樞的功能狀態,使肢體功能逐漸趨于正常,并有利于調整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經常增加迷走神經的張力,降低外周阻力、交感興奮性、血漿去甲腎上腺素水平和心輸出量,還可改善情緒和神經癥狀[9-11]。
本研究的成果中,神經功能康復組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分值、護理前后患者移動能力評估(MRMI)評分、Schwab和England日常生活活動量表評分、改良 Rankin 量表評分、護理效果、并發癥均優于常規護理組,P<0.05。
綜上所述,常規護理的同時聯合神經功能康復的護理服務模式對于基底節腦出血術后的護理效果更為確切,可短時間起效,可改善患者的活動能力和肢體功能,且可改善患者的整體預后,減少并發癥,護理效果好且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