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區的養雞場養殖2000羽三黃雞。在2019年6月8日發現35日齡雞群患病,4d之后出現10羽死亡。進行診治之后發現,該養殖場的環境條件比較差、雞舍簡易,養雞場的地面潮濕,雞的糞便呈現咖啡色。此外,一些患病雞出現食欲不振、呆立和糞便有血的情況。
經過診治和觀察發現,患病雞采食和飲水情況明顯變差,精神狀態不好,一部分雞出現嗜睡和扎堆的情況,部分雞的雞冠蒼白、羽毛逆立、翅膀下垂。此外,患病雞排出的糞便有血液,出現稀便情況。患病雞因為食欲不振而逐漸消瘦,同時常見積食的問題。
經過剖檢發現肌肉呈現蒼白狀,尸體脫水。兩側的盲腸腫脹、黏膜發炎等,盲腸壁增厚,顏色為暗紅色,在盲腸管上出現紅色的出血點。如果將盲腸管剪開將發現腸黏膜脫落,在腸腔內部出現紅色的血凝塊等。
4.1 涂片檢查將病死雞腸道內容物放在玻璃片上,之后加入一定量的生理鹽水,通過顯微鏡的觀察之后發現有大量的球蟲卵囊和裂殖體的存在。
4.2 蟲卵檢查法取患病雛雞的新鮮糞便若干,之后將其放在玻璃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鈉溶液,使用準備好的玻璃棒充分攪勻后過濾,靜置15min,使用專業的工具取表面液體放在玻璃片上,顯微鏡下觀察,發現有大量的卵圓形球蟲卵囊。結合雞發病癥狀和帶球蟲的情況,通過實驗室的診斷能夠確定該病為雞球蟲病。
相關的研究顯示,球蟲的主要宿主是雞,同時不同種類的雞都可能染病,其中雛雞的染病率和死亡率比較高。不同球蟲的寄生部位不同,比較常見的球蟲為柔嫩艾美耳球蟲和毒害艾美耳球蟲,前者主要寄生在雞的盲腸中,雛雞易發病,后者主要寄生在雞的小腸內,育成雞中常見。球蟲病傳染源為患病雞,通過病雞排出的糞便進行傳播,此外,被糞便污染的飼養工具、飲水、飼料等也能進行傳播。一些養殖場為了提高經濟效益,飼養密度大,環境衛生也比較差,不重視對雞舍溫度和濕度的管理等,這些因素也是造成球蟲病發生和傳播的主要原因。天氣溫暖潮濕、多雨也容易暴發雞球蟲病。為此,應該重視日常對養殖場的衛生管理和加強預防,重視對養殖場的通風和消毒工作。
6.1 控制傳染源將患病雞進行隔離,將健康雞轉移到經過消毒和衛生處理的雞舍內養殖。對病死雞進行無害化處理,同時遠離雞舍。應該將雞糞便放在指定的地點,進行科學的消毒處理,避免病原的擴散。
6.2 切斷傳播途徑定期對養殖場進行消毒處理,可以使用生石灰,加強對日常進出人員和車輛的消毒。如果條件允許可以采取火焰消毒法,該種方法的主要特點是能夠徹底消滅球蟲卵囊。對發病雞群進行投藥,每天清理糞便,然后鋪上一些鋪墊物,從而保證雞群和糞便隔離。
6.3 飼養科學,管理得當干燥和通風的飼養環境能夠降低該病發生的可能性,同時還應該科學的管理雞場。科學的喂養,加強對飼料的管理。為了提高飼料的營養,應該在雞飼料中加入適當的維生素,從而不斷提高雞群的免疫力和抵抗力等。
6.4 藥物治療對于健康雞群,應該做到科學的預防,在每天的飼料中加入一定量的預防藥物。如果是患病雞,可以將藥物放在飲水里供患病雞飲用,經過幾天的治療之后,患病雞的病情明顯好轉,食欲也不斷增加,在用藥的3d之后基本實現排便正常,在5d之后病雞恢復了健康,證明該種治療方式效果較好。
7.1 科學預防科學的預防對治療該病有重要的意義。此外,應該重視科學的管理,重視免疫工作,避免將大小雞群混養。球蟲卵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比較強,育成雞是主要的攜帶者,必須將育成雞和雛雞分開喂養,健康雞和患病雞分開喂養,避免病原的傳播。在每年的多雨和高溫天氣尤其重視預防工作,同時加強免疫預防和藥物預防等。
7.2 提倡生態養殖如果條件允許的話,進行生態養殖是很好的防治。在生態養殖的過程中重視飼養管理,改善飼養條件等。需要注意的是在養殖過程中科學用藥,避免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為促進養雞業的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