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萬·納提維達德
隨著新冠疫情的發展,引人憂心的不再只有健康問題。在全世界,從詆毀式社交媒體動圖,到偏見引發的諸多沖突,中國人及長得像中國人的亞裔備受指責,被視為人人避之不及的病毒傳播者。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兩位研究美國種族史的專家稱,恐亞情緒深深植根于美國幾十年來充滿歧視與偏見的公共衛生和移民政策,目的是防止亞裔移民對美國人在其國內外的統治地位構成威脅。
“目前,19到20世紀美國仇外和種族主義傳統重新回歸。”在伯克利分校從事亞裔美國人研究的公共衛生學院講師溫斯頓·曾說,“中國變得越來越強大,越來越有競爭力,已經威脅到美國的統治地位,就像二戰時的日本一樣。”

20世紀早期,天使島移民站接受檢疫的亞洲移民。多數檢查未經病人允許且手段具侵入性。
溫斯頓指出,從1910年到1940年,超過22.5萬中國和日本移民在天使島移民站遭到長達六個月的殘酷扣押。1882年美國發布阻止中國勞工進入美國的排華法令后,天使島移民站負責監管進入美國的中國移民流。很多移民不得不進行隔離檢疫,被迫接受侵入性醫學檢查和審問,即使他們根本沒有任何疾病癥狀。公共衛生部門的官員將亞洲人當作天花和黑死病等疾病的攜帶者,而這也成為美國反移民政策的依據之一,更加劇了美國白人對亞洲移民歇斯底里的敵意,何況后者本就被視為勞動力市場的威脅。
20世紀20年代,疾病和移民之間的相似聯想也促使紐約市埃利斯島為移民設置了準入限制。溫斯頓表示,如今的美國人對爆發于中國的疾病(比如新冠肺炎和非典)嚴重程度和致死率的聯想,也常常過于夸張。
“這種病毒當然可能起源于任何一個國家,從動物轉移到人類的感染可能在任何地方首先爆發。”教授《亞裔美國人健康》課程的溫斯頓說,“聽到新聞里說,一些國家的人因此更加確信了針對中國人的黃禍言論,我著實感到擔憂。”

抵達天使島移民站的亞洲移民在簽署文件。移民站的工作人員常常無法理解移民家庭試圖用他們的母語表達什么,因而很容易發生誤會。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約翰·鮑威爾說,新冠疫情引發的針對亞洲人的歧視,根源在于美國是一個高度反移民的偏見之國。例如,2018年通過的一項美聯邦法律就限制了中國大學生和學者的移民。鮑威爾表示,這種偏見是長期貿易戰、對中國間諜和中國公司5G寬帶體系擴張之擔憂不斷發展的自然結果。這其中很多爭端都不關乎貿易或自由市場競爭,而只是為保持美國白人的統治地位。
“他們認為西方人,尤其是基督教英裔美國人,應該統治世界。”鮑威爾說,“在他們眼中,亞洲人不是真正的美國人,不能信任。”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就購買力平價來說,2018年中國GDP為25.27萬億美元,已是世界最大經濟體,而美國的GDP只剛剛超過21萬億美元。溫斯頓說,中國越來越被視為美國在全球統治地位的首要威脅,隨著中美政治經濟局勢的持續緊張,華裔和其他亞裔美國人還會在新冠病毒之外的問題上成為替罪羊。

20世紀早期被關押在天使島的亞洲女人和孩子。在獲得入境許可或被驅逐出境之前,他們要在這里待兩周到六個月不等的時間。

溫斯頓·曾擔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究型社會學家和講師已15年有余。

約翰·鮑威爾教授
“很多華人已在美國生活了很多代,并不是從中國或武漢來。”溫斯頓說,“從歷史角度看,我真的覺得我們的移民環境會越來越差,沒有變好的跡象。”
伯克利分院韓裔大三學生克勒特·趙聽說有些亞裔因近期有中國朋友或家人來訪而受到歧視,但她自身還從未有過類似經歷。“我聽說有人認為可能是某個交流生把新冠病毒帶到美國的。”20歲的克勒特·趙說,“不知道這樣說的人是不是帶有惡意,但我真覺得這樣不好。”
鮑威爾認為,去思考如何關心感染者以及國際社會如何提供幫助,都極其重要。他建議我們首先要改變描述來自其他國家和文化的人的方式。“他們有的是伊斯蘭教徒,有的是黑人,有的是墨西哥人,有的是亞洲人。”鮑威爾說,“但實際上,并不存在‘他們,只有‘我們。我們得弄清楚,如何才能讓這里成為所有人的歸屬。沒有統治者,無論是黑人、白人、基督徒還是伊斯蘭教徒,不會有任何一個群體占據統治地位。”
[編譯自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官網]
編輯:周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