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平,陳修斌,白雅暉,李翊華,許耀照
(1.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梁家墩農業技術推廣站,甘肅張掖734000;2.河西學院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甘肅張掖734000)
張掖市地處河西走廊中部,土壤、灌溉條件優越,光熱資源豐富,晝夜溫差大,氣候條件非常適宜番茄生長,所產番茄具有“三高二少”的優勢,即紅色素含量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單產高;病蟲害少,霉菌少,得到了國內外客商的高度認可[1]。近年來,隨著番茄品種更新加快,品種多且雜,各地番茄種子不斷涌入市場,因種子質量參差不齊、適應性差、抗病性弱、產量低、商品率不高等因素,導致番茄產量下降、經濟效益下滑,影響了種植戶的積極性,制約了設施番茄實現高產優質化生產。
有關番茄品種篩選試驗研究方面,國內學者劉志剛研究篩選了適于早春季節栽培的粉尼達品種和適宜在吐魯番地區設施秋延晚種植的陽光300品種[2];郭敬華等人研究了適合河北省日光溫室越冬長季節栽培的優良雙抗番茄品種[3];而針對張掖市塑料大棚春茬番茄的品種篩選研究方面缺少系統報道。
本試驗立足河西走廊張掖市春茬塑料大棚的環境條件,從國內市場上引進7個不同番茄品種,從不同品種形態指標、生理特性、果實性狀與品質方面進行綜合評價,以期篩選出適宜張掖市春茬塑料大棚環境下的高產優質品種,為本區設施番茄實現高產優質化生產提供技術支撐。
試驗于2018年2—7月在張掖市甘州區黨寨鎮綠之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大棚內進行,供試土壤為灌漠土,0~20cm 耕層有機質10.23g/kg、堿解氮61.28mg/kg、有效磷15.76mg/kg、速效鉀156.48mg/kg,pH 為8.37,土壤質地砂壤。

表1 供試品種及來源
供試番茄品種共7個,分別為瑞麗、金福萊、魔麗、9060、713、麥娜F1、帝奧斯(見表1),以當地主栽品種瑞麗為對照。
采用單因素隨機區組試驗設計,7個品種為7個處理,各處理種植1畦,每處理重復3次。作畦的規格為畦底寬80cm、畦高20cm、上口寬70cm,水溝寬40cm,畦長10m,每畦面積12m2。于2018年1月10日在日光溫室內采用穴盤播種育苗,育苗后選擇無病蟲害、生長健壯、長勢一致的苗于4月20日定植,每畦栽植2行,采用膜下滴灌栽培技術,穴距45cm,每間隔1穴定植1株,每處理種植42株,保苗35010株/hm2,其他管理同常規種植的田間管理。
1.4.1 不同品種番茄葉片光合特性測定 在番茄結果中期(2018年7月8日),于上午10—12時每個處理隨機選擇6株同葉位的葉子,用英國Hansatech公司的TPS-2便攜式光合儀測定凈光合速率(Pn)、蒸騰速率(Tr)、細胞間隙CO2濃度(Ci)及氣孔導度(Gs),取其平均值。
1.4.2 不同品種番茄形態指標的測定 于番茄生長期(6月21日),每處理隨機選6株,從果實的橫徑、縱徑、果型指數等方面研究不同品種的差異。
1.4.3 不同品種番茄產量的測定 每次收獲時,各處理分別統計其結果數、單果重量及小區產量,研究不同品種的差異,最后折算產量。
采用DPS 9.50和Excel 2007軟件進行數據計算與分析,采用Duncan’s 法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顯著性水平設置為α=0.05。

表2 不同番茄品種光合特性分析比較
從表2可以看出,品種帝奧斯的光合速率最大,高達1.45μmol/m2·s,比光合速率最低的金福萊高出1.27μmol/m2·s,且兩個品種間有顯著性差異(P<0.05);相比瑞麗(CK)1.08μmol/m2·s,高出0.37μmol/m2·s。麥娜F1的光合速率次之,帝奧斯與麥娜F1均高于瑞麗(CK)。其余3個品種的光合速率介于0.5~1.0μmol/m2·s,且無顯著性差異。按光合速率由大到小可將各品種排列為帝奧斯>麥娜F1>瑞麗(CK)>713>9060>魔麗>金福萊。品種9060的蒸騰速率最大,為1.51g/m2·h,瑞麗(CK)和麥娜F1次之,分別為1.27g/m2·h 和1.22g/m2·h。金福萊的蒸騰速率最低,為0.16g/m2·h,遠遠低于9060,差值達1.35g/m2·h。魔麗、713、帝奧斯等品種間無顯著性差異,分別為0.73g/m2·h、0.70g/m2·h 和0.63g/m2·h,但均與9060有顯著性差異。按蒸騰速率由大到小可將各品種排列為9060>瑞麗(CK)>麥娜F1>魔麗>713>帝奧斯>金福萊。9060的氣孔導度最大,為635mmol/m2·s,麥娜F1次之,為562mmol/m2·s。這兩個品種與瑞麗(CK)480mmol/m2·s 相比,差異呈顯著性水平。金福萊的氣孔導度僅為326mmol/m2·s,為7個品種中最低。按氣孔導度由大到小可將各品種排列為9060>麥娜F1>瑞麗(CK)>713>帝奧斯>魔麗>金福萊。各品種的細胞間隙CO2濃度較為穩定,無較大波動,保持在316~403mol/L,金福萊最大,為403mol/L,麥娜F1最小,為316mol/L。瑞麗(CK)為374mol/L,僅與713、9060有顯著性差異,與其他4個品種無顯著差異。按細胞間隙CO2濃度由大到小可將各品種排列為金福萊>瑞麗(CK)>713>帝奧斯>魔麗>9060>麥娜F1。
果形是根據果形指數(果形指數=縱徑/橫徑)來判定,可分為圓形(果形指數=0.86~1.00)、扁圓形(果形指數=0.71~0.85)、扁平形(果形指數≤0.70)、長圓形(果形指數≥1.01)、其他形狀[4]。由表3數據分析可得:品種瑞麗、金福萊、魔麗和帝奧斯都屬于圓形果,而9060、713、麥娜F1則屬于扁圓形果。通過果形指數的分析比較,發現麥娜F1的果形指數最小,說明果實體積相對較大。魔麗的縱徑最大,達到了6.67cm,9060的橫徑高達8.34cm,比金福萊高出1.39cm。帝奧斯的果型指數最大,比瑞麗(CK)高出了0.07,并與9060、713、麥娜F1等品種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
7個番茄品種的產量分析比較見表4。結果表明:品種魔麗產量最高,可達166647kg/hm2;金福萊的產量次之,為131637kg/hm2。不同品種產量差異呈顯著性水平。各品種按產量由大到小可將各品種排列為魔麗>金福萊>713>9060>帝奧斯>瑞麗(CK)>麥娜F1。
試驗結果表明:不同品種的光合特性存在不同,反映在各品種光合速率、蒸騰速率、氣孔導度與細胞間隙CO2濃度等指標上,呈現不同差異水平。從產量性狀表現看,各品種間產量差異達到顯著性差異水平,以品種魔麗產量最高,可達166647kg/hm2;金福萊產量次之。各品種按產量由大到小可將各品種排列為魔麗>金福萊>713>9060>帝奧斯>瑞麗(CK)>麥娜F1。品種魔麗和金福萊在試驗中表現良好,優于瑞麗(CK),建議可在張掖市塑料大棚內進行春茬種植,并進行大規模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