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纖維材料軟雕塑藝術是隨著現代雕塑材料在雕塑中得到應用后逐漸發展起來的,雕塑整體上能夠給人帶來溫暖、柔軟的感受,并且由于雕塑資源相對豐富,能夠適應不同題材雕塑的需要,因此在現代社會雕塑藝術領域受到廣泛歡迎。本文針對纖維材料軟雕塑藝術進行分析,力求能夠結合纖維材料的應用對現代雕塑藝術的發展形成更為系統的認識,有效促進現代雕塑藝術得到良好的發展。
關鍵詞:纖維材料;軟雕塑;雕塑藝術
雕塑藝術在我國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并且在長時間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積淀,對當今社會雕塑藝術的發展產生著深遠的影響。發展到現代社會,隨著雕塑材料的日漸豐富,在雕塑藝術中逐漸開始探索硅膠、不銹鋼、有機物等高科技材料的應用,為雕塑藝術文化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基于此,結合纖維材料軟雕塑藝術進行分析,能夠為當代雕塑藝術家制作雕塑作品提供參考,有效促進我國雕塑藝術向著新的時代發展邁進。
一、當代纖維材料軟雕塑藝術發展情況
受到科學技術進一步發展以及雕塑文化在現代社會得到進一步拓展和延伸的影響,現代雕塑藝術發展過程中開始探索纖維材料的應用,不同的雕塑藝術家針對纖維材料的魅力進行挖掘,通過開發軟雕塑藝術對雕塑藝術的發展空間進行拓展,讓受眾群體能夠通過纖維材料獨特的質感體會到軟雕塑藝術溫暖、柔軟的藝術特色[1]。結合纖維材料現代雕塑藝術領域的應用情況進行分析,發現不同國家的雕塑藝術家已經在不同的層面作出了相應的實踐探索,如在2000國際纖維藝術作品展覽中,美國軟雕塑藝術家卡洛琳將透明紗布作為載體創作了《鳳凰》軟雕塑作品,其應用紅色的絲綢給受眾帶來了獨特的視覺感官體驗,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影響。我國藝術家也在這方面做出了相應的探索,施慧使用布面纖維所創作的《老墻》作品受到業界的廣泛肯定,被稱之為我國最具影響力的三十件裝置藝術之一,在作品中將藝術家對墻文化內涵的理解充分的傳達出來。青年藝術家韓璐使用軟質亞麻布進行創作,其軟雕塑作品《向左走,向右走》將城市女孩和農村女孩街頭偶遇的情況真是的展現在受眾面前,讓人產生別樣的藝術審美體驗。可以說纖維材料軟雕塑藝術的發展突破了傳統雕塑藝術對材料和載體的束縛,將雕塑藝術領域向現代材料延伸,為雕塑藝術的發展打造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二、纖維材料軟雕塑藝術特色
1.獨特的肌理美。肌理具體指纖維材料表面所具有的紋理。結合棉麻、蠶絲等天然纖維材料和尼龍、丙綸等化學纖維材料進行分析,能夠看出天然纖維材料一般具有溫暖、厚重的特點,化學纖維材料具有富于光澤度、柔軟、光滑的特點。在軟雕塑作品創作方面,使用不同的纖維材料能夠形成千差萬別的肌理效果,讓欣賞者在欣賞軟雕塑作品的過程中產生不一樣的視覺體驗,軟雕塑作品的藝術視覺沖擊力也由此得到進一步彰顯。同時應用纖維材料創作軟雕塑作品,能在布局方面產生豐富的層次感,形成虛實結合的空間感,靈活的將作品的藝術創作理念、作品的造型等充分的展現出來,提高軟雕塑作品的藝術價值[2]。
2.豐富的思想觀念。纖維材料色彩相對豐富,在軟雕塑作品創作的過程中,可以根據雕塑需求賦予不同的顏色,進而更好的將軟雕塑作品的藝術思想和創作理念充分的傳達出來。如美國德州MagdaSayeg女藝術家在創作軟雕塑作品過程中,使用毛線裝飾了99棵大樹,并且為大巴車“涂抹”顏色,其作品《針織涂鴉》也成為雅俗共賞的街頭雕塑藝術,并且借助色彩的合理化應用,讓軟雕塑藝術表現出旺盛的生命力。在對軟雕塑作品進行創作的過程中,藝術家既可以應用材料本身的彩色營造古樸天然的藝術效果,也可以通過印染技術渲染出五光十色的色彩,展現軟雕塑藝術的獨特優勢,更好的在作品創作中實現對情感的多層次傳達,進而通過深沉的黑色、高貴的紫色、純潔的白色等顏色展現藝術家的藝術作品,使纖維材料軟雕塑藝術作品可以形成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蘊[3]。
3.多元化的創作手法。
傳統雕塑藝術受到材料局限性的影響,創作手法相對單一,而使用纖維材料進行雕塑創作,能夠更加自由和多元的按照不同的審美標準使用不同的創作手法,為軟雕塑藝術創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在藝術家應用纖維材料進行軟雕塑作品創作的過程中,可以充分結合不同類型纖維材料的特點,選取多樣化的材料組織方法,如纏繞、粘貼、縫合、編織、印染等,在多種不同技法有機融合的基礎上能夠將分散的纖維材料系統的融合在一起,形成不同類型的軟雕塑作品。同時,值得一提的是,在纖維材料軟雕塑作品的創作過程中,可以嘗試將纖維材料作為面料與石膏、金屬等傳統雕塑藝術中常見的材料進行有機結合,形成特殊的紋理效果,將纖維材料獨特的藝術魅力充分的展現出來,使纖維材料軟雕塑作品創作獲得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保障軟雕塑藝術在現代社會能夠獲得蓬勃發展的契機。
三、結束語
纖維材料資源相對較為廣泛,在雕塑工藝中選取纖維材料作為雕塑載體,能夠選取更為廣泛的題材、更加多樣的形式,并且能進一步凸顯纖維材料豐富色彩表現力的特色,提高軟雕塑藝術塑造效果。在新時代背景下,在發展軟雕塑藝術的過程中,要注意客觀認識纖維材料的重要作用,將其作為藝術創作的重要載體,促進軟雕塑藝術在當代社會得到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宇剛.“軟雕塑”藝術在現代鞋靴設計中的應用[J].皮革科學與工程,2016,26(06):57-60.
[2]謝聰.軟雕塑在雕塑中的藝術語言表達[D].西安美術學院,2016.
[3]王樂.論軟雕塑藝術中材料的運用[D].廣西藝術學院,2014.
個人簡介:
楊永,男,生于唐山。畢業于天津美術學院雕塑系。現為唐山學院藝術系教師,天津眾宇景觀工程有限公司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