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雯
【摘 要】工匠精神融入高職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是我國經濟轉型對人才建設的客觀需求,是堅定人才培養正確方向的必由之路,也是學生綜合職業素養提升的內在需求。本文著重對工匠精神融入高職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路徑展開探索,以期能夠形成有益的教學參考。
【關鍵詞】工匠精神? ?高職? ?創新創業? ?路徑
一、工匠精神概述
1.基本概念。工匠精神之“工”,可以理解為崗位;工匠精神之“匠”,可以理解為技能;工匠精神之“精神”,可以理解為職業態度。也就是說,工匠精神指的是在崗位上本著專業和專注的職業態度、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服務至上的理念、創造卓越的品質,發揮自身才干的同時,為企業謀得最大化利益的一種精神理念。
2.精神內涵。對工匠精神內涵的分析與認知,應該包括以下五個方面:專業敬業素養、開拓創新精神、持之以恒的品質、對職業的高度熱愛、追求卓越的精神與信念。
二、工匠精神融入高職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必要性
1.我國經濟轉型對人才建設的客觀需求。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轉型發展,各行業的科學技術、管理制度、行業理念以及服務意識等生產要素都必須優化升級。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從低外包、低附加值到注重品質性能、品牌文化等高附加值的脫胎換骨。對此,高職院校要樹立培養與輸送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的辦學宗旨,在“術業有專攻”的工匠精神引領下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既要培養“技能高手”,更要培養“大國工匠”與“行業精英”,以此為我國經濟轉型發展提供更多的力量與智慧。
2.堅定人才培養正確方向的必由之路。將工匠精神融入高職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有助于實現人才核心素養的有效提升,更加符合企業自身及整個市場經濟良性發展的切實需求,也更加能夠凸顯高職院校的教學價值。基于“工匠精神”與“創新創業”教育的相融合,能夠實現教學內容的豐富與教學體系的完善,使高職院校教育事業發展與當今社會建設及企業發展相契合。
3.學生綜合職業素養提升的內在需求。創新創業不僅要以扎實的職業技能本領作為基礎支撐,更需要以綜合職業素養為有效保障。對此,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既要注重對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同時也不能忽略對學生綜合職業素養的提升。將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中,能夠引導學生形成對工作態度、崗位職責及職業操守的正確認知,實現綜合職業素養提升的同時,本著高標準、嚴要求來進行創新創業實踐,發揮“釘釘子”的鉆研精神與“孺子牛”的勤勞精神,實現職業意識的升華。
三、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建議
1.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工匠精神是抽象概念,工匠精神的融入與培育過程,要有實際而可靠的載體。對此,可以將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創新創業課程體系,構建以人文精神教育、道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并重并舉、交叉推進的“三位一體”的通識課程體系,著重于學生愛崗敬業與專注執著的職業素養的培育與提升。
2.提升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師資力量水平。“雙師型”教師隊伍是培養“雙創型”人才的基礎,也是工匠精神在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得以生根發芽的重要條件。“雙師型”師資水平的實現,既要依賴于“內培”,即加強對現有教師的培育,還需要通過“外引”,即高職院校要積極開發與利用社會資源,比如能工巧匠、杰出企業家以及創業成功者,與其進行緊密合作,同時建立相互流動的制度保障機制與常態化的合作模式。由此一來,使學生零距離感知與學習匠心匠氣及創新創業精神,為自身今后的創新創業提供有益的指導。
3.有效搭建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創新創業不能紙上談兵,工匠精神融入高職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也同樣應以實踐為支撐,實現學生對工匠精神的內化與吸收。對此,高職院校要著眼于創新創業實踐平臺的搭建。可以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搭建“互聯網+雙創”的平臺,為學生創新創業提供虛擬實訓平臺,讓學生能夠在虛擬的實訓活動中進一步感受企業文化,接受工匠精神的熏陶。
4.創建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其一,充分利用小組合作模式進行培育,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要強調和突出合作,合作意識與能力是創新創業的必備素養之一,同時基于小組合作,也能夠實現相互鼓勵、監督與激發,既有助于創新創業學習任務目標的實現,也有助于工匠精神的培育。其二,要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作用,教師要給學生留足空間并指導他們開展自主探究式學習,學生在完成教師所布置的學習任務的基礎上,可以結合自身的興趣愛好及特長,更為專注地投入到創新創業之中。
5.著重于校園文化的建設與熏陶。工匠精神的培育及其融入高職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過程,是需要長期堅持的系統工程。其中,校園文化的建設與熏陶尤為重要。在良好的校園文化之中,工匠精神與創新創業的氛圍才會越發濃厚,才會進一步感染與塑造學生。
對此,高職院校要著重于構建以工匠精神與行業文化為核心的高職校園文化體系,以教學樓、實訓樓以及校園景觀等為載體,有效弘揚工匠精神,營造創新創業教育氛圍。
一方面,加強工匠文化宣傳,營造濃厚校園工匠文化,使學生接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與熏陶,形成工匠人的基本素質與職業道德;另一方面,加強對國內外各行業能工巧匠及創新創業典型事跡的宣傳,使高職院校學生認知到工匠精神的價值及創新創業的美好前景。
總而言之,新時期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當中,要著重于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要著重于工匠精神與創新創業的融合路徑的創新與實踐,有效引導學生從“校園人”向“職業人”轉變。
(作者單位:長江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李麗.公共性視域下的工匠精神[J].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19(12);[2]李萍.“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工匠精神的價值及培育探析[J].南方農機,2019(12);[3]張雯亭.職業教育供給側改革與工匠精神培育契合點的研究[J].智庫時代,2019(12);[4]吳維煊.制約“工匠精神”的瓶頸問題不容忽視[N].中國建設報,2019(12).
【基金項目】2018年湖北省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職業發展視野下湖北高職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新模式研究”(項目編號:2018GA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