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CCTD 環渤海動力煤現貨參考價”發布的日度價格運行情況看(見附圖1),雖然近期環渤海地區現貨動力煤價格保持下行,但下降勢頭趨于緩和。

分析認為,近期北方港口現貨煤價持續下行態勢,不僅增加了中轉和接卸港口的去庫存壓力,也對消費企業的采購需求產生了抑制作用,導致煤炭生產和貿易企業的銷售壓力進一步加大,促使北方港口現貨煤價跌勢難止;與此同時,一些有利于現貨煤價的積極因素也逐漸顯現。
第一,動力煤中轉和接卸港口的去庫存壓力增大。面對北方港口現貨煤價持續、加速下行導致的“庫存越多、虧損越大”局面,近期各類動力煤中轉和接卸港口的去庫存壓力不斷增大。
統計表明,3 月27 日,北方四港(秦皇島港、曹妃甸港、京唐港和黃驊港)的動力煤庫存已經回升至2137 萬t,比2020 年2 月14 日的低點水平增加了718 萬t,也高出2019 年同期185 萬t,在需求極度低迷的背景下,動力煤價格的消極影響逐漸加大;與此同時,截至3 月25 日,下游58 個沿江沿海中轉和接卸港口的動力煤庫存已經連續兩周下降(見附圖2),抑制了下游地區對北方港口動力煤的采購需求,增加了北方港口煤炭生產和貿易企業的銷售難度。

第二,北方港口動力煤銷售的難度加大。雖然近期沿海地區六大發電企業的電煤日耗有所增加,但是尚未帶來針對北方港口動力煤采購需求的增加,近期北方四港錨地待裝煤炭船舶數量降至、并運行在近5 年來少有的低點(見附圖3;3 月15 日之后,北方四港錨地待裝煤炭船舶數量較長時間保持在35 艘以下,是2015 年7 月上旬以來的低點),使得北方港口動力煤銷售的難度增加,也加大了北方港口動力煤價格的下降壓力。

第三,進口動力煤對內貿動力煤需求和價格帶來壓力。調查表明,一方面,因為部分海關開始對進口煤炭采取限制措施,增加了當前已經到岸進口動力煤的通關或銷售難度,造成部分煤炭進口企業降價促銷,由于進口動力煤的價格優勢依然較大,對當前內貿動力煤的需求和價格產生不利影響;另一方面,各地海關對終端消費企業進口煤炭的限制措施整體上相對寬松,在國際煤價下行、進口動力煤價格優勢依然較大的背景下,搶占煤炭進口配額、集中招標進口動力煤的現象較為突出,對未來內貿動力煤的采購需求和價格帶來壓力。
第四,市場觀望氣氛漸濃。隨著本輪現貨煤價跌幅的不斷加深、北方港口現貨煤價跌破年度長協動力煤價格、沿海地區主要發電企業電煤日耗持續提升、大型煤炭企業4 月份長協動力煤價格調整時間窗口的臨近,北方港口動力煤市場的極度悲觀情緒開始修復,觀望氣氛逐漸增強,在現貨價格指數基礎上讓利促銷的幅度有所收窄。
第五,主要發電企業的電煤日耗持續復蘇。統計表明,隨著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控制局面的持續好轉,復產復工及其企業生產效率提升不斷推動的社會用電需求復蘇(3 月17 日全國發電量179 億kWh,較2 月底增長10.8%,較2019 年同期增長1%,實現2020 年春節以來日發電量的首次正增長),沿海地區六大發電企業的電煤日耗也隨之呈現持續回升態勢(見附圖4),并逐漸接近2019 年同期水平,對北方港口動力煤市場的積極影響逐漸增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