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奕輝
(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汕頭供電局,廣東 汕頭 515000)
檢測裝置包括:獲取模塊,用于獲取輸電線路的圖像;確定模塊,用于根據輸入操作從所述圖像中確定出待檢測部件;識別模塊,用于根據圖像識別算法識別所述待檢測部件中壓接部位的狀態,并根據識別結果判斷所述待檢測部件是否壓接合格[1]。
電子設備的元器件包括:處理器、存儲器以及總線,所述存儲器存儲有所述處理器可執行的機器可讀指令,當所述電子設備運行時,所述處理器與所述存儲器之間通過總線通信,所述機器可讀指令被所述處理器執行時執行第一方面的任一可選的實現方式中任一所述的方法[2]。
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上存儲有計算機程序,該計算機程序被處理器運行時執行第一方面的任一可選的實現方式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1.3.1 獲取輸電線路的圖像
從照相機中導入所述輸電線路的圖像。
1.3.2 根據輸入操作從所述圖像中確定出待檢測部件
根據第一選擇操作確定待檢測部件起點;根據第二選擇操作確定待檢測部件終點。根據第三選擇操作確定所述待檢測部件中壓接節點起點;根據第四選擇操作確定所述待檢測部件中壓接節點終點。
1.3.3 識別部件壓接部位的狀態,進行結果判斷
根據所述圖像識別算法以及所述待檢測部件起點、所述待檢測部件終點確定所述待檢測壓接部位的壓接比例;根據所述壓接比例以及預設比例范圍判斷所述待檢測部件的壓接位置是否合格。
根據所述圖像識別算法以及所述壓接節點起點、所述壓接節點終點確定所述待檢測部件壓接部位的偏移量;根據所述偏移量以及預設軸線偏移量范圍判斷所述待檢測部件的彎曲度是否合格。
2.1.1 檢測裝置元件組成介紹
請參照圖1,圖1為本方案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電子設備的結構框圖,該電子設備10可以包括存儲器110、存儲控制器120、處理器130和網絡單元140。存儲器110、存儲控制器120、處理器130、網絡單元140各元件之間直接或間接地電連接,以實現數據的傳輸或交互。例如,這些元件之間可以通過一條或多條通訊總線或信號總線實現電連接。所述檢測方法分別包括至少一個可以以軟件或固件(f i rmware)的形式存儲于存儲器110中的軟件功能單元,例如所述檢測裝置包括的軟件功能單元或計算機程序[3]。

圖1 電子設備的結構框圖
存儲器110可以存儲各種軟件程序以及單元,如本方案實施例提供的檢測方法及裝置對應的程序指令/單元。處理器130通過運行存儲在存儲器110中的軟件程序以及單元,從而執行各種功能應用以及數據處理,即實現本申請實施例中的檢測方法。存儲器11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隨機存取存儲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讀存儲器(Read Only Memory,ROM),可編程只讀存儲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PROM),可擦除只讀存儲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電可擦除只讀存儲器(Electric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等[4]。
處理器130可以是一種集成電路芯片,具有信號處理能力。上述處理器130可以是通用處理器,包括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簡稱CPU)、網絡處理器(Network Processor,簡稱NP)等;還可以是數字信號處理器(DSP)、專用集成電路(ASIC)、現成可編程門陣列(FPGA)或者其他可編程邏輯器件、分立門或者晶體管邏輯器件、分立硬件組件。其可以實現或者執行本方案實施例中公開的各種方法、步驟及邏輯框圖。通用處理器可以是微處理器或者該處理器130也可以是任何常規的處理器130等。
網絡單元104用于接收以及發送網絡信號,上述網絡信號可包括無線信號或者有線信號。
2.1.2 實施例中電子設備的檢測方法

圖2 檢測方法流程圖
下面詳細介紹基于圖1所述電子設備的檢測方法,請參照圖2,圖2為本方案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檢測方法的流程圖,所述檢測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S110:電子設備獲取輸電線路的圖像。
在本方案實施例中,無需停電,只需要通過無人機或者相關工作人員在地面巡視進行拍攝。然后將照片上傳至服務器存儲。上傳或者導出的照片數量本方案實施例不作限定。
當用戶對輸電線路的關鍵部件進行檢測時,可以采用一種用于檢測輸電線路關鍵部件是否合格的檢測軟件。用戶只需通過該檢測軟件,使電子設備從服務器或者自己的存儲器中獲取待檢測的輸電線路的圖像,然后利用該檢測軟件,便可以簡單的檢測出輸電線路關鍵部件是否合格。
步驟S140:電子設備根據輸入操作從所述圖像中確定出待檢測部件。
由于電子設備在步驟S110中獲取的輸電線路的圖形范圍較大,只有其中的一小部分是需要檢測的關鍵部件的圖像。確定的方式有多種,本方案實施例不作具體的限定。例如,電子設備通過圖像識別可以將輸電線路圖像中的各個部件識別并區分出來,用戶只需點擊需要檢測的部件便可以確定其為待檢測部件;或者,用戶還可以將輸電線路圖像中的一個部件框出來,從而確定其為待檢測部件。
步驟S150:電子設備根據圖像識別算法識別所述待檢測部件中壓接部位的狀態,并根據識別結果判斷所述待檢測部件是否壓接合格。
在步驟S140中確定了待檢測部件后,電子設備可以根據圖像識別算法識別出該待檢測部件中壓接部位的狀態。其中,壓接部位的狀態可以包括:壓接部位的形狀、壓接部位的長度、壓接部位的比例以及壓接部位的軸向偏移量等。
隨后,電子設備根據壓接部位的狀態判斷所述待檢測部件是否壓接合格。其中,電子設備判斷的方式包括:電子設備可以將待檢測部件的圖像與標準部件的圖像進行對比,通過兩個圖像的一致性判斷待檢測部件的壓接部位是否合格;或者,電子設備將待檢測部件壓接部位的長度、比例或者軸向偏移量與標準部件壓接部位的長度、比例或者軸向偏移量進行比較,從而判斷待檢測部件的壓接部位是否合格。
通過無人機或者相關工作人員在地面巡視進行拍攝來獲取輸電線路的圖像,根據圖像識別算法識別所述待檢測部件中壓接部位的狀態,并根據識別結果判斷所述待檢測部件是否壓接合格。經過實踐,該檢測方法效果較好,檢測效率大大提高,檢測成本降低,尤為重要的是不需要線路停電,部件壓接部位檢測完全避免了停電所導致的所有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