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
【摘要】結合職業學校學生的培養目標和學生特點,培養社會需要的高素質的勞動者,一直是職校教師孜孜追求的。在職業教育進行如火如荼的發展和課程改革過程中,筆者結合課堂教學思考,針對職校學生特點,尊重接納學生,給學生發展指明方向,抓住課堂教學主陣地,課前備學生、備教學內容,課上進行啟發引導、促進生成,課后鞏固拓展分享,讓職教課堂煥發光彩,培養出應用性、創新性、發展性的技術技能人才。
【關鍵詞】走近學生? 備學生? 促進生成? 鞏固分享
【中圖分類號】G71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1-0214-02
職業學校學生是經過中考篩選后沒有考上四星級、三星級高中的學生,在應試教育中,他們暫時處于后列。從小因為家庭、社會、自身等多方面因素,在行為習慣、學習習慣方面有著欠缺,但是處于十六、七歲的學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正在形成中,雖然經常聽到“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樣的話,但到底起跑線在哪?幼兒園?小學?初中?……其實,只要努力都是孩子們的起跑線。針對時代的快速發展,職校教師也要與時俱進,正如余文森教授所言:“真正的教育學是活在課堂里的”,抓住課堂教學主陣地,讓課堂煥發光彩。
1.接納尊重學生
職業學校的學生基本上是因為中考失利,分數線沒有達到高中分數線,通常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選擇職業學校的。極個別學生在初中的時候就是老師頭疼甚至放棄的學生,學習基礎差、學習習慣不好,并且行為習慣也比較差,這些學生到了職業學校就是想混個畢業文憑,對學習不感興趣、專業不感興趣,這給職校老師的教育教學帶來很大的難度。現在的學生是“想說愛你不容易。”老師們經常抱怨學生差、學生難教。職校教師要認識到如果沒有這些學生,職校老師也就沒有存在的價值。職校老師要認識到自己的崇高歷史使命、職業的光榮性和責任性,包容性要大,心理素質也要足夠強大,老師們必須無條件的接受我們的學生,并且尊重他們。要善于觀察、找準切入點,耐心引導,寄予期望,不拋棄不放棄。現在的學生都很聰明,他們知道哪位老師是真心希望他們好;哪位老師說話是含沙射影,是在諷刺挖苦;哪位老師的課可以糊一糊;哪位老師的作業必須認真對待……學生也會“看人下刀,看客上菜”。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的第一主體是教師。老師對學生的教育教學管理,必須嚴格,松弛有度、有方法,講技巧。學生是“魔高一尺”、我們老師是“道高一丈”。
2.給學生指明發展方向
職校生是發展中的青少年,在學習和發展上都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怎么把學生培養成慢慢愛學習、對未來發展有規劃并能持續努力的合格的勞動者,都是職校教師需要動腦筋去思考并不斷實踐的。要了解學生內在需求,結合學生的發展,設身處地為學生進行規劃,幫助學生找回原動力。在無條件接納學生的同時要讓學生能“親其師”。學生都具有向師性,老師真誠的認可、贊賞、鼓勵,慢慢地靠近學生、走近學生,學生自然會“信其道”。協助學生幫他們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制定目標,學生有了明確的發展目標,加上正確的方法和努力,自然會達到目標。國務院發布“職教二十條”中提出:提高中等職業教育發展水平,著力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現在職校生有非常好的發展途徑,在學歷方面五年一貫制學生可以直接“專轉本”、“專接本”或“專升本”,三年制學生可以考“對口單招”、“注冊入學”或“成人高考”。“職教二十條”中提出:深化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模式改革,啟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做好專業入門、專業發展規劃教育,引導學生慢慢喜歡上自己的專業,培養學生對專業的熱愛和自豪感。
3.讓課堂煥發光彩
學生培養的主陣地是課堂,教師與學生交流、信息的傳遞主要是在課堂上完成。充分利用好課堂,提高課堂效率。課堂上要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的主導性,教師是站在學生的旁邊陪伴學生學習,激發、引導學生學習。
3.1課前備學生、備教學內容
備學生是課堂教學的起點,也是課堂教學取得實效、高效的關鍵點。課前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性格、習慣、學習態度及學習基礎,必要的時候還要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進行課前預習指導,新學內容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要銜接上,課前布置學生做好知識儲備,復習已學的知識,利用微課、網絡學習平臺等布置學生先完成預習作業、小調查等,在課堂上進行匯報及展示。
