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改革開放后郵票上的博物館

2020-04-24 00:22:06蘇芃芃
百年潮 2020年1期
關鍵詞:博物館

蘇芃芃

新中國成立后至改革開放前,我國的博物館主要是致力于文物收藏、研究及發揮其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功能。改革開放后,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眾開始要求更加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因而促進了博物館建設的發展,我國的博物館事業迎來了新的春天,全國各地相繼建設了一批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博物館和紀念館。這些場館因藏品豐富、學術研究水平高、社會活動多而受到人民群眾的熱烈歡迎。與此同時,博物館的對外交流活動也逐漸增多,中國博物館學會于1983年加入國際博物館協會,西方博物館學的理念開始影響我國博物館的發展。同時,地方性博物館大量出現,博物館成為我國社會主義科學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博物館的各項功能得以全面發揮。伴隨著博物館行業的社會影響力不斷提升,各類博物館和紀念館不斷出現在我國的“國家名片”上。

“文化大革命”結束后,第一個登上我國“國家名片”的博物館是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

辛亥革命是1911年推翻清王朝封建統治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1981年10月10日,為了紀念辛亥革命70周年,郵電部發行J68《辛亥革命70周年》郵票,全套三枚,李印清設計。圖案分別為“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時的肖像”“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武昌起義后成立的湖北軍政府舊址”。其中第三枚郵票湖北軍政府舊址,全稱為辛亥革命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位于武漢市武昌區閱馬場北端,主體建筑為二層紅色樓房,因此又稱紅樓,建于宣統元年(1909年),最初為“湖北省咨議局”大樓。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成功,在此組成革命軍政府,宣布廢除清朝帝制,建立中華民國,并號召各省起義。紅樓因此被推崇為“民國之門”,舊址現已成為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的一部分。1981年10月,郵票發行時正逢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建成。館內基本陳列包括《鄂軍都督府舊址復原陳列》和《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史跡陳列》,生動地再現了都督府成立初期的場景。

J68《辛亥革命70周年》郵票

J120《 故宮博物院建院六十周年》郵票

故宮博物院成立于1925年10月10日,是一座全國性的綜合性博物館,藏品主要來源于明清兩代宮中舊藏,涉及古書畫、陶瓷、青銅器、工藝品等諸多門類。雖然故宮博物院成立很早,但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只是少數歷史文化研究者的專屬場所,和人民群眾的生活相距甚遠。改革開放后,伴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人開始到博物館參觀游覽,故宮博物院也得到了更多的關注。在社會各界的關注下,文物工作者積極對故宮文物進行了整理、鑒定、分類、修復,同時通過國家調撥、向社會征集和接受私人捐贈等方式,增加收藏文物數量和種類。為確保文物安全,故宮博物院不斷改善庫房條件、制定嚴格規章制度,并逐步引進現代化設備,開展文物保護科學技術研究。1985年,故宮博物院迎來了建院60周年。為慶祝故宮博物院建院60周年,1985年10月10日,郵電部發行了J120《故宮博物院建院六十周年》郵票,全套四枚,設計者是邵柏林。圖案為“丹闕凌云”“太和晴旭”“乾坤交泰”“瓊苑春暉”。從俯視的角度,以四枚直連的票式將故宮從午門經太和殿、乾清宮、交泰殿至神武門一線的主要建筑逐一展現,突出了故宮建筑規模宏偉、氣象森嚴、整齊劃一的特點。郵票主色調為黃色,黃色是中國皇帝獨享的顏色,突出了故宮作為皇家宮殿的功能,展現了故宮博物院在改革開放下的新貌。

