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發全/安徽省獸藥飼料監察所 230091
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感染家豬和野豬而引起的一種急性、出血性、烈性的傳染病。特征是發病過程時間短,臨床表現為發熱,心跳加快,呼吸困難,部分豬伴有咳嗽,眼、鼻有漿液性或粘液性膿性分泌物,皮膚發紺,腎、淋巴結、胃腸黏膜明顯有出血現象。非洲豬瘟臨床癥狀與豬瘟癥狀相似,只能依靠實驗室檢測確診。非洲豬瘟是我國重點防范的一類動物疫情,豬死亡率高達 100%。2018 年8月 3日,農業農村部確診了中國首例非洲豬瘟疫情——沈陽市沈北新區沈北街道某豬場發生非洲豬瘟。隨后該病在全國范圍內不斷蔓延,給養豬行業帶來了嚴重沖擊,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必須做好非洲豬瘟防控工作,提高生豬屠宰環節非洲豬瘟監測水平,從而保障豬產品質量安全。

為進一步做好非洲豬瘟防控工作,降低生豬屠宰以及生豬產品流通環節病毒擴散風險,切實保障生豬產業健康發展,調研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生豬屠宰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及有關政策, 對皖北6市屠宰環節非洲豬瘟檢測開展調研。調研組采取實地隨機抽查、查閱資料、聽取匯報等方式進行,召開座談會,查檔案,通過多種途徑以全面了解非洲豬瘟檢測在生豬屠宰環節的基本情況。
1.1 生豬屠宰行業發展現狀目前皖北地區6個市正在運營的生豬定點屠宰企業合計117家,年屠宰生豬量超10萬~15萬頭以上的有16家,年屠宰量在2萬~10萬頭有18家;其余年屠宰量為2萬頭以下,大部分年宰量不到4000頭,大都分布在縣區各鄉鎮,大中型屠宰企業的動物防疫許可證、排污許可證等證件齊全,全部開展了非洲豬瘟檢測工作。
1.2 生豬屠宰行業監管現狀各市均成立了生豬定點屠宰管理辦公室,年度安排屠宰監管專項工作經費和定點屠宰項目經費,并納入市級財政預算,駐場官方獸醫人員名單上報農業農村部備案,做到專人專崗,淮北市、蚌埠市對大中型屠宰企業建有遠程監控系統,能夠適時對屠宰企業監管。
各市開展了統計與排查工作。對所有屠宰場點進行摸底排查,認真填寫了《屠宰企業基本情況調查表》,掌握企業詳實資料,開展對大中型屠宰企業生豬管理工作專題調研,持續開展非洲豬瘟疫情排查。
1.3 非洲豬瘟屠宰環節的防控工作開展情況
1.3.1 生豬屠宰環節非洲豬瘟檢測工作開展情況 為了貫徹落實農業農村部關于加強屠宰環節非洲豬瘟檢測工作的文件精神,各市積極開展工作。一是加強人員培訓。大中型屠宰企業組織企業內部檢驗人員參加安徽省肉類協會舉辦的非洲豬瘟病原檢測專項培訓班,各市組織駐場官方獸醫參加屠宰環節非洲豬瘟病原檢測,并對各縣區駐場官獸醫進行非洲豬瘟病原檢測培訓,為屠宰環節正常開展非洲豬瘟檢測工作做好人員儲備。二是保障檢測設備到位,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積極為屠宰業提供相關信息,指導屠宰企業進行檢測設備選型和檢測場所建設。潁上縣、蕭縣地方財政對屠宰企業購置PCR熒光檢測儀器給予每臺5萬元補助的優惠政策;阜陽福潤、潁上宏潤、宿州福潤、淮南金盛4家公司已于2019年1月購置了PCR熒光檢測儀器,早于國家規定期限開展非洲豬瘟病原檢測。三是制定非洲豬瘟病原檢測陽性結果處置方案,為科學診斷處置做好充分準備。
1.3.2 屠宰環節配備官方獸醫制度落實情況 皖北各市的大、中型屠宰企業均落實了官方獸醫駐場制度,配備相應數量的官方獸醫人員,強化了監督,并做到定人定崗,規范完善大中型生豬定點屠宰管理,嚴把檢疫檢驗關,穩定市場供應,保證人民群眾吃上放心肉。
