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歷史
宰相肚里真的能撐船
三國時期,蜀國宰相蔣琬特別大度。他的屬下楊戲性格孤僻,訥于言語。蔣琬與他說話,他也只應不答。有人看不慣,在蔣琬面前嘀咕說: “楊戲對您如此怠慢,太不像話了!”蔣琬坦然一笑,說: “人嘛,都有各自的秉性。讓楊戲當面說贊揚我的話,那不是他的本性;讓他當眾說我的不是,那我更下不了臺,所以他只好不作聲了。而這正是他為人的可貴之處。”
一條魚要了盂浩然的命
公元740年,王昌齡南游襄陽,拜訪孟浩然。此時孟浩然患有背疽,這在古代是十分危險的疾病,幸好經良醫診治,他的病情已有好轉,但仍須忌口,尤其不能吃魚。不過老友相聚,孟浩然實在開心,竟然將醫囑拋在了腦后,見宴席上端來一道襄陽河鮮絕品查頭鳊,魚味肥美異常,他“浪情宴謔,食鮮疾動”。結果,王昌齡還未離開襄陽,孟浩然就永遠地閉上了雙眼,終年52歲。
對待有才之人,用無才就行了
南唐才子徐鉉博學多才、辭藻鋒利,每次作為特使來大宋,大宋百官都對他望而生畏。一次,徐鉉來朝拜趙匡胤,沒一個人敢去接待。趙匡胤卻自有主意,他不慌不忙地派了一名目不識丁的太監接待徐鉉。二人見面后,徐鉉照例滔滔不絕,那名太監不知如何應答,只好微笑點頭.把徐鉉弄得莫名其妙,心中發虛,徐鉉便不敢繼續張揚,只好勉強應承。
當蘇東坡遇到有才的農婦
某日,蘇東坡去郊游,走到一條小田埂時迎面碰上一個挑泥的農婦。蘇東坡放言:“吾乃讀書之人,汝婦當讓道于我。”婦人反問: “那你會對對聯嗎?”蘇東坡說當然會。婦人脫口而出: “一擔重泥擋子路。”蘇東坡大驚,心想,村野中竟有如此聰穎的農婦,半晌無言以對,兩旁田埂上的人都望著他哈哈大笑。蘇東坡見此情景,對道:“兩行夫子笑顏回。”他雖然對了下聯,但心有余悸,于是脫鞋襪下水田,拱手讓路。
是狼是狗?當然是狗
清代名相高士奇做侍郎的時候,經常與吏部尚書索額圖和都御史明珠開玩笑。一天,三人一起外出辦事,路邊忽然竄出一只野狗。明珠問: “是狼是狗?”索額圖笑著看向高士奇: “你說呢?”高士奇聽出其內含“侍郎是狗”之意,笑著回答: “區別狼和狗,首先要看它的尾巴,上豎(尚書)是狗;若是看食性,遇屎(御史)食之,也是狗!”
道光玩彈弓,666
道光愛玩彈弓,練就了百步穿楊的技術。一天晚上,天理會林清率領會黨起義,一度殺進宮門。當時道光正在上書房讀書,聽到外面喧鬧,便出門查看,并用隨身帶的彈弓連發連射,對方無不應弦而倒。隨后,道光又看見一人正立在殿脊上手揮令旗,號召同黨進攻。道光正想用彈弓射,發現沒“子彈”了,于是解下衣服上的紐扣射去,一下擊中此人的眼睛,導致其慘叫一聲,落地摔死。
大人物來吃飯,免單
于右任的家鄉三原縣有一家名叫“明德亭”的餐館,這里最出名的一道菜是辣子煨魷魚。一次,于右任回老家,聞得名聲,前去品嘗。他嘗后贊不絕口,正準備掏銀圓結賬,被餐館老板認出來了,餐館老板決定給他免單。于是,于右任叫人拿來紙墨,揮毫題下“明德亭”三個大字,并落款“三原于右任”,此事遂成了“明德亭”的一段佳話。
好東西當然要眾樂樂
張大千愛吃,還十分講究,即使在漫天黃沙、人煙稀少的敦煌畫壁畫期間,也不降低對食物的要求,想方設法給自己找吃的。他覺得這里長的野蘑菇十分好吃,離開敦煌時,還專門畫了一張蘑菇生長地點的秘密地圖,就像藏寶圖一樣,他細心地標明采摘路線、時間,甚至記錄了哪個地方長的蘑菇最好。后來,他將這幅地圖送給了敦煌藝術研究所所長。
我不講話,只是模仿
林肯當律師時,曾作為被告的辯護律師出庭。那天,原告律師在法庭上把一個簡單的論據翻來覆去地陳述了兩個多小時,聽眾都不耐煩了,才輪到林肯上臺。林肯倒也沒說什么,只是先把外衣脫下放在桌上,然后拿起玻璃杯喝了兩口水,接著重新穿上外衣,然后又喝水,再脫外衣。這樣反復了五六次,逗得聽眾笑得前俯后仰。林肯卻一言不發,在笑聲過后才開始他的辯護演說。
自由女神像落戶美國靠眾籌
美國地標性建筑自由女神像最初是法國人做出來贈給埃及的,結果埃及歧視女性,以“性別不符”為由拒絕了。于是,法國將其送給了當時貧窮的美國,可美國連給自由女神像安裝基座的錢都拿不出來。《紐約世界報》老板約瑟夫·普利策于是策劃了一項捐款活動,目標是10萬美元,并承諾捐款者的名字可以出現在報上。最終,自由女神像的高度由46米加高到了93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