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鳳鳴
【摘要】語言,是表達思想的工具,人的思維主要是通過語言傳達給他人的。語言在社會交往中尤為重要,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助于促進人際關系,從而更好地生活、學習和工作。幼兒時期是人一生中學習語言表達最關鍵的時期,因而語言表達能力培養應該從幼兒抓起,對其進行有效的分層培養。
【關鍵詞】幼兒? 語言表達? 分層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1-0051-02
孩子的學習能力是很強的,受家長和老師的影響,能比較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感受。語言表達習慣形成后是很難改變的,這種形成對人的一生是影響巨大的。因而,幼兒教師要不斷地鼓勵和引導幼兒多看,多說,多聽,讓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充分的鍛煉。
一、兒童語言表達現狀
對于剛上幼兒園的幼兒來說,他們還是會對老師感到陌生和害怕。在這種情況下,幼兒大多會很沉默,不愿意和老師或者其他孩子交流。幼兒園的教學方法是老師在傳達,孩子在接受。但是幼兒年紀小,又不了解周圍的環境,便會對教育活動感到枯燥,不在狀態。這樣的話,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便不能很好地發展。
二、分層培養策略
(一)句式由精干到豐滿
首先,我們要幫助孩子學會完整地表達,根據不同的年齡段,確定相應的學習目標。針對小班幼兒教學的完整表達是:主語+謂語+賓語。譬喻:“我會跳舞”、“我愛爸爸媽媽”,這樣的表達有了主體就顯得完整了,這種句式就如一棵樹,只有樹干沒有樹枝和樹葉,雖然簡單,但對于小班的孩子來說還是有一定的挑戰性的。幼兒常常會忘說、漏說,所以這就需要老師們多加注意,反復地幫助孩子形成習慣。中班的目標則不同,是在:“主語加謂語加賓語”基礎上添加相應的形容詞、量詞之類的定語、狀語、補語。例如,“我在阿姨家吃了甜甜的西瓜”,這種句式就如一顆光禿禿的樹干,長出了嫩嫩的枝丫和樹葉兒,變得生機勃勃。復句有因果、假設和轉折等關系,如果兒童能多用這些復句,就能提高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其次,我們要落實完整表達的意識,每個年齡段按照相應的目標切實進行,同時把目標延伸到其他領域,也就是說要在語言教學活動和其他活動中同步執行。通過教育合力,讓不同年齡段的小班大班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逐步提高。
(二)提問由封閉到開放
幼兒每個階段的思維是非常顯著的,小班幼兒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思維加工主要是認知記憶,一些深度思維的問題很難讓他們理解并引起興趣。針對這個,老師可以相對封閉地提問小班幼兒,但又不能絕對的封閉,可以就“理解記憶”型的問題多一些,如“什么小動物是吃草的?”把發散點集中在一起。中班幼兒的抽象思維剛開始起步,但是發散性思維能力、評價能力和聚合能力已經發展起來了。因此老師可以多提一些發散性、開放性、需要分析的問題給中班兒童,例如:“除了小兔子,你還知道哪些動物是吃草的?”大班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已經開始發展,對句意的理解能力也更強,聚合思維、發散思維都會在思維活動中體現。所以,可以向大班幼兒提一些更開放性的問題。如“你怎么會這樣想呢?你覺得這個方法怎么樣?”這些問題對大班的幼兒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可以讓他們經過理解、分析、判斷,讓他們的推理思考能力得到提高。總而言之,三個不同年齡段的提問應該根據幼兒的思維能力由封閉到開放,由淺到深地進行。
(三)詞匯由一元到多元
幼兒掌握越多的詞匯,語言表達就會越流暢。因此,教師應該從小班開始注重培養幼兒的詞匯掌握能力。小班要掌握的詞匯主要是動詞和名詞。中班的詞匯側重于量詞和形容詞,如可以提問孩子“聰明還可以怎么說?”這樣的提問可以讓幼兒在尋找合適的詞語的過程中,學會用不同的詞匯表達同一種意思。大班教學的詞匯主要是成語,成語意蘊豐富,可以幫助幼兒學會更高級的語言表達。教師不斷地變換詞語的組合,讓幼兒掌握更多的詞匯。在小班教學中和幼兒玩一些名詞接龍的小游戲,順著最后一個字往下接,如吃飯—飯團—團圓……剛開始要慢慢來,不要一下子讓幼兒接得很長,等到他們熟練了再增加難度。中班教學可以玩組詞的游戲,如花—小花—花朵—花生……大班的詞匯教學可以玩造句游戲,如開心—今天我學會了一個成語,我很開心。造句不僅可以讓幼兒更深刻地理解詞匯的意思,還能讓他們正確運用這些詞語,為以后他們進一步學習書面表達奠定良好的基礎。言而總之,教師應該通過更多更生動有趣的方法,讓幼兒樂于學習掌握更豐富的詞語,這樣他們自然會說、想說、敢說。
綜上所述,3-6歲是一個人語言表達發展的關鍵期,教師要充分重視這個階段對幼兒未來的影響。教師首先應該明確的是,每個幼兒語言表達的發展空間都是巨大的,只是不同的幼兒接受的快慢各有不同,不應該給孩子貼標簽,認為他是愚笨的。只要教師采取科學合理的語言表達培養策略,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就會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史海蕓.在幼兒教育中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7(3):203-204.
[2]秦司蘭.淺談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幾種途徑[J].赤子(上中旬),2017(04):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