預習不僅僅是布置完了就算了,還要進行指導、檢查,肯定已完成的學生,表揚完成好的學生。結合新授課的培養目標,設計有效的教學,課堂上讓學生動起來,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要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的現狀對教學內容進行甄選,不能死搬教材。比如有的中專班學生整體英語基礎較薄弱,采用上級主管部門指定的英語教材,學生上課根本就聽不懂,也無法做到和老師互動,上課也激發不了學習的興趣,課堂上聽的渾渾噩噩的,聽一會兒就跑神了,要不睡覺、要不發呆,老師教的困難,學生也是無從下口,這樣無效的課堂,無疑是浪費了老師的精力和學生的生命,所以首先老師們就要對授課內容進行篩選,選擇適合學生的授課內容,進行有效教學,讓學生有所得。
不能把課本知識生搬硬套的搬到學生面前,不能把學生學不好、學不會都歸結于學生學習基礎差、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生學習習慣差等原因。職校生在某些方面可能是不如普高學生,但普高學生肯定也有某些方面不如職校生。老師要想法設法讓學生把知識點弄懂,教材是知識和技能傳授的載體,老師要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注重知識的靈活運用、學生人文素養和專業技能培養,達到授之以漁的效果。
3.2課上啟發引導,促進生成
教有法而無定法,課上要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要對學生進行引領,教師要智慧地教,教會學生智慧地學。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情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盡量采用體驗模式、合作模式、探究模式、對話模式,設計教學內容,讓課堂成為培養學生的主陣地。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起主導作用,把課堂還給學生,激發學生能主動思考、主動探究,結合課前預習的內容,學生帶著問題來到課堂,說出自己的思考思路,經過老師點撥,豁然開朗,進行翻轉課堂教學,讓學生在參與中生成教學目標。課堂教學注重啟發、引領,這是最能彰顯老師教學水平、教育智慧的,也是激發學生積極思維,尊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重要環節。教師利用網絡授課平臺、采用形式多樣的信息化教學,整合教學資源,例如我校使用的藥育智能虛擬實訓仿真平臺、文物修復醫院仿真軟件等教學資源。幫助學生突破教學難點。一定要讓學生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做到教與學的融合,教是為了學。教師結合學情、學生必備的技能對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評價方式。加強形成性評價,用具有代表性的事實來評價學生,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關注學生發展和進步的動態過程。對課堂上積極思考、回答問題好或作業做的認真的學生,進行及時肯定與表揚。要從評價教師的教學轉變到評價學生的學習上來,突出學生的主人翁地位。不能一張試卷“定生死”,要更好的關注知識以外的學生能力的培養、注重學生的未來發展,重視學生的態度和情感目標的評價。
3.3課后鞏固拓展分享
課后,讓學生利用移動課堂、在線學習平臺進行繼續學習,延續課堂教學,鞏固課堂所學內容,引導學生進行總結。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那樣:“只有能激發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融會貫通,聯系生活,結合工作崗位需求,對知識進行運用,進行多種形式的成果匯報、作品展示、分享,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取得學習成果的成就感。
綜上所述,職業學校學生培養具有職業性,結合學生的特點和培養目標,關注學生全面發展,對教育教學改革進行思考和研究,注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教師課前要研究學生,研究教學內容,把握住課堂這一教學主陣地,讓職教課堂煥發光彩,培養出應用性、創新性、發展性的技術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劉景忠.聚焦與反思:近距離觀察職業學校課堂[J].江蘇教育,2015(28):6.
[2]熊紹先.突出職教特色構建中職語文教學新模式[J].衛生職業教育,2019(05):62.
[3]陳如山.中等職業學校數學課堂中學習焦慮情緒的調控策略的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5(23):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