1.3.3 生豬進場及點對點調運監管情況 屠宰企業配齊了消毒設施設備,設立了運豬車輛清洗點,完善了點對點生豬調運手續,健全了車輛登記和進場生豬檢疫、檢測手段與資料等。
1.3.4 打擊私屠濫宰保障產品質量安全情況 自全國首例非洲豬瘟發生以來,各市農業、公安、市場監督等部門聯合開展了打擊私屠濫宰和非法添加專項行動。
1.3.5 保障生豬產品市場供給情況 各市幫助大、中型屠宰企業落實點對點生豬跨省調運,加大市場豬肉供應,保障生豬市場價格平穩,加大對進場生豬和出廠豬肉的票證索取、發放管理,每天對檢疫、肉品檢驗等票證的查驗,確保肉食安全、市場穩定。
2.1 對照標準、迅速行動部署為貫徹落實全國非洲豬瘟防控工作視頻會文件精神,明確各縣區按要求足額配齊官方獸醫。并對轄區內生豬屠宰企業全面清理,對未取得排污許可證、不符合動物防疫要求的一律立即停產整改;對整改不達標的,堅決依法申請上報取消定點屠宰資格。
2.2 組織實施屠宰企業標準化創建制定印發生豬屠宰標準化創建實施方案。
2.3 突出抓好關鍵環節嚴格把關:一是排查關。每天對屠宰場進行全覆蓋排查,要求屠宰企業嚴格落實入場查驗,杜絕屠宰企業違規調運。二是消毒關。每個企業建設消毒通道,配備消毒設施設備,嚴格按照要求開展消毒。三是檢疫、檢測關。駐場官方獸醫嚴格落實宰前及宰后檢疫,做到每頭必檢;屠宰企業嚴格開展非洲豬瘟、瘦肉精檢測,做到批批檢測;場內肉品檢驗人員嚴格落實肉品品質質量檢測,做到件件檢測。同時嚴格病死豬無害化處理日常監管工作,嚴防病死豬及產品流出屠宰場。
2.4 嚴格落實調入準入制度,落實主體責任各市嚴格落實屠宰環節非洲豬瘟防控工作政府屬地管理責任和部門監管責任,逐級傳導壓力,層層落實責任。屠宰企業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做好索證驗物,無動物產地檢疫合格證明一律不準進場,一旦發現非洲豬瘟疫情高風險區的生豬及其產品,立即按照規定程序進行無害化處理。
2.5 加大監管及督查工作力度要求屠宰企業將各項防控措施落到實處,農業、公安、交通等部門聯合督查中型屠宰企業點對點調運、索證索票和防控措施等落實情況。各市農村農業局專題督查縣、區屠宰企業落實駐場官方獸醫和非洲豬瘟檢測情況。
3.1 屠宰場管理水平良莠不齊大中型屠宰場按要求取得了排污許可證、動物衛生防疫許可證,落實了官方獸醫,能開展非洲豬瘟、瘦肉精檢測和無害化處理。但小的屠宰點受資金、設施、屠宰量等因素影響,采用非洲豬瘟檢測試紙抽樣檢測。
3.2 管理隊伍不健全、檢測手段滯后部分縣區官方獸醫人數相對較少,小的屠宰點未配齊官方獸醫,屠宰企業管理水平不高,檢驗人員、相關設施配備不到位,沒有專門執法機構與隊伍。
3.3 資金投入不足、監管難度大當前,受豬價高、購豬難、消費力弱等因素影響,小型屠宰企業經營困難,開展非洲豬瘟檢測、瘦肉精檢測等需要投資較大費用,屠宰環節無害化處理補貼費用改由地方財政轉移支付較難落實,屠宰環節監管、指導等工作經費較少。
4.1 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制度盡快制訂出臺新修訂的《生豬屠宰管理條例》及其實施辦法。把生豬定點屠宰廠(場)設置條件、規劃、頒證進行規范明確,增強實施意見的操作性,規范部門職能職責,強化執法手段,推動生豬屠宰工作順利開展,取得實質性突破。
4.2 提升檢測技術水平組織開展非洲豬瘟檢測技術培訓,提升實驗室檢測能力,保障檢測快速、過程規范、結果準確。
4.3 加強執法隊伍建設組建生豬屠宰執法隊伍,從機構性質、人員編制經費來源等方面給予明確,建設一支專業化的執法隊伍。
4.4 加大監管力度加大監管投入,開展屠宰環節網絡化、信息化管理,配備執法、檢疫等設備,引導屠宰企業按照有關規定實施提升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