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野愛博 渡邊豪

不久前,日韓兩國緊急推遲《軍事情報保護協定》的終止計劃。而在大家以為塵埃落定時,雙方政府卻又開始互相指責,且說法不一,原因或許在于兩國是在美國的施壓下勉強握手言和的。此前兩國進行了長時間的拉鋸和冷戰,最后卻倉促宣布推遲終止協議,但具體問題尚未解決,雙方并不互信。

若將首爾明洞的街道(左)與東京澀谷的街道(右)照片拼接在一起,你可能會忽視照片中間的分割線,因為兩國行人的整體面貌與街頭氛圍非常相似。
很多人說,日韓兩國的關系已跌至二戰后的冰點,不少日本人高喊“厭韓論”。日本朝日新聞《AERA》周刊與韓國產業財經報《亞洲經濟》共同企劃并實行了民眾調查。同時,日本國民投票信息室也提供了支持,在東京、大阪的街頭隨機采訪路人,并將回答納入調查結果。
國民投票信息室的金井一局長說:“這次調查與普通的‘輿論調查不一樣,通過直接對話的形式得到的回答更貼近參與者的真實想法。”
“你喜歡韓國,還是討厭韓國?”
面對這個問題,36名日本人回答“喜歡”,20人回答“討厭”,其余60人表示“兩者皆非”。
在回答“兩者皆非”的人中,有人表示自己受到了對方政府的行為及媒體報道的影響:“我雖然不喜歡‘韓國這個國家的某些行為,但并不討厭普通的韓國人。”“我傾向于‘喜歡,但韓媒常常對日本進行惡評……”
回答“喜歡”的人年齡分布廣泛,他們的理由大多是“喜歡韓國流行歌曲”“韓國有很多美食”等等。也有人給出了獨樹一幟的答案:“韓國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民主化的勝利。”“韓國的人際關系更緊密,他們敢于對問題展開討論,富有批判精神,這些都是日本人及日本社會所不足的。”
另一方面,回答“討厭”的人則明顯表達了對政治問題的不滿:“韓國欺軟怕硬,經常撒謊”“無視國家之間的約定”。
從年齡層來看,參加調查的日本人中,超過60歲的29人中只有3人表示“喜歡”韓國。
“提起‘韓國‘韓國人,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不少人的答案是韓國組合BIGBANG、演員裴勇俊等人氣韓流明星,還有高爾夫選手李寶美、樸智星等。而重復次數最多的答案是“泡菜”——足足有32人給出了這個回答。還有10人回答“文在寅總統”,他們中有人因“文在寅政權促進韓朝關系緩和”而對其抱有好感,但也有人對他產生質疑。
37名受訪者曾去過韓國,68人表示自己身邊就有韓國人。
“最近半年,你對韓國的印象有變化嗎?”
針對這個問題,76人回答“沒有”,24人回答“有變化”,前者是后者的三倍。可見盡管媒體大肆報道兩國政府的對立態度,大部分日本民眾的情緒并未受影響。給出否定回答的人詳細闡述了自己的理由:“韓國本國內政緊張,為了贏得國民的支持,政府就會呼吁反日行動,這種做法很典型。”“兩國的對立是一部分人造成的,媒體也起了煽動作用。”近半年對韓印象有變化的人大多是因為韓國政府的態度而對其產生不信任感。
“你認為要改善日韓關系,什么是必要的?”
對此,受訪日本群眾的回答五花八門,比如“中立的媒體報道”“不再互相責難的新聞”“舉辦音樂節、電影節等文化活動,讓年輕人進行對話”“消除本國民眾的偏見”等。
在《AERA》雜志社于日本進行調查的同時,韓國《亞洲經濟》的記者們也在首爾對民眾進行了隨機采訪。
“你喜歡日本,還是討厭日本?”
針對這一問題,在受訪的韓國人中,15人回答“喜歡”,34人回答“討厭”,51人回答“兩者皆非”。喜歡日本的韓國人給出的理由有“喜歡日本動漫”“日本人的社會公共道德水平很高”“日本是經濟大國”。而在討厭日本的韓國人當中,不管是十幾歲的學生還是四十幾歲的中年男性,均舉出了歷史課本上提及的日本侵略戰爭,還有人認為“安倍晉三首相讓人厭惡”“日本人不懂得反省歷史”。回答“兩者皆非”的人大多表示,如果韓日關系能夠好轉,自己會更喜歡日本。
“你去過日本嗎?”
30多歲的受訪者共有37人,其中35人去過日本,并表示日本給他們留下了個性多彩的印象。宅文化、杰尼斯事務所、日本人的場面話和真心話、小泉純一郎、大江健三郎、熱情誠實的國民性、織田信長、花樣繁多的創新文具……他們舉出了多種多樣的實例,并在表達向往的同時,流露出“韓國不能輸給日本”的信念。在體育競技方面,韓國人對日本也往往抱有極強的好勝心。
此外,有半數受訪的韓國人在近期改變了對日本的看法,赴日旅游的人也變少了。越來越多的韓國人因在意大環境對日本的態度,取消了赴日旅行計劃。
“你認為要改善韓日關系,什么是必要的?”
針對這一問題,韓國人給出的建議有“兩國政府改變態度”“停止讓國民仇視對方的教育方法”“加強交流”。同時,不同年齡層的人都提出了對日本的明確要求:“日本應當就歷史問題進行正式謝罪和反省”“補償侵略戰爭的受害者”。
[編譯自日本《AERA》周刊]
編輯:侯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