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偉
摘 要:語文之美,有人說美在文字的美妙組合,有人說是獨特新穎的構思……而在筆者看來,語文之美在于動靜之間所詮釋出來的真流露、真表達、真性情。
關鍵詞:動靜;思索;尋覓;不止
長久以來,語文承載了太多的東西。特別在這個時代,信息量大,獲取的渠道又多,加之很多人直接把信息看作知識。這無疑讓語文的教育者陷入選擇的兩難境地,是追求語言文字本身的魅力,還是陷入現(xiàn)實的浮光掠影。我們在顧慮中搖擺不定,在疑惑中踽踽前行。
好在我們還有語文,蘸著時光,書寫著經(jīng)久不衰的一份美好,一份以動靜演繹而來執(zhí)著和不舍。
古人有云“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動于九天之上。”動靜之間,宣泄的是一種情緒,彰顯的是一種情懷,正如陳子昂登幽州臺所發(fā)之真切之語“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我想這便是語文之美,情靜寓其中,思動則接世事千古,所以才會有“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才會有王國維“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一切景語皆情語”之喟嘆。
面對萬物的繁雜、多姿,面對人世的浮浮沉沉,古人在語言文字中找尋一種平衡,找尋一絲寧靜,找尋一份真諦,所以才有了“入世”“出世”,才有了“以出世之心態(tài)來入世”的真性情之語。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若此;蘇子的“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更是若此。
這就是語文,在一份寧靜中藏有一份積極之情懷,俯首讀圣賢之書,忘我于世;昂首則心系天下,無我濟世。
一花一世界,一動一靜最美是語文。
動態(tài)世界,在語言文字的大美之下,沉然于心……
一、靜中思,動而生情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千古壯觀”若此,奇美若此。靜靜的文字,卻能以動態(tài)之姿,跋涉于時光之中,穿越歷史的層層迷霧,在人心中留下陣陣漣漪。
試想,課堂之上,我們用想象創(chuàng)設出一種情境:一身經(jīng)百戰(zhàn)之勇士,行佇于沙漠之旁,望奔騰之九曲黃河,睹大漠落日……心中怎能不升騰起血性豪情。
景雖靜,則情動于衷,以泛然之態(tài),滌蕩于天地之間,一書在手,如握百萬雄兵。其壯景、其豪情,盡在這十字之間。
那蘸滿著理想、倔強、真性情的語言,不正是讓人沉靜其中的原因。如琢如磨,勾起無限情思,心沉其中,無法自拔。
讀沈從文先生的《邊城》時,有人讀出了那里人性的美好,有人則讀出了那兒獨特的風情,更有人讀出了純凈的愛情……而當我讓同學們用最少的字來表達讀過《邊城》的感受時,同學們除了說出和以上大致相同的觀點感受外,可喜的是一位同學用一個“靜”字來概括這一切。仔細想想,也的確如此,看似喧鬧的湘西,其實人們生活是寧靜的,每個人的心也是平和純靜的……就是這樣,我們不需要太多的技巧和計較,只需靜下心來去讀、去思,自當有所觸動,進而動而生情,甘之如飴,怎能不讓人心生美好之感。
語文之美,美在動靜之間的轉(zhuǎn)化、思索,靜靜沉入心底,翻滾起情思,了然于胸。
二、靜中品,動而尋覓
一本書就是一個世界。
語文之美就是這樣,在語言的割舍之中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這樣的世界,無論是陶淵明的“桃花源”,還是柏拉圖的“理想國”,抑或是弗洛伊德的“超我世界”……
人們常說:第一個用花比美人的是天才,第二個用花比美人的是庸才,第三個用花比美人的是蠢才。但千百年來無論天才也好,庸才也好,還是蠢才,我們還是不厭其煩的再花中找尋真正的美,人如花也好,花如人也罷,不變的是那永不可遏制的思索與追求。
讀米蘭·昆德拉《生命不能承受之輕》便是如此,無法選擇中還必須選擇,在尋找意義和蹂躪自己個性中掙扎著,是逃離還是堅持,不堪重亦不堪其輕,走著走著就變形了。幸好,還有記憶、感覺,還有向往、希望和堅守。
于是,在語文中找到了那個可以安放那些不可割舍的地方,無論是“我注六經(jīng)”還是“六經(jīng)注我”,讀書,讀的是人心、性情、自己,間或是整個世界。擷錄那靈光一閃的時刻,原來自己也不是那么無味,去找尋那最性情的自我。只要你靜心去品讀,便可扯下歲月的衣角,靜好歲月,在尋覓中,可睹文之美妙,更可見性見佛。
三、靜中習,動而不止
再美的事物,也需要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
語文之美,就是師生共領悟、發(fā)現(xiàn)美的過程。
美麗悅目,可愛悅心,再美的花也終有凋謝的一天,可這花倘若開在心上,那么這份美麗將會伴隨一生。
文字靜靜的在時間長河里浮動,需要你用心去捕捉它,然后去感悟它,最后去運用它。而這樣的過程,離不開語文老師的時時引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學生慢慢有所觸動,進而在靜靜品讀中有所習、有所得,我想這也是語文大美之所在。因為在師生的交流和碰撞之中,文字具有了動態(tài)的能量。而要想把這種能量長久,則需要靜下心來慢慢習之,慢慢化之,這是個動而不止的過程,又是個沉淀靜心的過程。這就是語文,看似矛盾,其為動靜之故,若只是如滾滾紅塵般浮動,也許只能浮光掠影;但若靜如處子,則必久久縈繞于心,永遠那么迷人,永遠那么美。
這就是語文,需要用一顆心去喚起另一顆心,然后靜靜感受,慢慢習得。
話無須多,言無須精。只要一個細微的肢體動作就能傳達無盡的意味,這就是語文。萬花叢中過,一葉而知秋。在共同的觸點上,最終知曉一切的一切。
這樣師生共同交流、習之,綿綿情懷不止,我們將習得更多,獲之更豐,學無止境,語文之美更無止境。
語文就是這樣,需要你開動心思、調(diào)動一切情緒,但又需要獨特自我的靜靜品讀;有時需要定格那時那地那人那事,而有時又需牽腸掛肚,漫漫求之而不舍……
也正是這樣,在動靜之間,語文用一種最適宜的方式詮釋了她無與倫比的美,讓你我沉浸其中,樂意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