沈陽故宮博物院位于遼寧省沈陽市中心,設于沈陽故宮宮殿群中,同故宮博物院一樣,是建立在宮殿遺址基礎上的歷史、藝術性質的博物館。沈陽故宮始建于努爾哈赤時期,建成于皇太極時期。清朝遷都北京后,它被稱作“陪都宮殿”“留都宮殿”。后來就稱為沈陽故宮。后經康熙、乾隆時期的改建、增建,形成了今日的格局面貌。它具有鮮明的滿族風格和中國東北地方特色。1926年11月16日,東三省博物館籌辦處成立,沈陽故宮成為博物館。它是東北三省首家公立博物館。此后,沈陽故宮又經歷了奉天故宮博物館、日偽時期的“皇產”、遼寧省立民眾教育館、國立沈陽博物院、沈陽故宮陳列所等不同階段。1981年,正式定名沈陽故宮博物院。沈陽故宮博物院以豐富而珍貴的收藏聞名世界。其藏品反映了中國明清時期生產工藝的較高水平,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和史料價值。改革開放后,隨著沈陽經濟的發展,城市的知名度越來越高,交通也越來越方便,沈陽故宮博物院對中外游客的吸引力也越來越大。1996年,沈陽故宮博物院成立70周年之際,中國郵政發行1996-3《沈陽故宮》(T)郵票,全套兩枚,分別為“沈陽故宮西部建筑”“沈陽故宮東部建筑”。該套郵票由國畫名家王嵐、劉文斌共同設計,采用傳統中國畫的繪畫、用色方法,線條細膩、色彩鮮艷、搭配協調,以俯瞰的形式展現了沈陽故宮的全貌,突出了宮殿建筑雍容華貴的特色,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郵政牽涉國計民生,聯系千家萬戶。1896年近代郵政制度在中國確立。1978年改革開放后,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指導下,郵政管理者們不斷轉變觀念、緊跟時代步伐,郵政事業的活力得到極大釋放,發展環境不斷優化,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人民群眾用郵便捷性顯著提高,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199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為了慶祝中國郵政百歲誕辰,于1996年3月20日發行1996-4《中國郵政開辦100周年》(J)郵票,由李慶發、姜偉杰設計,全套四枚,小型張一枚。四枚郵票的圖案分別取材于大清郵政津局舊址、北京郵務管理局舊址、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郵政總局舊址、北京郵政樞紐的外景。小型張圖案采用了八枚紅印花加蓋郵票。其中第一枚郵票“大清郵政津局舊址”,現為天津郵政博物館。舊址位于天津市和平區解放北路111號,是一座兩層歐洲古典主義建筑風格和中國傳統磚雕工藝相結合的仿羅馬式建筑物。天津是中國郵政的發源地,是郵政創辦初期的業務領導和郵運組織中心,舊址便是這段歷史的見證。2010年10月9日,大清郵政津局舊址成為天津郵政博物館。館藏精品文物包括秦漢時期的“車轍石”、唐代的“磚畫”、中國首套郵票——大龍郵票等。內部展覽詳細生動、圖文并茂,介紹了天津郵政百余年的歷史變遷,展示了郵政行業獨特的文化魅力。天津郵政博物館是天津地區唯一一座行業性質的博物館,也是集郵愛好者參觀學習的最佳場所和天津知名的旅游景點。四枚郵票選用了不同時期最有代表性的郵政建筑作為圖案,展現了中國郵政的百年歷史。小型張圖案采用了清代國家郵政開辦后發行的第一套郵票——紅印花加蓋郵票,邊飾為1896年清總理衙門奏請開辦大清郵政官局的奏折片斷,從另一個角度再現了中國國家郵政誕生的歷史。

1996-4《中國郵政開辦100 周年》(J)郵票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鑒而豐富,文化交流對于社會發展意義重大。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文化、科學、經濟、學術等領域的跨國交流蓬勃展開。就對外交流的各方面來說,文化交流是最容易被接受的。博物館保存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色彩的精神財富,是文化溝通的橋梁,也是推動社會變遷與發展的力量。故宮博物院就是文化交流中的佼佼者,以其宏大的建筑、豐富的展覽、先進的技術、完善的功能躋身于世界五大博物館之列。1998年,故宮博物院因為在文化交流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而登上了我國的“國家名片”。1998年9月12日,為了促進中國與法國的文化交流和兩國人民間的友誼,信息產業部和法國郵政部門聯合發行了1998-20《故宮和盧浮宮》(T)(中國—法國聯合發行)郵票,全套兩枚。兩枚郵票的主圖分別是“盧浮宮”“故宮太和殿”。因為中國故宮和法國的盧浮宮作為古代建筑藝術的巔峰,分別代表了東西方兩種文化,又同為世界著名博物館,都有豐富的文物藝術品收藏,每年都要接待眾多國內外游客,在發展和弘揚各自國家優秀文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被選為郵票圖案。郵票圖稿由法國著名的造型藝術家克勞德·安德烈奧托設計。郵票的發行,是兩國友誼日益發展的標志,具有很好的紀念意義。

