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慧 華仁杰 尹昱璠 楊筱逸 金添翼 周 睿
(1.湖南理工學院土木建筑工程學院 湖南岳陽 414000 2.中南大學建筑與藝術學院 湖南長沙 410075)
洞庭南路位于岳陽市岳陽樓區巴陵廣場以南,西至舊鐵路線,南至下慈氏巷,東至洞庭南路,北至游擊巷北部小巷子,總面積約1.21hm2,地理位置十分優越?,F存的魚巷子、街河口、長郡巷及上慈氏巷自古保存至今,旁邊巴陵廣場的游船碼頭也是洞庭湖一個主要港口,水道、街巷與建筑形成了獨特的城市形態和豐富的城市文化。圖1為曾經熱鬧非凡的老街。但是隨著市政規劃,這片歷史街道逐漸淪為一片無人問津的棚戶區,老街區的建筑和人們對老街的記憶受損嚴重。在快速發展的當今社會,這些老街巷所面臨的問題已經不僅僅能夠靠單一的保護法規來使其延續下去,更重要的是讓更多的人意識到它的價值。

圖1 岳陽老街舊景
建筑敘事學是當今建筑設計應用實踐中不可或缺的理論,對于建筑敘事學,不少國內的學者對其進行了定義。上海交通大學建筑系的陸邵明老師提出:建筑敘事學(ArchitecturalNarratology)就是將建筑學轉譯為另一種可能性的語言體系,進而有效地建構建筑的社會文化意義。
所謂敘事,是一種文學上的手法,就是將故事用文字有序體現出來,用有力量的修飾語渲染個中情節,達到令讀者切身體會其中感情的目的。正是基于敘事的概念和其拓展性功能,建筑學在設計上才有了新的思維方式以及構建辦法,建筑敘事很好地將建筑設計與“故事情節”相結合,達到了敘事效果。
城市中的歷史文化街區同時蘊涵著城市歷史文化屬性,和人群在空間上的直觀體驗與感受。從物質空間的視角分析,對傳統街區歷史文脈的保護多體現在對構成元素的把握,與歷史街區空間構成的塑造上,也就時將建筑敘事理論方面,運用在傳統街區的保護和規劃中,使之在保留傳統文化內涵的同時,向外界人群展示了大量的信息,由此引發空間上的情感共鳴。協調新老環境的關系,營造歷史氛圍以及傳遞傳統美學觀念。
本文于敘事的視角對古城傳統街區的保護性城市設計進行研究,試圖從多維的角度理解古城傳統街區中空間的內涵和外延,以此尋覓歷史街區中蘊含的群體記憶,喚醒居住者的城市歸屬感,產生對歷史與城市的認同心理。
我國歷史街區的保護歷程主要表現為:從對歷史文化遺產中文物建筑保護,到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再到歷史街區保護,最后逐漸形成以歷史文化保護區為主要核心、輔以多種手段、多種層次的綜合性保護體系。[1]以蘇州平江路為例,平江路是蘇州古城迄今為止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個區域。對照南宋《平江圖》及明末《蘇州府城內水道總圖》,平江路基本延續了唐宋以來的城坊格局,除了一些特色園林被開辟成為專門的觀光場所,大多數的建筑依然延續其居住價值,保持了磚木結構、簡潔立面、前庭后院等極具詩意的建筑風格。店鋪專門經營蘇繡、古琴等,促進了傳統文化、非物質遺產和商業業態之間的結合。
在國外,新加坡政府意識到唐人街除了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價值外,更能體現民族群體的社會生活。因而對唐人街進行了保護,適當引入新特色,保留并提升具有民族性的特色。
國內外對歷史街區的保護經歷了“單體保護-整體保護-內在復興”的過程。[2]對歷史街區進行大拆大建的更新模式或是固守原狀的“凍結式保護”,都有可能讓歷史街區面臨衰敗的悲劇。因此對于老街的保護,應因地制宜,綜合國內外案例的優點,思考適合它的復興方式,才能讓老街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
面對岳陽市老街老建筑目前保護力度低、文化損失嚴重、認同感缺失等情況,在建筑敘事理論的指導下,針對于老街的保護應從以下方面進行完善。
經過我們調研發現,大部分的古建筑只是進行掛牌,并沒有進行很好地保護,從我們走訪實地居民的結果來看,人們對古建筑的記憶嚴重缺失。因此要加大對古建筑的掛牌保護,同時也要對其背后的歷史文化進行保存宣傳。
歷史傳統符號是老街文化的凝結與展現,伴隨著街區的發展演變,表現出獨一無二的歷史感受,是內在文化的物質性體現。[3]在老街的改造與更新中,對傳統符號進行提取、解釋與運用,可以保證風貌的良好保存與建筑歷史的神韻展現,使得新老建筑之間形成對話,又與參觀者、居住者產生共鳴,展現出建筑敘事理論中的交互感,使歷史傳統老街文化得以延續,并煥發新生。
歷史街區空間通常都有層次清晰的秩序劃分,每一軸線上,每一層級中的空間形態都代表著不同的領域意義,展現不同的領域氛圍。但由于人們缺乏一定的保護意識,違章搭建,嚴重影響了傳統空間原有的空間肌理與秩序。因此,歷史街區應當對空間脈絡進行梳理,改造與傳統秩序有出入的空間形態,對歷史文化空間的元素進行整合和重組,同時形成更適于現代城市發展的、層次更加清晰的空間結構體系。
在研究過程中,面對傳統老街的復雜形勢和建筑敘事理論上的研究不足,往往有心無力,不能很全面地構件老街記憶保護體系,只能泛泛而談,需要在后續地學習和研究中深入。值得慶幸的是,我們在調研過程中,發現已經有人開始重視了,例如芋頭田社區興建了老街紀念博物館,慈氏塔社區在街邊圍墻上繪制了老街舊景……
城市的發展不應該是一個淡忘和丟失的過程,我們衷心的希望城市的改造們不要刻意地追求效率,忘卻了老街的記憶。它這是城市寶貴的遺產,也是人們津津樂道的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