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澤華
直腸癌患者一旦確診,手術治療是最佳的診療方式,在手術治療過程中,能清除肉眼所見的所有直腸內的腫瘤。很多患者都會有這樣的疑問,直腸癌手術后必須要進行化療嗎?這一問題我們不能一概而論,而是要根據患者具體的病例結構才能確定。
在通常情況下,我們可以將直腸癌患者進行簡單的分類,一是病灶無轉移患者,二是病癥轉移患者。當患者處于早期或者直腸癌沒有出現轉移的話,化療是沒有必要的。當直腸癌患者出現了淋巴結轉移時,行手術后就要考慮放化療的治療手段,針對放化療,大部分的醫師都會建議6~8周的時間,通過化療方式來提高直腸癌患者的治療效果。
病理診斷與分期是直腸癌患者后續治療的關鍵所在,直腸癌患者行手術后,醫師會將切下來的腫瘤組織送至病理科,并進行一周左右的病例檢驗。病理分期要根據三方面因素,一是T分期,原發腫瘤的浸潤深度;二是N分期,區域淋巴結轉移情況;三是M分期,遠處轉移情況。依據上述三方面因素,將直腸癌病情進行科學的劃分,具體包括Ⅰ、Ⅱ、Ⅲ和Ⅳ期。
患者的術后治療方案的確定要根據不同的病理分期,不同分期的患者需要不同的術后治療方案。例如,Ⅰ期患者屬于病癥早期,直腸癌手術后患者只需要定期檢查即可,沒有必要進行放化療。通常情況下Ⅱ期患者也有著較好的預后,大部分患者的手術效果較佳,也不需要進行放化療。只有少數有復發或者高危風險的患者,為了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需要考慮術后放化療。
一旦出現這種情況,醫師的建議要充分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其中包括病例評估以及患者意愿,在結合諸多因素的基礎上為患者提供科學的治療建議。Ⅲ期患者相對Ⅰ、Ⅱ期,情況變得相對麻煩,區域淋巴結已經出現了轉移。雖然Ⅲ期直腸癌患者也會取得較佳的手術效果,但醫師依然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建議患者進行半年的化療,因為化療能有效提高Ⅲ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改善預后,同時降低患者病癥的復發與轉移風險。
最后一個病理分期即IV期,也是病癥最為嚴重的患者,病灶出現了遠處轉移,此時的腫瘤細胞已經向腸道以外器官進行轉移,Ⅳ期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腫瘤晚期。針對腫瘤晚期患者,全身化療已經成為主要的治療手段,也是控制病情發展的最佳方式,更是減輕患者病癥的重要途徑。
1.肝臟毒性反應
肝細胞重度損傷是最常見的肝毒性反應,具體的臨床表現與病毒性肝炎相似,轉氨酶與黃疸會出現升高的現象。如果肝細胞受損是患者的主要表現形式,那么轉氨酶是正常情況下的5倍以上。在抗腫瘤藥的使用方面要異常小心,各種藥物都可能造成肝臟不同程度的損傷,而肝臟損傷也是化療藥物所帶來的主要的不良反應。
2.心臟毒性反應
大部分的化療藥物可能引發心臟的毒性反應,具體的臨床表現表現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心肌梗死等癥狀。通常情況下,患者在用藥數小時后,就會出現急性心臟毒性反應,具體體現在心率與心臟電生理的改變,輕者出現心絞痛,重者可能出現心理衰竭或者心肌梗死等毒性反應。
3.骨髓抑制反應
骨髓抑制反應是化療藥物所導致的主要的毒性反應,大多數的腫瘤藥物都會導致患者的白細胞減少,一旦骨髓抑制反應較為嚴重的話,需要通過藥物治療,使白細胞數量得以增加,為患者成功渡過因白細胞減少而帶來的危險期。針對骨髓抑制的處理,要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處理手段。
1.患者年齡過大。盡管手術治療是直腸癌的最好治療手段,但有些患者是不適合手術治療的,通常情況下,當患者年齡超過60歲,醫師可能不建議患者行直腸癌手術。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器官會發生退行性病變,大大增加了手術的風險。針對年齡大的患者而言,可以通過術外治療的方式降低控制病情的惡化,通過科學的調理減輕患者的痛苦。
2.腫瘤擴散速度快。一旦患者進入直腸癌中晚期,腫瘤的擴散速度會加快,此時,醫師也會建議患者非手術治療,一旦腫瘤擴散速度較快的話,手術已不能完全將腫瘤切除掉。因此,最佳的治療方式是先進行放化療,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后,有效縮小了腫瘤的切除范圍,然后在行手術切除術,會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并不是所有的直腸癌患者都要進行化療,而是否化療要根據患者具體的術后治療情況,如果醫院對患者病歷有異議,或者診斷方式不確定的話,可以向上一級醫院或者更為權威的機構進行會診,讓診斷更加的準確。化療是直腸癌術后的主要治療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治療方式,只有通過科學手段,才能讓患者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作者單位:四川省南充市營山縣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