步入21世紀后,伴隨時代的發展變化,博物館不斷被賦予新的角色,其功能不斷豐富和拓展,價值被不斷發掘,地位日益得到提升。同時,政府高度重視文化事業的相關工作,博物館事業的發展成為國家戰略的一部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全國人民的關注下,我國的博物館事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博物館的數量迅猛增長,專業化趨勢不斷增強,形成了比較完整的體系,成為人們休閑旅游的重要目的地。2002年11月9日,為了展示博物館行業的建設成就,國家郵政局發行了2002-25《博物館建設》(T)郵票, 設計者婁瑋,全套五枚。圖案分別為“陜西歷史博物館”“上海博物館”“河南博物館”“西藏博物館”“天津自然博物館”。設計者將改革開放以來由國家建造開辦的最具代表性的五所博物館作為郵票主題,從一個方面展示了改革開放后我國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進步。

2002-25《博物館建設》(T)郵票

南通博物苑,位于江蘇省南通市濠南路19號,由中國近代著名實業家張謇在1905年創辦,是中國最早的一所公共博物館,辦苑宗旨為“設為庠序學校以教,多識鳥獸草木之名”。南通博物苑建成之初分天產(自然)、歷史、美術、教育四部。1906年擴建,建立了中館、南館、北樓和東樓。苑內有四個陳列館,陳列文物與標本。1912年改稱南通博物苑。1938年,日本侵略軍占領了南通,南通博物苑淪為日軍的馬廄,館藏文物大部分被損毀和掠奪。新中國成立后,博物苑才獲得新生。館內現有藏品數萬件,分歷史文物、民俗用品和自然標本,其中以反映地方歷史的文物最具特色。2005年,南通博物苑迎來百年華誕。為了慶祝南通博物苑建館100周年,國家郵政局于2005年7月16日發行2005-14《南通博物苑》(T)郵票,全套兩枚,由我國優秀美術師袁加先生設計。兩枚郵票圖案分別為“南館”“中館”,均為南通博物苑的早期建筑。郵票表現了南通博物苑重要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價值,從側面展現了國家對博物館事業的重視。

2005-14《南通博物苑》(T)郵票

博物館的形象也常常用作一些偉人紀念郵票。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2006年11月12日,為紀念孫中山誕生140周年,國家郵政局發行2006-28《孫中山誕生一百四十周年》(J)郵票,全套四枚,由郵票設計師兼畫家閻炳武設計,郵票圖案中原雕塑的作者為尹積昌、詹行憲、廖加復。郵票首發式在武昌辛亥革命博物館廣場舉行,同日迎來中山大學82周年校慶。郵票圖案分別為“孫中山故居”“中山陵”“中山紀念堂”“中山大學”。其中孫中山故居現今屬孫中山紀念館。故居位于廣東省中山市南朗鎮翠亨村,坐東向西。主樓是孫中山長兄孫眉于1892年從檀香山匯款回來由孫中山設計和主持修建的一幢磚木結構三開間兩層樓房,具有中西合璧的特色。孫中山在澳門和廣州行醫期間,經常在此居住,籌劃革命活動。1912年5月,卸任臨時大總統職務的孫中山回鄉省親,在此小住。主樓前面庭院右側的水井是孫中山祖居遺址。孫中山紀念館位于孫中山故居西北側,前身為孫中山故居陳列館,于1996年進行重建,1999年11月12日落成并向觀眾開放。該館在設計建造時,充分考慮了翠亨村的整體環境,是現代設計理念與傳統內涵的完美結合。館內展覽全面、系統地介紹了孫中山的生平事跡,充分展現了他的愛國主義精神、思想體系和革命實踐,增加了人們對一代偉人的了解。整組郵票在設計方面可謂別出心裁,圖中沒有孫中山的畫像,畫面選用了孫中山生平中的四個重要場所,來表現他的一生,突出了他對中國歷史的重要貢獻和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畫面采用素描技法來刻畫景物,線條細膩、寫實感強,富有立體感。

