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東
(遼寧省冶金地質四〇四隊有限責任公司,遼寧 遼陽 111000)
本區地處遼東—吉南—朝鮮北部的遼吉古元古宙陸間裂谷帶(圖1)西段與中生代北東向濱太平洋構造巖漿巖帶交匯部位,層控及巖漿熱液改造型礦產密集分布,新老礦山交錯,時有新礦產地發現,是遼東南重要的礦集區。

圖1 遼吉古元古代裂谷構造分區簡圖
遼東裂谷內出露地層主要為一套遭受區域變質作用的裂谷巖系—遼河群,以遼河群變質巖為容礦圍巖的金銀、鉛鋅等多金屬礦床“層控性”明顯。鋅型層狀礦體主要賦存在高家峪組 ;鉛型層狀礦體主要賦存在大石橋組,脈狀鉛礦體主要賦存在大石橋組和蓋縣組 ;金銀礦體主要賦存在大石橋組和蓋縣組。裂谷內大面積出露太古宙—中生代各時期的以花崗巖為主的巖漿巖,尤以印支—燕山期最為強烈,為成礦物質的遷移、改造、富集提供了良好的熱動力條件,區內大多數大中型多金屬礦床產于巖體內外接觸帶附近。區內普遍發育走向近東西和北東及北西向大型構造帶,形成的北東向構造巖漿帶與北西向斷裂帶的交匯部位是金銀鉛鋅多金屬礦集中分布區。
(1)區域地球物理特征。遼東南地區重力場與金礦床(點)分布的關系具有以下特點 :①金礦床(點)沿布伽重力異常的等值線的梯度帶的零等值線分布,圍繞著負異常呈半環狀、帶狀分布。如貓嶺—臥龍泉金礦集中區更具有這一特點。②金礦床沿梯度等值線密集帶呈帶狀延伸分布。③金礦床分布于等值線急轉彎部位。如分水、石柱等金礦。
區域航磁場與金礦床的關系,大體上與重力異常相似,主要特點 :①金礦床大多分布于平靜正負交替場中的北西向負異常帶附近,或者負背景場中的高值區 ;②在航磁化極上延15km異常上,金礦床多分布于零值線附近或負值區中。
(2)區域地球化學特征。遼東南地區地質體中金、銀、鉛、鋅、銅的豐度特征 :①各時代地層金豐度差異較大,并且隨著時代由老到新,金的豐度趨于降低。②不同地層、不同地區,元素豐度變化較大,金在蓋縣組和大石橋組含量相對偏高,鉛、鋅在大石橋組和高家峪組含量相對較高。③不同時代的不同巖漿巖,元素含量差異較大,印支—燕山期酸性巖金、鉛、鋅含量相對較高。區域金重砂異常分布與區域的構造展布基本一致,即異常群呈近東西向、北東向和北西向展布。區域內大~中型金、鉛鋅礦床都賦存在金、鉛重砂異常和金、鉛、銀分散流異常疊加區內。
(3)區域礦產分布及成礦規律。研究表明,與遼東裂谷及其裂谷巖套有關的礦產極為發育,金銀鉛鋅等金屬礦產主要與裂谷巖套上部沉積的遼河群大石橋組、蓋縣組的碳酸鹽巖和陸源碎屑沉積巖系有關,并受到中生代巖漿熱事件的進一步改造富集。區域內著名的礦床主要有青城子礦化集中區的青城子鉛鋅金銀礦、白云金礦 ;丹東礦化集中區的五龍金礦、四道溝金礦 ;牧牛—東勝—岫巖礦化集中區的東勝鉛鋅礦、岫巖鉛鋅礦 ;貓嶺—臥龍泉礦化集中區的貓嶺金礦和王家崴子金礦等。
區內分布有三個礦集區 :東勝鉛鋅多金屬礦集區、岫巖鉛鋅多金屬礦集區、新甸金鉛多金屬礦集區。
(1)東勝鉛鋅多金屬礦集區。區內已發現東勝鉛鋅礦、太陽鉛鋅多金屬礦等礦床。東勝鉛鋅礦為小型礦床,目前正在開采。礦床類型屬碳酸鹽巖型,礦體長300m,厚2m ~ 3m,傾角40°~ 80°,圍巖為大石橋組白云質大理巖。礦石類型屬易選硫化鉛鋅礦石,礦石的主要有益組分的平均含量為Pb4%、Zn4.4%、Ag97.48%。
