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數字化閱讀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占據了越來越重要的位置。積極嘗試運用新技術學習語文,開展媒介素養教育,培養廣大中學生“跨媒介閱讀和交流”的能力迫在眉睫。為更好地開展語文多媒體素養教育,筆者在語文專題教學實踐中設置了4個環節:新媒體面面觀,真相是什么,觀點的表達,我們的多媒體共同體,從“閱讀”媒體的選擇、獨立思考意識的培養、成果的呈現與表達三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媒介素養教育。
【關鍵詞】跨媒介閱讀與交流? 媒介素養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1-0019-01
“跨媒介閱讀和交流”是《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列出的十八個學習任務群之一。在互聯網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面對海量、紛繁復雜的信息,青年學生往往因為缺乏鑒別、篩選、整合能力而無所適從。因此對青年學生進行“跨媒介閱讀和交流”教育,提高學生的媒介素養不僅是貫徹《新課標》的重要舉措,也是適應時代潮流的必然選擇。下面我就如何開展媒介素養教育談談我的一些粗淺的做法。
一、媒介素養教育的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
在互聯網時代,中學生閱讀的內容不再僅限于書面文字,音頻、視頻、電子圖片等都屬于閱讀范疇。中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也不再僅限于書本,互聯網逐漸成為他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中學生的閱讀呈現出多渠道、跨界的特點。學生要順應時代潮流,就要要學會跨媒介學習與交流。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關于“跨媒介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的學習目標和任務是這樣表述的:“本任務群旨在引導學生學習跨媒介的信息獲取、呈現與表達,觀察和思考不同媒介語言文字運用的現象,梳理、探究其特點和規律,提高跨媒介分享與交流的能力,提高理解、辨析、評判媒介傳播內容的水平,以正確的價值觀審視信息的思想內涵,培養求真求實的態度。”據此,我認為以下幾點應該是對中學生進行媒介素養教育的目標和主要內容。1.了解常見媒介,培養學生選擇媒介、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2.根據主題和任務,對獲取的海量信息進行歸納梳理、多視角分析,形成自己的觀點,培養學生獨立判斷能力。3.根據需要,綜合運用各種知識和技能,完成語文學習任務,并能用合適的渠道,表達、傳輸自己的觀點。4.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搭建學習交流平臺,拓寬學習的途徑,提高交流、學習的效率。
二、媒介素養教育的實施策略。
雖然《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將“跨媒介閱讀和交流”列為十八個學習任務群之一,但并沒有相應的專項教材,如何落實教學任務對大多數教師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筆者認為在正常的文本閱讀教學活動中,根據教學內容,融合“跨媒介閱讀和交流”的學習任務,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培養學生媒介素養是較為合適的選擇。在教學實踐中我設置了4個環節開展教學,落實“跨媒介閱讀和交流”學習任務。
環節一:新媒體面面觀。設置這個專題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了解新媒體的類型和特點,學會根據任務主題在合適的媒體上搜集、整合需要的信息。可抽出一兩節課,師生共同向他人介紹自己熟悉的語文媒體,說說自己的使用心得。我因為平時愛聽書,所以我向同學們介紹了喜馬拉雅聽書。在現場我和同學們聽了全勇播講的《南渡北歸》片段,還讓學生利用喜馬拉雅制作了一小段配樂朗讀,學生們興趣盎然,效果極好。有喜歡電子書的同學介紹了網易蝸牛讀書,每天免費一小時的閱讀剛好適合學習緊張的中學生,而自動記錄閱讀時長又讓學生成就感滿滿。通過這樣的活動,許多同學知道了獲取學習資料的最佳渠道,同時也知道了可以利用手機去幫助學習而不是沉迷于打游戲、聊天、玩抖音耗費大好時光。這無疑開闊了學生視野,提高了媒體素養。
環節二:真相是什么 。設置這個專題的目的讓學生針學會跨越不同媒體獲取信息,多角度分析問題,形成獨立判斷。例如在學完《鴻門宴》之后要求學生閱讀《項羽本紀》(繁體字書),觀看京劇《霸王別姬》,觀看電影《大漢風之鴻門宴》,同學們在閱讀了司馬遷秉筆直書的《項羽本紀》以后,對項羽有了比較客觀的了解,而欣賞戲劇、觀看電影,讓學生對項羽這一歷史人物有了更加直觀、全面的認識。書籍、戲劇、電影三者相互補充、相互印證、甚至對立統一,學生在學習中發現了問題、學會了分析與論證最終實現獨立判斷能力的建構。
環節三:觀點的表達。設置這個專題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多媒體時代學會選擇合適的媒介、利用多媒體技術表達、傳輸自己的成果,在學習過程中提升相關的媒介素養。例如在完成有關項羽的跨媒介閱讀之后,可以設置一節以“多面項羽”為主題的展示課,說說自己對項羽的認識。鼓勵小合作,鼓勵盡可能采用多樣的媒介展示。學生可以將結果在喜馬拉雅上以配樂演講的形式展示,也可以在新浪博客上展示;可以在皮影客上制作小動畫展示,還可以利用草料二維碼以二維碼的形式展示;可以利用配音閣將自己的文字材料以音頻的形式展示,也可以幻燈片的形式展示。這個專題不僅要求學生整理歸納自己的觀點,還要學會運用合適媒介技術表達呈現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學會了文字編輯,音頻、視頻、圖像處理方法以及許多多媒體工具的使用方法。在跨媒介語文學習中提升了學生的媒介表達技術。
環節四:我們的多媒體共同體。設置這一專題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搭建學習交流平臺,在平臺上交流觀點,拓寬學習的途徑,提高學習的效率。例如可以指導學生搭建微信公眾號,在微信公眾號上可以上傳音頻、視頻、文字、圖片等內容;還可以在UMU互動學習平臺上建立班級語文課程,在課程中可以方便地制作微課,上傳下載音視頻、圖文,搭建在線考試系統。UMU互動平臺上有學習互動群,成員可以時時交流互動,功能比微信公眾號方便。教師可指定一些技術高的同學先搭建基本框架,在班內展示,之后吸收愛好者參與,然后逐步完善成熟,以后許多展示交流話動均在這一平臺開展,最終讓所有同學能夠熟練塔建、完善一門課程。
語文媒介素養教育中需要大量借助多媒體技術,雖然作為工具的多媒體技術也是學習的重要內容,但多媒體技術在學習群中只是輔助工具,教學過程中要突出語文課的特性,切不可將語文課改造成多媒體技術課。在語文媒介素養教育中,傳統的紙媒閱讀、寫作不可少,文本閱讀和思考練習應貫穿在每一個學習環節中。
參考文獻:
[1]毛剛飛.跨界之美——“跨媒介閱讀與交流”任務群幾點思考[J].語文學習,2018(05):22-26.
[2]張悅.語文教育:走在媒介融合的時代——“跨媒介閱讀與交流”任務群的教學理解與活動策略[J].語文教學通訊,2018(34):18-21.
[3]程元.對“跨媒介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的理解和思考[J].語文建設,2018(28):8-11.
作者簡介:
侯國梅,大學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閱讀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