2007-29《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J),小型張

在一些政治性題材的紀念郵票上,革命紀念館類型的博物館因自身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功能,成為郵票圖案的首選。為慶祝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2007年10月15日,國家郵政局發行2007-29《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J)郵票,全套兩枚,外加一枚小型張。郵票設計者:陳幼林、王戈,小型張設計者:陳幼林、毛英智。兩枚郵票圖案分別為“中共‘一大會址”、“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會址”。小型張圖案為“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第一枚郵票“中共‘一大會址”圖案為中國共產黨“一大”會址紀念館外景和南湖革命紀念館的“南湖紅船”。中國共產黨“一大”會址紀念館位于上海市興業路76號(原法租界望志路樹德里106號)。“一大”原址是兩棟磚木結構的兩層石庫門樓房(上海20世紀20年代的典型民居)。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此舉行。大會通過了第一個綱領和工作決議,選舉產生了黨的領導機構,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中共一大會議舊址于1951年被確認,1952年被建成紀念館,重新按當年建筑原貌對舊址進行修復。內部展覽復原了“一大”開會時的場景,展出了相關的歷史文獻、實物、照片,直觀生動地展示了中國共產黨誕生成長的歷史。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召開過程中由于受到法租界巡捕房密探的干擾,由上海轉移到嘉興南湖一艘畫舫上繼續舉行直到閉幕。為紀念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嘉興南湖勝利閉幕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嘉興南湖革命紀念館于1959年10月正式成立,負責嘉興南湖中共一大會址的保護、開放和管理。同年,紀念館根據當事人王會悟回憶,仿制了一艘船模型,送到北京經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審定認可后,工作人員按模型原樣仿制成一艘畫舫,作為紀念,供群眾參觀。這艘船因而被稱為“南湖紅船”,成為中國革命精神的象征,現停泊在南湖煙雨樓東南方向。“紅船精神”是教育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無價瑰寶,是用以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的寶貴資源和精神財富。第二枚郵票圖案為“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會址”。會址位于河北省西柏坡的中共中央舊址,屬西柏坡紀念館。西柏坡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央工委、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的所在地。其間,中央工委召開了全國土地會議,制定《中國土地法大綱》;中共中央組織指揮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召開了七屆二中全會,描繪了新中國宏偉的藍圖。1949年3月23日,毛澤東率領中共中央離開西柏坡,向北平進發,籌建新中國。為了保護革命遺址和文物,1955年,河北省博物館聯合當地政府建立了西柏坡紀念館籌備處。1958年因修建水庫,中共中央舊址搬遷。西柏坡陳列展覽館于1976年10月開工,1978年5月26日紀念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移駐西柏坡30周年時與中共中央舊址同時對外開放。紀念館的主題陳列《新中國從這里走來》,以時間為主線、突出重大事件,系統形象地反映了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期間的革命實踐活動。革命紀念館是承載紅色革命文化資源的重要場所。紅色資源包含了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折射出先輩們堅定的理想信念,是黨員干部教育中最厚重、最值得挖掘的教育素材。這套郵票展現了革命紀念館通過紅色資源的使用和宣傳,來實現傳承革命文化、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的重要作用。

