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康全
(廣西運得鑫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廣西南寧 530021)
橋梁防水對保證結構性能、避免水損害和延長結構壽命都有重要意義,需要引起相關人員的高度重視。在實際工作中,根據工程實際情況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水層施工技術,并嚴格執行各項規范,以保證防水層施工質量,發揮應有的防水效果。
某道路工程起迄樁號為K0+827.850~K13+343.228,線路總長約13.286km,路段中設有橋梁,均做防水路基面。所謂路基面,原本指的是路基頂部表面,包括道床覆蓋部分與兩側路肩,其作用為鋪設軌道與在路肩上設置有關標志??梢姡@里提到的路基面意義并非如此,而只是防水層,故以下將防水路基面簡稱為防水層,并對防水層的施工技術進行分析與研究。
表面清理是進行拋丸之前的重要工序,是指使用清潔劑和相應的工具對表面進行清洗,去除污跡與附著物,避免污物在拋丸時對磨料造成污染,同時還能使經處理后的表面達到潔凈,確保橋梁鋪裝層和基體表面能夠良好結合[1]。
(1)利用多個拋丸機沿直線方向連續拋丸,以施工工藝試驗結果為依據對拋丸施工進行嚴格控制;對于施工所有拋丸機,其單幅清理幅寬不能小于80cm。
(2)拋丸機相鄰兩次作業的車道,需要有3~5cm寬的搭接,結合工程特點與施工要求,對設備進行合理的調節,確保搭接處和整體拋丸后得到的效果完全一致,未留下明顯痕跡。完成拋丸后的表面應保持平整,沒有高低差等質量缺陷。
(3)根據表面所在區域與浮漿層層厚,確定適宜的拋丸深度,并結合施工要求實施二次或更多次的拋丸,通常情況下,深度為2~3mm。
(4)拋丸后的表面應有適當的露骨率,通常要達到20%以上。然而,因浮漿層層厚未能達到均勻,施工中在深度超過3mm后露骨率也有可能達到20%,為了使拋丸后的表面達到平整,不允許繼續加深,否則會對基體質量造成很大影響[2]。
(5)根據處理表面的實際情況,對拋丸機各項參數進行調整,保證經拋丸后的表面具有適當粗糙度及良好潔凈度。
(6)對于無法使用拋丸機進行拋丸的部位,需要由人工進行拋丸處理,使用手持裝置。
根據施工質量要求,對拋丸后橋面進行檢查,通過檢查確定各項質量指標能否達到設計要求,包括粗糙度與清潔度。通過檢查發現缺陷時,應立即處理,以免產生嚴重的病害與事故。經檢查確認合格后,方可開始下一道工序的作業。
拋丸完成后顯露出的缺陷若對橋面板整體質量有影響,則要采用有效方式實施修復處理,如找平、灌注和壓注,以此有效消除隱患。具體的修復材料要以缺陷類型及嚴重程度等為依據確定。完成修補后,還要對部分位置的表面實施真空拋丸,以處理修補過程中產生的雜質與浮漿。按照設計與施工要求,做好防水層施工。后續施工需在拋丸完成后立即進行,否則拋丸表面很容易被污染[3]。
(1)涂料在允許的情況下應多涂幾遍,涂布新的一遍時要確認上一層達到干燥。涂料收頭除了可以采用多遍涂刷方法,也可使用專門的密封材料將其封嚴,并在涂層當中增設一道胎體。若需要設置增強材料,則需要在涂布的同時進行設置,胎體應保持平整,沒有氣泡,同時和涂料之間緊密粘結。在胎體上進行涂料的涂布時,需確保涂料完全浸透整個胎體,且覆蓋完全,避免外漏[4]。
三是強化24小時應急值守。有關部門要立即進入應急狀態,加強應急值守,相關人員必須保持全天候通信暢通。加強與地震災區的聯系,隨時掌握水利工程最新情況和水利抗震救災需求,做好前方工作組的支撐和保障,并及時向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報告有關信息。
