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健
(五礦營口中板有限責任公司,遼寧 營口 115005)
TL30鋼是制作鋸片鋼的基體材料,主要應用于石材行業。其成分特殊,生產規格偏薄且寬度較寬,生產控制難度加大。根據市場需求及公司產品定位,通過前期市場調研和理論研究,首次對此品種進行開發試生產,結果一次軋制成功且全部滿足客戶協議要求。
(鐵水預處理)—轉爐冶煉—LF爐精煉—鈣處理—連鑄—坯料熱送—緩冷坑保溫—坯料熱裝—加熱—軋制—(鋼板堆垛緩冷)—(探傷)—取樣—入庫。
五礦營口中板于2018年10月下旬首次生產TL30鋼共3爐,按工藝路線執行,鑄坯無異常質量問題出現。TL30鋼與GB/T 711-2017中的30Mn類似,其成分要求和實際冶煉成分如表1所示。

表1 TL30鋼化學成分
1.2.1 轉爐
①鐵水需脫硫處理,處理后S≤0.010%。②造渣料和廢鋼等要清潔干燥,合金需烘烤。③禁止點吹和使用氮氣吹打渣面,保鋼水純凈度。④鋼水罐不得有殘渣、殘鋼,紅罐出鋼。⑤擋渣出鋼,渣層厚度≤100mm。⑥出鋼加鋁塊或鋁鐵≥0.5kg/t。
1.2.2 LF爐
①精煉后期,避免長時間強氬氣攪拌鋼水。②出鋼前進行鈣處理,每爐喂入50m~100m,澆次頭爐需多增30m~50m,凈吹時間要≥10min。
1.2.3 連鑄
①實行全程保護澆注。②采用專用保護渣,二冷區冷卻制度由鋼廠自行確定。③中間包目標過熱度20±5℃。④采用中低拉速,盡量保持恒速。⑤澆次第二爐取低倍樣送實驗室檢驗。
1.3.1 加熱
鋼板寬度<2300mm,使用195mm斷面坯料;寬度≥2300mm,使用250mm斷面坯料。其中195mm斷面總在爐時間≥205min且均熱段時間≥25min,250mm斷面總在爐時間≥240min且均熱段時間≥30min,加熱爐溫度控制工藝如表2所示,熱裝熱送在爐時間調整方案如表3所示。

表2 TL30鋼坯加熱溫度控制

表3 TL30鋼坯熱裝熱送在爐時間調整方案
1.3.2 粗軋
①采取大壓下量少道次軋制,粗軋有效道次壓下率≥10%。②開軋溫度≥1000℃。
1.3.3 精軋
①中間坯和終軋溫度暫不限制,采取搶溫快軋方式。②在軋機能力允許的前提下,精軋道次不超過8道。③在保證設備安全的情況下,關閉輥道等冷卻水。
1.3.4 堆垛緩冷
厚度≥18mm鋼板經矯直后快速下線進行堆垛緩冷,位置避開風口處,溫度>200℃,要下有墊板,上有蓋板,并覆蓋保溫布或保溫罩。鋼板堆垛≥24h方可解垛。

表4 TL30熱軋態成品力學性能和硬度值
首次軋制的TL30鋼板厚度為10.2mm和11.2mm,最小寬度為2200mm,最大寬度3600mm,無廢次品。對熱軋態產品取樣分析,合格率均為100%,具體力學性能和硬度值檢測數據如表4所示。
另外,對生產的3爐鋼進行金相分析,其結果為非金屬夾雜A類0.5級、非金屬夾雜C類0.5級~1.0級。
考慮鋼板薄且超寬,板型容易出現瓢曲現象,借鑒前期DJ100品種實際生產經驗,對熱軋矯直工藝進行了優化:
(1)厚度<8mm的鋼板,如進矯直機已返紅結束,需矯直三遍。若溫度高,第二遍矯直要等返紅結束后,待顏色均勻后矯直,共矯直三遍。
(2)寬度≥3000mm的鋼板,第二遍矯直要等返紅結束,待顏色均勻后矯直,共矯三遍。
除了以上兩個規格,第三遍矯直可以在返紅結束,顏色均勻后進行,共矯直三遍,如果效果不佳,盡快調整,返紅結束進行第二遍矯直,共矯直三遍。
下線后鋼板出現瓢曲現象,則不允許進行冷矯直,需要采取熱處理+壓板方式進行挽救,熱處理工藝需要按照620℃~680℃*60min執行。
雖然協議要求鋼板不平度是≤20mm/2m,采用優化的熱矯直工藝后,實際鋼板不平度均能達到≤15mm/2m的要求。
五礦營口中板有限責任公司充分發揮和有效利用現有設備,通過(鐵水預處理)—轉爐冶煉—LF爐精煉—鈣處理—連鑄—坯料熱送—緩冷坑保溫—坯料熱裝—加熱—軋制工藝成功開發了TL30鋸片鋼,熱軋產品各項性能參數均符合協議要求,為后續批量接單和新市場的開拓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