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娟
有意義的課外活動能夠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而融入了化學知識的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有益延伸,能夠有效落實核心素養。
冰雪是大自然賜予冰城哈爾濱寶貴而獨特的自然資源,孩子們喜歡玩冰雪也是與生俱來的本性。在教學中,筆者嘗試開展以冰雪為載體的化學課外活動。這樣的活動集科學性、趣味性、實踐性、藝術性于一體,德智體美勞等多維教育并舉,不僅滿足了學生的愿望,釋放了天性,豐富了生活,而且教育意義深遠。
在實際活動中,教師要精心選擇以冰雪為載體的化學魔術。下面是兩個效果好、易操作的魔術案例 。
1.紅色雪人:魔術表演前,在一個白色雪人上均勻地噴上氫氧化鈉溶液,表演時只需將混有氯化鈉的無色酚酞溶液均勻地噴在雪人身上,即會瞬間出現白色雪人變成紅色雪人的奇妙現象。
化學原理:無色酚酞溶液中混入氯化鈉是由于氯化鈉可以使雪人表面處于融化狀態(氯化鈉與水混合后,混合物的凝固點比水的凝固點低),無色酚酞溶液遇雪人表面的氫氧化鈉溶液會變紅。
2.彩色冰球:事先準備若干個無色透明的冰球(預留出一個不做任何處理的冰球,用作對比實驗),將冰球上方打2~3個小孔(隱形的、不易察覺的)。表演時,將有色鹽溶液,如硫酸銅溶液、硫酸亞鐵溶液、氯化鐵溶液、高錳酸鉀溶液等滴入小孔中,會看到有色溶液在冰球中不斷地滲透、流動。一段時間后,彩色的冰球形成了。由于初中實驗室里有色溶液相對較少,在活動中還可以利用各種顏色的色素代替有色鹽溶液,如紅墨水、藍墨水等。但要注意的是,替代品若不是鹽溶液,則需要向其中加入氯化鈉等鹽溶液,利用融雪劑的原理,達到預期效果。
一次完整的化學課外活動,一般至少需要一個半小時的時間來完成。為了烘托氣氛,教師最好模仿魔術師的語言、動作、表情進行表演。學生在魔術的視覺沖擊下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會有想親自動手“玩一玩”的沖動。這就要求教師在活動前要反復練習,找到表演的技巧和方法,以達到在課堂上表演成功的目的。教師在表演時,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他們對其中化學知識的探究興趣。魔術表演結束后,自然過渡到化學知識的討論中。把化學知識融入有趣的活動中,讓生硬的知識點變得鮮活起來,以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待學生激烈討論魔術的奧秘后,即可進入小組合作制作冰雪藝術品的環節,倡導和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設計出與眾不同的冰雪藝術品。在寒冷的室外制作、創作,既培養了學生爭先、爭優的精神,又使他們形成了能抗寒、能吃苦、堅持不懈、互幫互助、團結協作的優良品質。教師在肯定、鼓勵學生的同時,也要給予他們人文關懷,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到室內取暖后再繼續活動。
最后是學生的魔術表演環節。這是學生運用知識的過程。表演成功的學生會無比驕傲和自豪,表演失敗的學生則會帶有沮喪的情緒。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和討論,分享成功的經驗,分析失敗的原因,并總結經驗教訓。引導學生談感悟和反思,使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真正有所收獲。
在整個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抓住精彩的瞬間進行拍照或錄制短視頻,為今后開展匯報展示活動準備資料。日后,當學生看到這些照片和視頻時,會很興奮、很激動,感覺仿佛是回到了活動現場,潛移默化地增進了師生的情誼。這種情感的交融是課堂教學體系無法企及的。智慧的教師不僅能開發和設計出獨具魅力的課外活動,還能善于利用活動的每一環節、每一個細節滲透多維教育,使教育像分子一樣不斷地運動到學生內心的每一個細微處,進而碰撞、幻化出絢麗多彩的生命個體。
化學課外活動課是對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和拓展。堅持開展有意義的化學課外活動是堅持立德樹人、回歸教育本真、辦人民滿意教育之路上扎扎實實的行動。
編輯/韓曉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