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東輝

摘? 要:在房建施工過程中,為提高樓板厚度合格率,提升工程質量。文章以云南省臨滄鳳慶縣碧桂園項目樓板厚度控制為例,緊密結合工程實際,對如何控制樓板厚度的施工技術和措施進行了探討和實踐。闡述“混凝土現澆樓板厚度控制新法”,優化傳統控制方法,使工程質量滿足優質工程要求,以較少的投入達到預定目標。
關鍵詞:樓板厚度;混凝土現澆;新法
中圖分類號:TU755? ?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2095-2945(2020)10-0145-02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fied rate of floor thicknes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project. Taking the floor thickness control of country Garden Project in Fengqing County, Lincang County, Yun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and closely combining with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practices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measures of how to control the floor thicknes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new method of thickness control of cast-in-place concrete floor", optimizes the traditional control method, makes the project quality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high quality engineering, and achieves the predetermined target with less investment.
Keywords: floor thickness; cast-in-place concrete; new method
1 項目工程概況及技術背景
1.1 工程概況
鳳慶碧桂園項目一期總承包工程項目位于云南省臨滄市鳳慶縣鳳山鎮,總建筑面積:約41000m2,其中,地上總建筑面積約34000m2,地下總建筑面積約7000m2;1、3、6棟建筑總高度均為56.85m;2棟建筑總高度為53.9m;4、5棟建筑總高度均為39.15m;主體結構形式為剪力墻結構,高層住宅下采用旋挖成孔灌注樁+筏板基礎,地下室范圍采用擴大地基+筏板基礎。
1.2 技術背景
樓板厚度控制一直是公司質量管理的重點,其直接影響房屋建筑的安全和使用功能。為使項目在施工過程中有效地控制樓板厚度,提高工程質量,降本增效。本工程結構為剪力墻結構,樓板混凝土澆筑完成后,經過實測實量發現樓板厚度存在一定的偏差。為確保工程質量,達到設計要求,預防此類情況再次出現。特此研究編制此技術方案供指導施工。
2 工藝流程及操作要點
樓板厚度控制一直以來都是行業控制的要點,過厚則增加荷載同時影響裝修面層,過薄則導致樓板結構承載力不足。如何將樓板厚度的偏差控制在(-5,8)mm以內,一直是工程人追求的目標,本工程利用自制防滲預制塊控制樓板厚度為保證樓板厚度,從測量、模板支設、鋼筋綁扎及混凝土澆筑等過程對樓板厚度進行控制。
3 詳細技術內容及主要創新點
3.1 自制防滲預制塊流程
3.1.1 材料與施工準備
Φ75PVC管,結合樓板厚度截取,無齒距,木模板,C20細石砼,鋼筋頭(直徑宜為8mm-12mm,長度比板厚略小)。
3.1.2 實心混凝土塊制作
(1)對于不同設計厚度的樓板,應制作不同高度的混凝土預制塊,分類編號,做好標識,加以區別,防止現場工人混淆使用。(2)模具采用無齒距截取,垂直切割,豎向劈開。以滿足拆卸需求,拆卸時用小鏟輕輕撬開模具即可,避免破壞混凝土塊。(3)圓形模具每60個模具為一組,一次準備2組,先澆筑一組模具,同時預埋兩根鋼筋支撐。(4)待一組模具混凝土終凝后,澆筑二組模具,上面放置方鋼,將一組預埋鋼筋撐棍的預制塊放置在上面。(5)拆模完畢的預制塊根據不同高度進行分類堆放,應盡量減少磕碰,并澆水養護至齡期,方可投入使用。
3.1.3 控制要點
(1)布置原則:根據樓板平面距離布設,每塊樓板至少5塊,要求布設點之間的距離在1.5-2.0m之間(根據水平刮尺的長度設定)。(2)樓板底筋穿過預制塊撐筋位置,板筋壓底部預制塊,避免施工過程踩踏造成傾覆。(3)對操作工人進行詳細的技術交底,熟知結構設計樓板厚度,防止現場工人混淆。(4)澆筑過程中,禁止工人踩踏、故意損壞以及震動過程中觸碰,以免造成松動,混凝土收面時,以自制防滲預制塊為參照進行鋁合金刮尺收面。
3.2 控制過程
為保證樓板厚度,從測量、模板支設、鋼筋綁扎及混凝土澆筑等過程對樓板厚度進行控制。
3.3 控制措施