類型和選材相似的郵票還有2011年6月22日為了紀念建黨90周年而發行的2011-16《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周年》(J)郵票,包括六枚郵票和一枚小型張。六枚郵票分別為“開天辟地”“烽火歲月”“執政創業”“改革大潮”“世紀跨越”“科學發展”,分別表現了中國共產黨在建黨90年間所經歷的六個重要階段。小型張為“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周年”。郵品由我國著名的郵票設計家郝旭東設計。六枚郵票以飄動的黨旗作為背景,突出了主題,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在建黨90年間經歷的六個重要階段,體現了全國人民對黨的熱愛以及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小型張主色調和風格均與郵票相同。郵票和小型張在材料、設計、印刷等方面十分考究,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其中第一枚郵票“開天辟地”,前景為中國共產黨一大會址紀念館。郵票也體現了革命紀念館在宣傳歷史和進行思想教育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革命紀念館一般都是為了專門紀念重大歷史事件和杰出人物而設立,建造地點大都是事件的發生地和偉人的故居。比一般的博物館主題更加突出,在接待游客時更容易發揮自身在宣傳教育方面的優勢,能有效配合紅色旅游的要求。所以,在紅色旅游蓬勃發展的過程中,革命紀念館逐漸成為人們的首選。為配合全國紅色旅游宣傳,2012年6月30日,中國郵政發行2012-14《紅色足跡》(T)郵票。全套六枚。圖案分別為“井岡山”“瑞金”“遵義”“會寧”“延安”“西柏坡”,展現了六處對中國革命具有重要意義的紀念地。設計者為著名郵票雕刻師、畫家閻炳武。其中,第三枚郵票和第六枚郵票分別為革命紀念館管轄的革命圣地。第三枚郵票“遵義”,圖案為遵義會議會址外景。會址現屬遵義會議紀念館。遵義會議會址,位于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子尹路96號,原為國民黨軍官柏輝章的私邸,建于20世紀30年代初,建筑物由主樓和跨院兩部分組成。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此召開擴大會議。會議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開始走向成熟。為紀念遵義會議的召開,1951年1月,中共遵義地委成立了“遵義會議紀念建設籌備委員會”,1954年調查落實了會址的地點。1955年,會址正式對外開放。1964年,毛澤東主席為紀念館題寫了“遵義會議會址”。遵義會議紀念館在開放后不斷弘揚長征精神,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已成為馳名中外的革命圣地,第六枚郵票“西柏坡”,圖案為西柏坡紀念館的“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會址”。該套特種郵票的發行,提高了革命圣地的知名度,推動了紅色旅游的發展。

2012-14《紅色足跡》(T)郵票

中國國家博物館簡稱“國博”,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門廣場東側,東長安街南側,與人民大會堂東西相對稱,是歷史與藝術并重,集收藏、展覽、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它的前身可追溯至1912年成立的國立歷史博物館籌備處,經2003年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合并組建而成。館內藏品豐富、類型多樣,擁有數千件國家一級文物,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2012年是中國國家博物館建館100周年。為了配合相關慶祝活動,2012年7月8日中國郵政發行2012-16 《國家博物館》(T)郵票,全套兩枚。設計者李昕、李群。這套郵票采用票中票設計,原票為特63《殷代銅器》郵票,圖案為中國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四羊方尊和后母戊鼎。四羊方尊和后母戊鼎曾多次登上中國的郵票和明信片,這項殊榮在中國郵票歷史上非常罕見。這套郵票的票中票形式在設計上極具創意。中國郵政在此前已經發行了多套“票中票”,但都是將以前發行的郵票經過“縮小”之后重新“套”進新郵票主圖之中。發行這套郵票時,為了突出圖案的真實度和清晰度,設計者將特63《殷代銅器》郵票中第五枚“四羊方尊”和第八枚“司母戊鼎”郵票直接按照原有票幅尺寸“搬”進了新發行的郵票中。因此,這套特種郵票是我國發行的第一套保留原票票幅尺寸“票中票”。就題材而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曾多次發行博物館主題的郵票和其他郵品,但圖案都是博物館建筑的外景,而這套郵票第一次以國家博物館最具代表性的館藏文物來表現博物館的主題。郵票在整體上風格簡潔,外邊框下方繪有國家博物館建筑輪廓圖案,主題突出。在發行后一直深受集郵者喜愛。

2012-16《國家博物館》(T)郵票

遵義會議紀念館曾多次登上“國家名片”。2015年1月15日,適逢遵義會議召開80周年,中國郵政發行了2015-3《遵義會議八十周年》(J)郵票,全套兩枚,分別為“遵義會議會址”“遵義會議”,設計者沈堯伊。圖案分別取材于遵義會議會址外景和著名畫家沈堯伊的油畫作品《遵義會議》。郵票以細膩的手法,肅穆凝重的色調,真實再現了遵義會議的歷史環境,深刻揭示了它的重大意義,堪稱政治性題材紀念郵票的經典。

