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科宇
中車蘭州機車有限公司 甘肅蘭州 730050
從動輪齒圈在機車運行的過程中,除主要承受彎曲應力外,還承受轉向制動沖擊載荷,因此要求齒圈具有較高的強度、剛度以及良好的耐疲勞性能。我公司檢修的某型電力機車運行時間不長,發生牽引電動機從動輪齒圈斷裂,因此,該齒圈屬于早期斷裂失效,斷裂的齒圈如圖1所示。齒圈設計材質為42CrMo,該材質在生產過程中容易帶入有害元素和非金屬夾雜物,影響產品質量[1]。從動輪齒圈的加工工藝為:毛坯鍛造→粗加工→調質→半精加工→表面淬火→精加工,齒圈表面粗糙度和調質狀態都會影響齒圈質量[2]。

圖1 出現斷裂的從動輪齒圈
根據齒圈的技術要求,齒圈硬化層硬度:52~58HRC,齒頂的硬化層深度1~3mm,齒面硬化層深度2~4mm,過盈配合0.8~0.9mm[3]。
斷裂齒圈的斷口如圖2所示。斷口整體較為平整,未見明顯的宏觀塑性變形,斷口上有明顯的貝紋線,因此可以判定該齒圈的斷裂屬于疲勞斷裂。

圖2 齒圈斷口

表1 從動輪齒圈未淬硬部分化學成分(質量分數) (%)
該齒圈材質為42CrMo,從齒圈未淬硬的部分中心鉆取試樣,進行化學成分分析,結果見表1。分析結果表明,齒圈材質的化學成分符合GB 3077—1999《合金結構鋼》標準中對42CrMo的要求。
從斷口附近的另一個齒處,用線切割機切取金相試樣,(要求保留斷口),按照GB 10561—2005進行夾雜物的檢驗,結果為:A0.5,B0.5,C0.5,D1,DS1.5,夾雜物雖然沒有超過一般的規定,但是有較大塊夾雜物存在,對疲勞性能有一定的影響,如圖3所示。

圖3 金相組織(100×)
經硝酸酒精溶液浸蝕后,齒的硬化層的整體形貌如圖4所示。由圖4可見,齒面的硬化層較完整,齒頂的硬化層有薄的地方,齒根部的硬化層很薄,宏觀上幾乎看不到,根據TB/T 2989—2000《機車車輛用齒輪供貨技術條件》中6.7.4.1條規定,要求齒根部應有硬化層,因此這樣的硬化層是不符合要求的。

圖4 硬化層的整體形貌
硬化層的金相組織按照JB/T 9204—2008 《鋼件感應淬火金相檢驗》進行檢驗,評為7級,屬于合格級別,無脫碳,如圖5所示。
齒圈心部組織為索氏體,但是整體有不均勻現象,如圖6所示。

圖5 硬化層金相組織(400×)

圖6 金相組織(400×)
硬化層深度測定,在100倍顯微鏡下檢測,硬化層深度符合要求,硬化層在齒面附近符合技術要求,而在齒頂部,有低于技術要求的地方,但是,這個情況對齒根部疲勞強度幾乎沒有影響。
按照GB/T 230—1991對硬化層進行硬度檢測,結果為:齒頂中部硬度4次測量結果為34H R C、52HRC、39HRC、30HRC,齒頂邊緣的硬度2次測量結果為53HRC、46.5HRC,齒頂中部的硬度有低于要求的,且不均勻,可能與齒頂的硬化層不均有關,這個情況與齒圈的斷裂沒有直接關系,但是齒表面硬度存在的差異則說明硬化層有可能存在問題。因此可以做出這樣的推論,齒根部即使有極薄的硬化層,其硬度也可能存在問題,但是由于沒有直接測定齒根部的硬度,這個結果僅作為參考。
因為齒根部是齒圈工作中承受彎曲應力最大的部位,技術要求中對該部位的表面粗糙度有要求,因此我們對該處進行了宏觀檢驗,齒根部表面的情況如圖7所示,可見有十分明顯的加工痕跡,經解剖后,在100倍顯微鏡下觀察,表面金相組織如圖8所示。

圖7 齒根部加工痕跡

圖8 表面金相組織(100×)
從齒圈斷裂的斷口可以明顯地看出,該齒圈的斷裂屬于典型的疲勞斷裂,從裂紋源的位置及斷口的情況可以看出,齒圈工作時基本沒有偏磨現象,并且工作應力不大;理化檢驗結果表明,化學成分、硬化層組織、基體組織等項目合格,但是齒根部的硬化層很薄,宏觀下幾乎看不到,這與標準要求不符,表面有明顯的加工痕跡,夾雜物檢驗中,有大塊的夾雜物存在,硬度不均勻,且有多個測量值低于技術要求,這些都影響齒圈的疲勞性能。
齒圈制造時,考慮到表面的剝離和掉塊及磨損等問題,對齒面有較嚴格的要求,但是,由于齒圈的斷裂在運行中,齒根部位受到最大的彎曲應力,因而齒圈的斷裂大都是從根部斷裂的,因此對齒根部也有較為明確的要求,資料顯示,齒圈的斷裂都和根部質量不良有關[4]。齒根部感應淬火,就是為了提高疲勞強度,并且在齒根部表面形成壓應力,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疲勞抗力,夾雜物含量高,或有大塊夾雜物存在,會降低疲勞性能,表面硬化層薄則降低了疲勞性能和表面的殘余壓應力,表面的加工痕跡,不僅加大了應力集中,而且本身往往就成為裂紋源[5]。這些因素都是疲勞斷裂形成的重要因素。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認為,電力機車齒圈斷裂的主要原因有以下2點:
1)齒圈表面有明顯的加工痕跡,該加工痕跡造成應力集中及疲勞性能的降低。
2)齒根部硬化層太薄。另外,齒圈中含有較大塊的夾雜物及齒圈心部組織不均勻,對疲勞性能也有一定影響,表面硬度低及硬度值不均對疲勞性能也有影響。
建議嚴格執行齒圈熱處理工藝規范,防止齒根表面硬化層很薄,防止齒圈心部硬度偏低及硬度不均勻等現象發生;減小齒根部的表面粗糙度值有助于抑制疲勞裂紋源的產生;應該在齒圈制造過程中嚴格按照標準要求鍛造,或進行擴散退火,充分消除組織不均勻造成的應力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