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超
(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蕪湖 241000)
福州洪塘大橋拓寬改建工程里程范圍為K0+000~K2+207.782,路線總長約2.2km,工程涉及NE/WS/SW/NW共4個匝道現澆箱梁,均位于三環處,橋址正下方地質條件較好,地基處理滿足要求后,鋪設墊層混凝土,搭設鋼管支架即可進行現澆箱梁施工。除SW匝道外,NE匝道、WS匝道、NW匝道均臨既有道路施工,施工環境復雜。NE匝道臨近北三環淮安上洪塘大橋方向匝道,WS匝道臨近妙峰路往金山大道方向匝道,NW匝道臨近北三環淮安上洪塘大橋方向匝道,各匝道所處位置見圖1。

圖1 各匝道所處位置
SW匝道、NE匝道支架采用碗扣式支架搭設,搭設流程:支架設計及計算→支架地基處理→支架基礎預壓→支架立桿位置放→安裝支架底座并調旋轉螺絲頂面在同一平面→逐層拼裝立桿、橫桿→安放上托座并按設計標高進行調→安放縱向方木、橫向方木、鋪設底→預壓試驗→交付使用。支架基礎預壓后要對實驗結果進行檢查,確保符合要求后,再進行一下步;預壓實驗前要進行支架驗收,實驗后在對試驗結果進行檢查,符合要求再進行下一步,不符合規范要求,則必須重新設計支架,并展開計算。在組裝支架時,要求由中間向兩邊推進,或到多面層的同一方向,不得從兩邊向中間合龍拼裝,否則中間橫桿因兩側支架剛度太大而不好安裝。
WS匝道、NW匝道現澆箱梁采用盤扣式支架搭設,搭設流程:定位、放樣→排放可調底座→首層立桿安裝→首層橫桿安裝→首層架體向四周擴展安裝→組成獨立單元體→首層架體水平調節→首層斜桿安裝→銷緊首層橫桿、斜桿插銷→登高工作梯安裝→登高平臺踏板安裝→立桿接長安裝→橫桿安裝→斜桿安裝→登高工作梯安裝→登高平臺安裝→可調托座安裝→分配梁安裝→過程檢查與驗收。
工程預壓方案采用水袋進行預壓,預壓荷載為混凝土結構恒荷、模板重量及施工荷載之和的1.1倍。根據支架類型、支架高度和支架基礎情況將支架按不同類型進行分類,然后對每一類型支架進行全部預壓,根據工程特點,將每一跨作為一個預壓段,預壓荷載為根據箱梁結構模擬。
為了解支架沉降情況,在加袋子預壓之前布置好支架沉降監測點,并測出各監測點標高(H1),每跨向1/4跨、1/2跨、3/4跨、及前后兩支點處設置支架沉降觀測截面,每個觀測截面沿橫向對稱設置5個觀測點,從而形成一個沉降觀測網。

圖2 滿堂支架預壓橫/縱斷面監控量測點布設(n=1/2/3,m=1/2/3/4/5)
支架采用整體預壓的方式堆載,按照先中間后兩側,先橫向再縱向的順序逐步推進加載預壓,預壓工藝流程圖見圖3。

圖3 支架預壓流程
預壓加載分四級加載進行,分別為60%、80%、100%和110%,翼緣板及邊腹板支撐架加載 2.07t/m2、2.76t/m2、3.45t/m2、3.8t/m2;頂底板及中腹板支撐架加載 1.17t/m2、1.56t/m2、1.95t/m2、2.15t/m2。在每一級加載完成后先暫停下一級的加載,并每間隔12h對支架沉降量進行一次監測。要進行下一級別的加載必須在支架頂部監測點12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2mm時。當橫向加載時,從混凝土結構中心線向兩側進行對稱布載;當縱向加載時,從混凝土結構跨中開始向支點處進行對稱布載。每級加載后均要復測各監測點標高,加載至100%后每間隔24h復測一次監測點標高。如加載完成后各監測點最初24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1mm或者各監測點最初72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5mm,即表明地基及支架已基本沉降到位,持荷標高為(H2),支架預壓合格,可進行卸載,否則還須持荷進行預壓,直到地基及支架沉降到位方可卸載。
卸載要一次性進行,同步、對稱、均衡,卸載6h后再次復測各控制點標高(H3),得到支架和地基的彈性變形量(即H3-H2),用持荷后穩定總沉降量(即H1-H2)減去彈性變形量(H3-H2)為支架和地基的非彈性變形量(即H1-H2-H3+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