2014年9月1日,國務院公布了第一批80處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名錄的公布有利于加強抗戰紀念設施、遺址的保護管理,廣泛組織開展相關的紀念活動,教育廣大群眾牢記中華民族抵御侵略、奮勇抗爭的歷史。更有利于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動力。201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2015年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當天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式,這是中國首次在10月1日國慶節以外的日子舉行閱兵式。為了配合閱兵式的舉行和相關紀念活動,中國郵政于9月3日發行2015-20《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周年》(J)郵票,包括13枚郵票,1枚小型張,設計者李晨。圖案取材于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以各抗戰紀念館為主題畫面,展現了中國人民在抗戰中英勇、頑強、不畏犧牲的精神,宣傳了抗日烈士的英雄事跡,促進了抗戰歷史的深入研究。13枚郵票依次為:1.“九·一八”歷史博物館;2.東北烈士紀念館;3.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4.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5.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6.臺兒莊大戰紀念館;7.延安革命紀念館;8.八路軍總部舊址紀念館;9.百團大戰紀念館;10.平型關大捷紀念館;11.冉莊地道戰紀念館;12.新四軍紀念館;13.滇西抗戰紀念館。郵票通過這些與抗戰有關的博物館和紀念館,記錄了全民族抗戰的歷史,采用凝重的黑白色調,突出了肅穆莊嚴的氛圍,契合了主題。小型張設計者于雪,攝影者李炎,雕塑原作者潘鶴、梁明誠,畫面為《大刀進行曲》雕塑,搭配長城、紅綢、和平鴿等元素,以紅、白、灰為主色調,色彩反差強烈,視覺上具有沖擊力,展現了中國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作出的巨大犧牲和卓越貢獻,與郵票主題相互呼應,形成統一的整體。郵票和小型張的發行題材重大,意義非凡,提醒人們銘記歷史,珍惜和平。這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發行量最大、枚數最多的一套慶祝抗戰勝利題材的郵票,深受集郵者的喜愛。

進入新世紀后,隨著旅游事業的發展,故宮的參觀人數有增無減,人們對故宮的熱情長盛不衰。2015年是故宮博物院建院90周年,為此,故宮博物院在當年陸續舉辦了一系列精彩展覽,其中包括著名的“石渠寶笈特展”。這些展覽內容豐富,圖文并茂,為觀眾提供了豐富、深刻的文化盛宴,標志著故宮博物院從“首都景點”成功蛻變為“文化地標”。為紀念故宮博物院建院90周年,中國郵政于2015年10月10日院慶當天發行2015-21《故宮博物院》(T)郵票,全套四枚。設計者王虎鳴、馮輝。四枚郵票為:“午門 白玉鏤雕龍鳳璧”“太和殿 水鼎”“角樓 清明上河圖”“乾清門 青花釉里紅開光鏤花蓋罐”。這套郵票延續了1985年發行的J120《故宮博物院建院60周年》紀念郵票的選材思路,仍以故宮建筑為主圖。但是,1985年的故宮郵票采用自東南向西北俯瞰的視角,而這套郵票則采用正面平視的視角,表現了故宮建筑的宏偉、莊嚴。在設計上,這套郵票設置了附票,表現故宮博物院最有代表性的四件鎮館之寶,展現了故宮豐富的館藏及其在文物保護方面的重要地位。這套郵票將歷史文化濃縮于方寸之間,有助于人們領略故宮建筑的宏大威嚴和館藏文物的精湛華美,也間接展現了故宮博物院建院90年來在保護古建筑、收藏文物、普及傳統文化等方面作出的重要貢獻。

