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金,趙艷林,郭中正
(西南有色昆明勘測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000)
塘子邊向斜位于文山市310°方向,距文山市約10km。
塘子邊向斜處在康滇、江南、屏馬一越北三大古陸之間,位于揚子準地臺、印支地塊的滇西地槽、華南地塊的右江海西~印支期地槽構造單元的接壤區,是海西—印支期右江被動陸緣裂谷盆地西端的一個斷裂坳陷盆地。構造單元屬華南褶皺系滇東南褶皺帶文山一富寧斷褶束西疇拱凹之中段,其構造形變形成一個環繞越北古陸作同心環狀展布的弧形構造,并有北西西向斷裂穿插其間。區內上古生界及三疊系為碳酸鹽建造和砂泥質建造,為穩定的地臺型沉積。
晚石炭世末,區內隆起為陸,下二疊統遭受強烈剝蝕,導致上二疊統龍潭組直接與下伏石炭紀地層呈不整合接觸。長時間風化剝蝕的堆積物,在古巖溶作用下,經分解、運移、富集,形成紅土化風化殼,為晚二疊世龍潭組形成原生沉積型鋁土礦床提供了物質條件。
塘子邊向斜內天生橋、瓦白沖、者五舍及拖白泥四個礦段已開展過勘查工作,天生橋及瓦白沖地質工作程度已達勘探,者五舍及拖白泥地質工作達預查—普查。瓦白沖為預測區的典型礦床。
含礦層為上二疊龍潭組地層,形成于潮間帶,其巖性組合 :上段為砂泥質含煤和硅鋁巖建造,下段為鋁土礦—鐵鋁質建造,呈“鋁—鐵—煤沉積”系列特征。
而天生橋—瓦白沖—者五舍—拖白泥鋁土礦區屬于塘子邊向斜,整個向斜西翼為天生橋,南轉折端為瓦白沖,東翼者五舍、向北延伸至拖白泥,區內均為含礦層龍潭組及上覆飛仙關組、永寧鎮組、個舊組地層,向斜軸向330°(見圖1),沉積型鋁土礦礦體露頭沿向斜邊緣斷續出露約18km,向斜核部均被礦體上覆地層覆蓋。

圖1 塘子邊向斜鋁土礦資源潛力預測范圍圖

表1 資源量估算結果表
瓦白沖沉積型鋁土礦礦體呈層狀、似層狀,長約4245m,沿傾向延伸約 2685m,傾向 305°~ 0°,傾角 5°~ 20°。礦 體出 露 標 高 799m ~ 1639m,相 對 高 差 840m,礦 體 厚 度0.15m~ 33.91m,平均3.37m,變化系數94.13%,特大厚度占2.71%,屬不穩定型 ;Al2O340.00% ~ 65.81%、平均48.29%,品位變化系數16.39% ;A/S為2.32 ~ 18.26,平均為7.55。探獲沉積型鋁土礦331+332+333類礦石量4018.03t。
預測區范圍(見圖1)是在已知各個礦段的基礎上按500m以淺(0m ~ 500m)及1000m以淺(500m ~ 1000m)兩個范圍分別計算。采用含礦體地質體積法作為主要預測方法 ;用各個礦段(天生橋礦段、瓦白沖礦段、者五舍礦段)的礦體平均厚度來估算相應預測區資源量的方法作為參考方法。
含礦層厚度采用各礦段已有工程揭露的礦體厚度進行統計,最終以算術平均值作為本次預測的參數,經統計天生橋礦段礦體平均厚度5.14m、瓦白沖礦段7.69m、者五舍礦段4.66m。最小預測區含礦面積確定按三個礦段0m ~ 500m分別圈定最小預測區,500m ~ 1000m按1個最小預測區來圈定。體檢含礦率采用典型礦床資源量與含礦層平均厚度乘以含礦面積的比值。含礦面積采用典型礦床已估算資源量的面積,按典型礦床已估算資源量范圍圈定的面積(天生橋礦段2101800m2,瓦白沖礦段1373231m2,者五舍礦段589600m2)。礦石小體重采用礦體小體重樣品測試結果,平均值為3.15g/cm3。
采用含礦體地質體積法進行估算,公式為 :預測資源量=體積含礦率(典型礦床)×預測區含礦地質體體積。預測結果見下表1。
塘子邊向斜分布面積約200km 2( 本次預測區面積80km 2 ),向斜軸向330°,為較為有利的沉積型鋁土礦成礦地質構造。通過地質找礦工作,向斜內已初步控制沉積型鋁土礦資源量3525.51萬t,為大型鋁土礦礦床。整個向斜內礦體延伸較為穩定,找礦潛力巨大,通過綜合分析研究,預測區內0m ~ 500m潛在資源量11099萬t,500m ~ 1000m潛在資源量24823萬t,合計35922萬t,最終可達一超大型鋁土礦礦床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