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華,鄭忠玉,林致明*,王 偉,李常功,王光文
(1.福建三寶鋼鐵有限公司技術中心,福建 漳州 363000;2.廣東廣青金屬科技有限公司煉鋼廠,廣東 陽江 529500)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高速發展,特別是國家對基礎建設投入的逐年增加,比如房地產、公路、橋梁等,同時受國家其它相關政策有利影響,社會對鋼材的需求有增無減,在此大環境下,轉爐煉鋼企業面臨的問題是如何有效提高鋼材產量。三寶鋼鐵有限公司煉鋼五廠煉鋼-連鑄生產模式為100t轉爐匹配1臺四機四流的165mm*165mm方坯連鑄機,連鑄機設計生產能力大于轉爐煉鋼生產能力,轉爐煉鋼生產環節成為了鋼材產量提高的限制性環節,而提高轉爐煉鋼生產效率的關鍵在于降低轉爐冶煉周期,2018年以前,絕大部分100t直上轉爐工藝冶煉周期均在30min~35min,較好水平的鞍鋼煉鋼總廠100t轉爐冶煉周期31.33min,而三寶鋼鐵有限公司2018年以前冶煉周期為32min以上,具有較大的提升空間,2018年以來通過工藝優化、原輔料質量控制和管理創新,取得了一定的成績[1]。
轉爐煉鋼原輔材料包括主要包括鐵水、廢鋼、熔劑、冷卻劑、鐵合金和脫氧劑等,目前影響冶煉操作的主要因素是鐵水成分和溫度波動較大,廢鋼塊度、種類、含鐵量參差不齊,在“一罐到底”操作模式下,導致轉爐冶煉熱量不平衡、冶煉過程發生噴濺或熱量不夠,造成因升溫補吹或再次造渣脫P、S復吹,延長了冶煉周期[2]。
開吹至一倒供氧時間影響因素主要為供氧方式、供氧強度、氧槍噴頭參數、工作氧壓、裝入量等,參考其他兄弟單位情況,目前煉鋼五廠主要存在供氧強度偏低、供氧強度控制不靈活的問題,延長了冶煉周期。
因沒有副槍系統,一倒成分溫度采用倒爐人工取樣和測量,因原輔材料、操作過程和擋渣率低的影響,爐長對P含量控制信心不足,只能等爐前化驗室出成分后再進行復吹或出鋼操作,延長了冶煉周期[3]。
輔助時間是除了冶煉生產必須時間以外的時間,主要為不需要的等待時間,目前煉鋼五廠存在裝入操作等鐵水、廢鋼,行車工操作不熟練拖延時間,爐口小進料卡斗,倒爐時操作人員臨時做準備工作,延長了冶煉周期。
通過提高煉鐵生產水平和提高對煉鐵工序考核力度,鐵水成分與溫度控制較為合理;通過提高廢鋼驗收水平和提高對供貨廠家考核力度,廢鋼質量有了較大提高,情況見表1。

表1 鐵水與廢鋼質量控制情況
針對冶煉時間較長問題,煉鋼五廠采用強化供氧技術,優化氧槍噴頭參數,通過階段性試驗,逐步將工作氧壓由0.70Mpa-0.80MPa~1.00Mpa-1.10Mpa,試驗過程中密切關注爐況、冶煉過程控制、消耗指標情況。通過采用該技術,降低鋼水氧化性,降低鋼鐵料消耗,進一步節約成本;穩定爐況,減少合金輔料消耗,提高環保效果,減少環境污染;縮短冶煉周期2min~3min,控制正常供氧時間<13min。
結合生產實踐情況,造成出鋼時等樣時間較長的原因主要包括:對C和Mn含量判斷不準確爐后脫氧合金化易出格、終點P含量較高下渣回P易導致高P廢品。針對以上兩種原因,煉鋼五廠采用在出鋼脫氧合金化過程中鋼水成分下限控制,然后在吹氬站微調成分,同時采用專用擋渣器擋渣,檔渣率提高至90%以上,最終不僅縮短了冶煉周期,降低了合金消耗。
針對輔助時間較長問題,煉鋼五廠加強對生產組織考核力度,禁止出現轉爐等待鐵水和廢鋼情況;通過加強行車工培訓,有效提高操作技能熟練度,縮短操作時間;通過提高爐前 操作技能和勤于清理爐口積渣,減少卡斗現象;通過強化爐前小隊管理,提高職工勞動積極性,杜絕臨時準備時間;最終達到了輔助時間小于30s的目的[4]。

圖1 冶煉周期情況
通過采用提高和穩定原輔材料質量、采用強化供氧技術、提高一倒出鋼率和強化生產管理等手段,有效縮短了煉鋼五廠轉爐冶煉周期,現在產量班(12h制)從平均23爐提高至平均26爐,操作水平較好班次平均提高到27爐,冶煉周期從2017年的31.31min降低至2019年的26.67min(如圖1所示),班增產300t~400t,噸鋼合金消耗降低20kg,噸鋼鋼鐵料消耗降低25kg。
冶煉周期縮短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縮短冶煉長期不但可以有效提高產量,而且可以間接促進原輔料、生產組織和人員的管理,最終起到降低生產成本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