3.3.1 測量過程控制
控制樓板厚度必須從源頭控制開始,必須保證測量組所提供的水平控制線絕對準確。
(1)混凝土澆筑時的水平控制點是在模板上測設的,由于模板和內架相對不穩定,導致測設在鋼筋上的控制點偏差較大,因此在板面澆筑完成后必須對鋼筋上的控制點與原始控制線進行復核。(2)在內架搭設過程中,將已經復核過的水平控制線引測到內架立桿上,用于木工控制板頂模板水平標高。(3)在混凝土澆筑前,以原始水平控制線為基準,將標高引測到待澆筑面上,以便于澆筑混凝土時的板面控制,在水平點引到豎向鋼筋上以后,應對離水準儀較遠的點進行復核。(4)標高復核準確無誤后才可交給下道工序使用。
3.3.2 模板支設過程控制
(1)模板要具備足夠的強度、剛度、穩定性,支在堅實地基上,有足夠的支撐面積,并防止浸水、以保證不發生下沉。(2)支設模板時,先在豎向結構構件上引測標高,并用膠帶做好標識,木工根據不同的板厚,依據標高線進行梁板模板安裝。(3)梁板模板安裝完成后,進行模板的技術復核和質量自檢,包括模板標高、模板水平度、模板表面平整度,其偏差應符合相關規范要求。(4)重點是檢查模板標高是否達到設計及規范要求,模板安裝質量自檢合格后,報監理方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鋼筋綁扎。
3.3.3 鋼筋綁扎過程控制
(1)當采用自制防滲預制塊控制板厚時,在鋼筋綁扎過程中樓板底筋需穿過預制塊撐筋位置,板筋壓住底部預制塊,避免施工過程中踩踏。(2)樓板筋綁扎完成后,板底保護層墊塊到位后,將自制防滲預制塊放入板上下層鋼筋間。(3)自制防滲預制塊的布置呈梅花型布置,間距在1.5-2.0m之間(根據水平刮尺的長度而設定)。
3.3.4 混凝土澆筑過程控制
(1)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注意對已放置的自制防滲預制塊的保護,澆筑完成后沿相鄰預制塊位置收面。(2)澆筑前在柱筋的角筋上抄測+50cm線,畫印處用綁絲纏一道(綁牢固),澆筑混凝土時掛線測量,而且夜間也便于看清楚+50cm線位置。(3)澆筑板混凝土的虛鋪厚度應略大于板厚10mm,分段分片進行澆筑,分片面積不宜過大,布料時不得在同一處連續布料,應在2-3m范圍內水平移動布料。
3.4 本技術創新點
利用自制防滲預制塊來控制樓板厚度,有效地解決了樓板厚度誤差過大的難題,保證了樓板的厚度。本技術成品制作工藝簡單,材料的利用上縮減了制作成本,利用Φ75PVC管做模倒置預制塊可以多次使用Φ75PVC管,C20細石混凝土可以現場攪拌使用。鋼筋撐棍使用直徑為8mm-12mm的鋼筋頭可以結合現場使用鋼筋廢料、預料,減少了成本和材料的浪費。使用自制防滲預制塊來控制樓板厚度的優點:取材方便,造價低廉,不存在滲漏水隱患。
4 經濟效益分析
(1)采用自制防滲預制塊費用計算(以制作200mm厚的預制塊為例);一層頂板擺放35個自制防滲預制塊(按面積),見表1。
綜上所述:一個預制塊的成本單價為:1.35/80+0.18+1.812+0.6=2.6元/個。一層頂板擺放35個,則成本為:35?鄢2.6=91元。
(2)不采用預制塊成本費用。如果造成樓板厚度過大則需要人工打磨,人工打磨費用和浪費多余砼費用;如果造成樓板厚度偏小,則需要人工修補費用;綜合實際情況,不論造成樓板厚度過大或者過小造成的成本費用都比使用自制防滲預制塊成本高。二者對比后得出:方案一比方案二節約費用。
5 此項技術的優點
利用砼預制塊進行控制板厚減少了在樓板模板上二次放線引起的累計誤差,又減少了測量員的放線次數,提高了工程進度。同時利用砼預制塊進行平倉避免了風雨天工程線所受天氣的影響,以及因天氣產生的工程線標高變化引起的誤差。砼預制塊間距在1.5-2.0m之間,用2m刮尺可以對大面積的砼板施工化整為零的細處理。
通過現場預制,板厚砼控制塊尺寸合格率控制在100%,加上上述技術措施,通過試驗對照,樓板厚度合格率明顯提高。
6 結束語
目前,木質模板體系依然占據市場主導地位,針對高層住宅項目,采用“現澆混凝土樓板厚度控制新法”,優化傳統控制方法,提高工程質量管理水平,使工程質量滿足優質工程要求,以較少的投入達到預定的目標,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本項目采用自制防滲預制塊控制樓板厚度施工,比傳統的鋼筋釬插法更能有效控制樓板厚度,取材方便,造價低廉,不存在滲漏水隱患。大幅節省了建設投資,達到預期質量控制。采用自制防滲預制塊控制樓板厚度提高了商品房的質量,通過建設單位及監理對樓板厚度的檢測,樓板厚度合格率和所使用的工藝得到了建設單位和監理以及其他單位的一致認可。
參考文獻:
[1]郝星先,朱業飛.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厚度和負彎矩筋的控制[J].建筑工人,2004(11):22.
[2]吳東.單層多規格樓板厚度控制工具的設計研發與應用[J].建材與裝飾,2018,537(28):96-97.
[3]蔣文忠,劉建中,肖剛,等.可拆卸式樓板厚度控制件在工程中的應用[J].建筑施工,2015(1):31.
[4]丁建東.現澆結構樓板厚度控制技術[J].建筑工人,2018(9):39.
[5]孫磊.高層建筑現澆混凝土樓板厚度控制[J].福建建筑,2015(5):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