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川林(山東濟煉石化工程有限公司,山東 濟南 250100)
Exchanger Design and Rating(以下簡稱EDR)是世界上非常優秀的管殼式換熱器軟件,能夠為用戶提供最優化的管殼式換熱器解決方案。該軟件包中的管殼式換熱器(Shell and Tube Exchanger)部分具有三種計算功能,分別為“計算”(Rating),“模擬”(Simulation)和“設計”(Design)。默認計算類型為“計算模式”。
計算是給定幾何參數的熱交換器,它根據指定的工藝條件確定熱交換器的熱負荷。模擬是針對特定幾何尺寸條件的熱交換器,它計算熱交換器在較少工藝條件下的性能,并最終確定熱交換器可以達到的最大熱負荷。計算和模擬之間的唯一區別是所提供的工藝條件不同。必須為計算模式提供足夠的技術條件,以確定換熱器的熱負荷;針對模擬模式程序計算熱交換器的性能,求出熱交換器能夠達到的最大熱負荷。在設計模式下,如果定義了熱交換器的大多數幾何結構和足夠的工藝條件,則會計算所需的熱負荷。然后,計算缺少的其他幾何尺寸,傳熱系數和壓力降。在此過程中,可以設計殼類型,殼直徑,管長度,擋板間距,擋板類型,管直徑和管中心距離。設計過程是交互式的,可控制每個幾何參數的公差和范圍。一般設計計算時首先選擇Design mode 確定初始最佳方案,然后選擇Rating mode,殼和管直徑,Crosspasses,Spacing,Tubecount,Baffle cut等參數的細節計算和微調以符合設計要求。
在管殼式換熱器中,當殼程側流體橫向流經管束時,容易引起管殼進出口管、擋板缺口區和U形彎管附近的管振動或聲振動,可能造成管束磨損和開裂;管束因沖擊擋板孔而被切斷;管和管板疲勞損傷;噪聲污染;殼體阻力增大。由于流體誘導振動具有復雜性而現有技術的局限,目前還沒有準確預測換熱器振動的方法,通常認為,流體誘導振動的主要原因是流體彈性不穩定和卡門旋流。當滿足下面條件之一時,可能會發生管束振動:(1)卡曼旋渦頻率FV與管子最低固有頻率FN之比大于0.5;(2)橫流速度W大于臨界橫流速度WC;(3)卡曼旋渦頻率FV與聲頻FA之比在0.8~1.2。
管殼式換熱器的管殼程介質的選擇一般原則如下:a)為便于清理,應在管程側走臟的或易結垢的介質(U 型管換熱器除外)。(b)為避免管程和殼程同時受到腐蝕,對于腐蝕性介質宜走管程。C)為減少投資,一般高壓介質走管程,低壓介質走殼程,能降低殼程壁厚。D)對于冷凝工況,需要冷凝的介質宜走殼程,便于冷凝液的排出。E)粘度高的介質宜走殼程,以便提高殼程的喘流強度,提高雷諾數,提高傳熱系數。F)允許壓降的限制,一般殼程壓降較低,對于壓降要求苛刻的介質宜走殼程。
以上原則不是絕對的,往往會出現矛盾的情況,這時候需要綜合判斷,即滿足工藝要求,同時滿足經濟性、可靠性及易于檢修等。
某催化裝置富氣壓縮機級間冷卻器,在裝置提高負荷時,換熱器本體以及相連接的管線振動比較厲害,甚至連帶設備平臺一起振動,但低負荷運行時振動輕微,此設備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由于裝置不能長時間停工,車間希望通過較小的改造消除振動。經過現場調查,此換熱器是用冷卻水冷卻催化裝置壓縮機排出的富氣,催化裝置富氣主要成分為甲烷、乙烷、丙烷和氫氣等,流量19300Nm3/h,溫度106.5℃。原設計為催化裝置富氣走殼程,循環水走管程,殼體內徑900mm,管束長度6000mm,6 管程,單殼程BES 型換熱器,管程出入口管徑DN150,殼程出入口管徑DN300。此設備在上一個運行周期并未出現明顯的振動情況,由于這個周期裝置加工原料的變化,富氣量比原設計有較大的提高,負荷增加,因此初步判斷可能是超負荷引起的換熱器振動。
為進一步確認問題所在并消除振動,筆者從車間獲取了實際工藝數據及設備參數,采用EDR對此換熱器進行分析。首先用流程模擬軟件進行工藝計算,盡量擬合實際的工藝運行數據,經過多次調試合格后,將模擬結果導入EDR 軟件中進行換熱器的詳細計算。在此需要提醒一下,有時候導入EDR后可能會出現導入的熱負荷和模擬計算的不一致且誤差太大,此時需要進一步核對并修正熱力學數據,以保證熱力學數據的正確性,否則后面的計算結果就不可靠了。
根據以上步驟對換熱器的計算結果是:此設備最大橫流流速W 為26.33m/s;總傳熱系數K 為325 W/(m2.K);實際換熱面積是所需換熱面積的2.15倍,此換熱器換熱能力滿足要求。進一步分析換熱器的振動時,由于W/Wc,Fv/Fn,Fv/Fa 超出允許范圍,EDR 提示可能有振動發生,并將超限的項用“*”提示,見下表所示。出現振動的原因之一是催化裝置富氣走殼程時橫流流速(26.33m/s)大大超過臨界橫流流速,同時也提高了卡曼旋渦頻率。

為消除換熱器的振動,一般來說大部分時候可以調整流速、折流板間距等,其次也可以對換熱器的其他結構尺寸及型式進行調整,比如布管角度、換熱管尺寸、折流板缺口面積、弓形區不部管、調整為折流桿等。本項目為降低投資及縮短改造工期,如果調整為折流桿換熱管束顯然投資太大,擴大換熱器的直徑也不經濟,期望通過較小的改造解決振動問題。多次調整發現富氣走殼程均不能通過以上手段消除振動。當調整流體的流動通道顛倒管殼程介質,讓催化裝置富氣走管程,循環水走殼程,同時調整為單管程,其他不做調整,計算結果換熱面積富余量37%,管殼程壓降不超過工藝允許值,換熱能力滿足要求。進行振動分析時,EDR提示殼程入口Fv/Fn超限,推測可能發生管束會產生振動,但其他參數均未提示報警,為了完全消除振動的可能,把換熱器殼程循環水管徑出入口從DN150調整為DN200,經EDR 重新計算所有振動報警均消失,所有參數均在允許范圍內,如下表所示:

因此,為避免管束振動,級間冷卻器應采用催化裝置富氣走管程、冷卻水走殼程。推薦的改造方案為:換熱器殼程管口調整為DN200,管箱改為單管程,相應調整配管走向,此改造滿足工藝要求,工作量較小,滿足了改造工期要求,投資也較低。
管殼式換熱器的冷熱介質為氣體和液體,且氣體流量較大,為避免管束振動,應選擇流速大的氣相介質走管程,同時換熱器開口管徑尺寸對振動的影響也不能忽略。利用EDR 軟件對級間冷卻器經過重新計算,改造后在實際運行中,消除了振動現象,冷卻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