2015-21《故宮博物院》(T)郵票

從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就開始在少數民族地區建設各級各類群眾文化事業機構。改革開放以來,各級政府在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把文化藝術事業建設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整體規劃,投入更多社會資源,加大建設力度,按照文化藝術自身的發展規律,保持少數民族文化藝術的豐富性與多樣性,努力滿足少數民族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進入21世紀后,民族地區各級文化部門在黨的領導下,在全國各地的支援幫助下,繼續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工作運行機制,全面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質量和水平,取得了較大的成績,積累了很多寶貴經驗。少數民族地區文化事業的蓬勃發展,帶動了當地的博物館建設。在這樣的背景下,民族博物館順理成章地登上了我國的郵票。2018年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為了表示慶祝,2018年10月18日中國郵政發行2018-29《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六十周年》(J)郵票,全套三枚。分別為“和諧家園”“開放門戶”“生態福地”。設計者殷會利、葉寶巖。三枚郵票從不同方面展現了60年來廣西各個民族在黨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下取得的輝煌成就以及廣西山清水秀的生態美景。第一枚“和諧家園”前景為廣西民族博物館主樓。廣西民族博物館位于南寧市青秀山風景區青環路11號,是一座展示民族文化的專題博物館,于2008年12月建成,2009年5月1日免費開放。主體建筑外形取材于富有廣西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銅鼓,兼具民族風和現代感。廣西民族博物館以收藏、研究和展示廣西12個世居民族的傳統文化為主要工作任務,同時兼顧對廣西周邊省份各民族以及東南亞各民族的文化研究、文物資料收藏和宣傳展示。中國郵政在廣西民族博物館舉行了這套郵票的首發式。郵票的發行展示了改革開放以來廣西民族團結、邊疆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的現實,表達了廣西各族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共同團結奮斗,邁進新時代,迎接美好未來的期待。

(責任編輯 楊琳)

猜你喜歡
博物館
開啟博物館奇妙之旅
金橋(2022年6期)2022-06-20 01:35:58
去博物館shopping
好日子(2022年3期)2022-06-01 06:22:06
博物館里的“潮應用”
今日農業(2022年4期)2022-06-01 06:12:38
展出前的地下博物館
『博物館之城』如何建?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3:00
博物館里的“虎”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2
博物館
小太陽畫報(2020年4期)2020-04-24 09:28:22
流淌在水上的博物館
走向世界(2018年11期)2018-12-26 01:12:44
去博物館的正確打開方式
中外文摘(2017年20期)2017-09-30 06:40:48
博物館奇妙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第| 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幕有码在线 | www欧美在线观看| 高清不卡毛片| 成人亚洲视频| 亚洲第一精品福利|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韩国日本不卡| 免费看a级毛片|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香蕉| 国产主播福利在线观看| 久久美女精品| 在线观看视频99|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2019|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 欧美日韩激情在线| 国产91视频免费| 尤物成AV人片在线观看| 真人高潮娇喘嗯啊在线观看| 精品撒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1024精品下载| 成人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aⅴ影院| 久久九九热视频| 露脸一二三区国语对白| 国产欧美高清| 香蕉蕉亚亚洲aav综合| 日韩小视频在线播放| 五月天久久婷婷| 日本三级精品| 97久久免费视频| AV在线麻免费观看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77美色|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欧美成人手机在线观看网址| 国产1区2区在线观看| 91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1769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国产99| 国产一在线观看| 国产丰满大乳无码免费播放| 毛片a级毛片免费观看免下载|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一区| 999在线免费视频| 九九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四虎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国产一区二区人大臿蕉香蕉|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优播 | 永久免费精品视频| 国产丝袜无码精品| 91精品专区国产盗摄| 亚洲69视频| 无码网站免费观看| 国产第一页免费浮力影院|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 91网址在线播放| 制服丝袜无码每日更新| 日本三级欧美三级| 青青久久91| 九九热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成人综合网| 亚洲无码视频图片| 色悠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伊人| 99国产精品国产| 呦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久无码专区中文字幕| 免费观看欧美性一级| 欧美有码在线| 91黄视频在线观看| 麻豆AV网站免费进入|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人| 日韩精品无码一级毛片免费| 欧美日韩另类在线|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孕妇大杂乱| 国产91视频免费观看| 综合亚洲网| 国产无吗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欢| 国产第一页第二页| 国产91久久久久久| 亚洲第一在线播放| 国产丰满大乳无码免费播放| 欧美色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