(2)岫巖鉛鋅多金屬礦集區。位于東勝鉛鋅多金屬礦集區東部,是研究區內最大的礦集區。處于北東斷裂帶和北北東斷裂帶、北西向斷裂帶的交匯部位,呈北東向分布,長約50km,寬約15km ~ 20km。遼河群鉛鋅金含礦層是區內最主要的多金屬礦物質來源,中生代及現代的熱液蝕變活動起到了疊加改造、運移、富集作用。典型礦床為岫巖鉛鋅礦(中型),分東山、西山兩個礦段。東山鉛鋅礦是岫巖鉛鋅礦的主體礦山,六十年代閉坑,目前正對其深部及外圍進行普查找礦,發現了較多鉛鋅多金屬礦體。東山鉛鋅礦位于印支期花崗巖體東部外接觸帶,廣泛分布有遼河群蓋縣組,礦帶長約500m ~ 3000m,礦體呈似層狀、透鏡狀尖滅再現或尖滅側現,分布規律明顯。礦體長20m ~500m,厚0.5m ~ 5m,Pb品位1% ~ 40%,Zn品位1% ~ 20%,Ag30g/t ~ 2000g/t,局部見有金礦,Au品位1g/t ~ 10g/t。岫巖西山鉛鋅礦位于東山鉛鋅礦西部的印支期花崗閃長巖體中,其沿北東向斷裂分布,附近地熱資源豐富,局部地段正在開采(仙人嘴村鉛鋅礦等)。圍繞岫巖鉛鋅礦外圍有多處1/5萬化探掃面發現的異常,充分顯示了岫巖鉛鋅礦礦集區的成礦潛力,有待對其全局部署,點上突破,攻深找盲及外圍找礦意義巨大。
(3)新甸金鉛多金屬礦集區。位于岫巖鉛鋅礦集區的南部延續部位,與岫巖鉛鋅礦集區同處一個北東向構造巖漿巖帶。新甸礦集區分布于大規模的印支期似斑狀花崗巖體、花崗閃長巖體及閃長巖體內部,局部有遼河群蓋縣組捕擄體,其上疊加了北東向斷裂帶和小規模的北西向斷裂。沿北東向斷裂及北西向斷裂化探異常發育,特別是兩組斷裂交匯部,化探異常尤為發育,后期構造熱液控礦特征明顯。在礦集區東南部已發現有隈子金礦。
(1)本區地處早中元古代近東西向遼東吉南陸間裂谷帶西段與中生代北東向濱太平洋構造巖漿巖帶交匯部位。層控礦產及巖漿熱液改造型礦產密集分布,是遼東南重要的礦集區。下元古界遼河群里爾峪巖組,鎢、銅、鈷等礦種層控特征明顯 ;高家峪~大石橋巖組,金、鉛、鋅、銀、及蓋縣巖組底部金、銀、鉛、鋅等地質找礦工作大有作為。
(2)岫巖地區鉛鋅多金屬礦床與鳳城市青城子大型鉛鋅多金屬礦床成礦背景基本一致,極有可能尋找到大型青城子式鉛鋅金銀多金屬礦。岫巖地區與青城子緊鄰,共同位于早元古代東西向遼東裂谷內的遼河群鉛鋅金含礦層和中生代北東向莊河—撫順構造巖漿巖帶,并分別位于東西向虎皮峪背斜南側和北側。中間隔以虎皮峪背斜核部的早元古代花崗巖及中生代中酸性巖漿巖體,后期有燕山晚期的火山沉積盆地將二者分割,兩者相距約32km,這兩個地區同處早元古界鉛鋅金含礦層,共同經歷了中生代構造巖漿熱液改造和成礦,成礦背景及成礦過程基本一致。運用成礦系統及成礦系列理論,參照青城子鉛鋅多金屬礦床特征,推測岫巖地區具有形成大型鉛鋅金多金屬礦的成礦潛力。
(3)遼東南的北東向構造~巖漿帶和北西向深大斷裂交匯區域,鉛鋅金多金屬礦化集中分布。北東向莊河—撫順構造巖漿帶與北西向海城—岫巖—東港斷裂帶交匯部位形成了牧牛—東勝多金屬礦化集中區和岫巖鉛鋅多金屬礦集中區。主要有太陽鉛鋅礦、東勝鉛鋅礦、岫巖鉛鋅礦等。因此構造交匯部位往往為礦集中心。
(4)老礦山的攻深找盲及外圍探礦,是獲得找礦突破的有效途徑,并已經取得初步成果。東勝礦集區 :在東勝鉛鋅礦北部及南部新發現了韭菜溝鉛鋅礦、太陽鉛鋅礦等,周圍仍有一些化探異常未進行勘查。岫巖鉛鋅礦集區 :圍繞東山鉛鋅礦的攻深找盲成效顯著,2011年通過對東山鉛鋅礦及外圍的1/1萬系統化探掃面,發現了幾十個化探異常,對其中的一個化探異常布置了三個鉆孔進行鉆探驗證,結果孔孔見礦,發現了富的鉛鋅銀砷礦體,并在深部發現了約30m厚的金礦化帶。其中見有Pb+Zn品位39.57%的富鉛鋅礦體,并伴有631g/t的銀礦,3.24g/t的金礦,17.30%的富砷礦等。岫巖東山鉛礦的外圍,還有大多數類似化探異常未得到驗證,因此找礦前景廣闊,有望獲得重大突破,形成大型鉛鋅多金屬礦床。新甸金鉛多金屬礦集區 :在隈子金鉛礦的北部及西部有大面積的化探異常分布,多期中生代巖體及北東向、北西向斷裂發育,在該區域很有可能找到中-大型金多金屬礦床。
綜上所述,岫巖地區是遼東裂谷成礦帶內最為重要的成礦區之一,找礦潛力巨大,有望實現找礦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