(2)防水層必須覆蓋整個橋面,在防水層施工中,可使用同步碎石封層施工裝置對改性瀝青進行均勻噴灑,噴灑量按照1.2±0.2kg/m2的范圍控制,同時通過預拌碎石的均勻灑布形成保護層。對于預拌碎石,它是使用改性瀝青通過預拌制成的,油石比在0.5%左右,溫度在150℃~180℃范圍內,其灑布面積率應控制在50%~55%范圍內。將預拌碎石灑布好后,還要用輕型機械將其壓實。
(3)改性瀝青統一在拌和站當中實施加熱,運輸時利用灑布車自帶的加熱系統保溫,使瀝青溫度滿足施工要求。在噴灑瀝青的過程中,灑布車應勻速行駛,并保證噴灑量的均勻性,確保整個灑布寬度上的瀝青分布達到均勻。對于邊部等采用灑布車無法噴灑的位置,應由人工進行補涂,直到瀝青實際厚度滿足設計要求。
(4)防水涂層和上部鋪裝層之間要有良好的相融性,兩者粘結力要達到橋面板和鋪裝層之間有效粘結力以上,同時還需要防止車輛制動出現涌動與導致鋪裝層產生裂縫。
(5)防水涂層和橋面板之間也要有一定粘結性,用以滿足和鋪裝層之間的粘結要求,同時當橋面板比較粗糙時,可以達到密貼。完成對防水層粘貼以后,不能存在空氣層。將防水層攤鋪好以后,不允許人員與車輛在它的表面行走、行駛。橋面攤鋪施工前,先對防水層予以有效的保護,避免潮濕與灰塵。如果防水層沒有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則不允許進行其它作業和堆放其它貨物[5]。
(1)在清理干凈后開始第一遍噴涂,確保涂料可以滲入至橋面上的毛細孔當中,以提高粘結力。
(2)第一遍噴涂的涂料稍干后進行第二遍噴涂,如果第一遍噴涂的涂層沒有干燥而直接進行第二遍噴涂,則會產生起鼓。
(3)在第二遍噴涂的涂料干燥后進行第三遍噴涂。
(5)在噴涂過程中,應指派技術嫻熟的工人負責,期間嚴格控制噴涂量,使防水層層厚保持在0.5~0.7mm范圍內。
(6)在噴涂施工中應注意防止造成污染,在防撞欄等部位需要安裝擋板進行遮擋。
(7)基層的處理應達到干燥與平整,且表面沒有污跡、垃圾和浮漿存在。
(8)防水層的層厚誤差應控制在±0.2mm之內。
(9)防水層的粘結應達到牢固,層面保持平整,沒有翹邊、空鼓與脫落。
(10)對于拋丸磨料,應潔凈與干燥,性能滿足相關規范的要求,形狀與粒度都要滿足經拋丸后需達到的粗糙度。當采用3m直尺對防水層平整度進行檢測時,不能超出0.75cm,且結構縫中不能存在雜物,同時填入密封材料。完成對基層的處理之后,檢查混凝土的含水量是否小于10%,若小于10%,則可進行處理劑的噴涂。當采用噴涂的方式時,在開始大面積噴涂之前,需使用毛刷先行涂刷進水口和轉角處。待防水層的施工完成以后,需要對它的表面做有效保護,使表面始終保持潔凈,不允許任何人員和車輛進場行走、行駛[6]。
在防水層施工中,應注意以下事項:
(1)下承層的表面必須清掃干凈,由現場監理工程師檢查確認無誤后,方可開始后續施工。
(2)在施工開始前應查詢天氣預報,如果氣溫在10℃以下,或有大風、大霧、可能降雨等情況時,都不允許施工防水層。
(3)在使用防水涂料之前應將其攪拌均勻。
(4)施工中不可亂踩還沒有干燥的防水層,并防止尖銳的物體將工作面破壞。
(5)在防水層的施工結束以后,需在鋪裝層施工開始前嚴防人為因素對防水層造成破壞。
(6)施工完成后按照表1的標準進行檢驗。

表1 檢驗標準
綜上所述,橋梁防水層施工是橋梁防水重要內容,其施工質量直接決定橋梁防水性能,如果防水層質量不合格,無法正常發揮應有防水功能,將使結構受到水的損害而產生各類病害。目前該工程的防水層施工已經順利完成,經檢查確認防水層施工質量合格,所用施工技術合理可行,值得類似工程參考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