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鏡,趙華敏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河北 石家莊 050081)
要發揮直升機的性能,就必須提高直升機在復雜地形、惡劣氣象條件下的超低空飛行能力[1]。為此,各國對直升機防撞告警設備,尤其是對電力線等障礙物的防撞告警系統的研究非常重視,直升機防撞已成為全世界關注的重要課題。
解決直升機避障可采用的技術有電磁場探測、紅外探測、激光雷達和毫米波雷達等。在探測范圍、分辨能力和全天候工作等多方面綜合比較,毫米波雷達是理想選擇。毫米波收發探測設備能在最惡劣的晝夜天氣(包括冰雹、煙霧和雨雪等)情況下,對障礙物進行檢測識別,為飛行員提供防撞告警[2]。
采用機載毫米波設備對電力線進行觀測,發射信號選擇為連續波調頻波形,接收和發射同時進行,避免了距離盲區。在動態飛行情況下,錄取得到電力線回波數據,分析了電力線目標的回波特征,在此基礎上,采用基于Hough變換的目標數據處理算法實現了目標檢測和識別。
當f=35 GHz,p=17 mm時,θ=0,±14.6°,±30.3°,±49.1°,…。
圖1 電力線回波
直升機機載雷達探測目標場景如圖2所示。直升機向前飛行,在飛行過程中機載雷達對電力線進行掃描,在Bragg散射角θ處出現強散射點,點C為主峰,點A,B為副峰。另外,2個鐵塔也分別產生強散射點D,E。
圖2 直升機機載雷達探測目標場景
隨著直升機離電力線越來越近,點A,B逐漸向點C靠近,而點D,E的位置不變。
采用毫米波雷達觀測電力線,目標回波主峰、副峰以及鐵塔回波在一條線上。在該特征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電力線目標數據處理算法,流程如圖3所示。
圖3 電力線目標數據處理算法流程
雷達在行進間工作,直升機在運動過程中會發生姿態和位置的變化,因此需要先進行平臺運動補償[4-5],把目標點跡統一到同一坐標系,然后才能進行后續的數據處理。運動補償包括坐標旋轉和坐標平移。
坐標旋轉是把雷達測得的目標極坐標數據轉為直角坐標,再轉到北東下(NED)坐標系。測站坐標系、NED坐標系和平臺姿態角如圖4所示,OXYZ為測站坐標系,oxyz為NED坐標系,慣導系統以NED坐標系為基準,給出平臺偏航角、俯仰角、橫滾角ψ,θ,τ。
圖4 測站坐標系、NED坐標系和平臺姿態角
設點P的測站直角坐標為(X,Y,Z)T,則NED直角坐標為:
式中,
坐標平移是把不同時刻目標的NED直角坐標統一到以最新時刻平臺位置為坐標原點的NED坐標系中。
設在t0時,點P的NED直角坐標為(X,Y,Z)T,慣導系統給出平臺東速度、北速度和天速度ve,vn,vu,當前時刻為t1,則更新NED直角坐標:
x=X-sn,y=Y-se,z=Z-sd,
式中,sn=vnΔt,se=veΔt,sd=-vuΔt,Δt=t1-t0。
Hough變換示意如圖5所示。
圖5 Hough變換示意
點C是直線AB上的一點,NED直角坐標為(x,y)T,從原點O向直線AB做垂線,垂足為D,通過Hough變換方程[6-8]:
ρ=xcosθ+ysinθ,
建立起(x,y)T~(ρ,θ)T的映射,其中,ρ為從原點O到直線AB的距離,θ為垂線OD與x軸的夾角。
從直線AB上取幾個點,通過Hough變換后得到參數空間中的曲線,這些曲線交于一點[9]
在單幀目標數據處理中,先對運動補償后的點跡進行Hough變換,然后通過峰值提取找到交點,再對交點進行反變換,得到電力線[10-12]。
點目標包括電力線、鐵塔以及其他點目標。
對于經多次觀測,不能匯集成線的點目標,則認為是其他非電力線類目標,予以剔除。對能夠形成連線的點目標認為是電力線點目標,處理時一直保留[13]。
鐵塔點目標需要進行相關判斷后決定是否保留。
若以前、當前鐵塔點目標P1,P2的NED極坐標(r1,α1)T,(r2,α2)T滿足:
|r1-r2|≤Gr,|α1-α2|≤Gα,
(1)
則點P1,P2相關,其中,Gr,Gα為距離、方位相關門[14-16]。
對于相關的點P1,P2,進行數據融合,得到融合點P的NED直角坐標:
(2)
式中,(x1,y1,z1)T,(x2,y2,z2)T分別為點P1,P2的NED直角坐標。
若點目標連續m次相關上,則一直保留該點目標;若點目標連續n次沒有相關上,則刪除該點目標。
線目標上的點目標包括鐵塔、電力線點目標。確認為線目標的數據繼續進行流水式相關和跟蹤處理,若多次觀測后,同一位置處線目標上的點數太少,則認為是虛假目標予以刪除;否則,認為是真實的電力線回波,保留該線目標,同時保留線目標上的電力線、鐵塔點目標[17]。
若以前、當前線目標L1,L2的參數(ρ1,θ1)T,(ρ2,θ2)T滿足:
|ρ1-ρ2|≤Gρ,|θ1-θ2|≤Gθ,
則線目標L1,L2相關,其中,Gρ,Gθ為ρ,θ相關門。
對相關線目標L1,L2上的鐵塔點目標,按式(1)和式(2)進行相關判斷、數據融合。
若線目標連續m次相關上,則一直保留該線目標,并給出目標告警信息;否則,若線目標連續n次沒有相關上,則認為是虛假目標,進行消批處理[18-19]。
為驗證數據處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對實際電力線進行了探測試驗,試驗設備主要參數為:工作頻點35 GHz、信號帶寬100 MHz、方位波束寬度1°以及俯仰波束寬度2°。試驗的電力線距離雷達設備約3 km,試驗結果如圖6所示,其中,虛線為處理出來的電力線目標。
圖6 目標數據處理試驗結果
由圖6可以看出,電力線回波幅度呈現出一定的周期性,導致線段不連續,在相鄰的2個檢測點目標中間的區域,由于散射信號弱,未能檢測到信號。整體來看,由于檢測到的點數較多,且呈現明顯的線段分布特性,可以實現有效的目標檢測。另外,幾簇密集分布的面目標為鐵塔目標,幅度較強,間隔約400 m,鐵塔目標和電力線回波可綜合進行數據處理,互相印證、協同處理。
試驗結果表明,毫米波設備探測到了電力線、鐵塔回波,經過數據處理,完成了電力線目標的有效檢測。
為保證直升機的飛行安全,在飛行過程中,及時發現飛行航路中的電力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采用毫米波收發設備探測電力線,能夠在各種天氣條件下為直升機提供目標指示。通過研究電力線的回波特征,提出了一種基于Hough變換的目標數據處理算法。在該算法中,對目標進行運動補償,通過Hough變換檢測直線,再對檢測出的點目標、線目標進行相應處理。為驗證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進行了實際電力線探測試驗。結果表明,所提出的數據處理模型和算法能有效發現電力線,可以應用于直升機防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