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閱讀在高考語文卷中分值較重,重要程度無需多言。因其語言的特殊性及考生談“古”畏難心理等方面的干擾,文言文閱讀普遍存在失分現(xiàn)象。從近年高考選用的文言文看,人物傳記類文本居多。考生只要在復習中,摸準其特點,并養(yǎng)成正確的閱讀方法,閱讀時就會游刃有余。
一般而言,人物傳記類文本結構固定,行文線索明顯。古人作傳,常在起首介紹人物的籍貫、字號、家世、官職以及主要性格特點等,這些文字對把握全篇內(nèi)容具有關鍵作用。接著,文本的主體內(nèi)容以時間為序,依次介紹傳主何時何地做了何事有何結果。考生在閱讀時要特別注意表示時間、地點、事件起訖的詞句,這有助于劃分主體部分的層次,理解全文內(nèi)容。傳記的結尾常對傳主的逝前身后作一交代,或作“蓋棺定論”;有的則以“贊”等形式作出評價。
那么,考生應如何閱讀這類文言文?
1.樹立整體的閱讀觀。閱讀過程中,考生除了關注選文整體寫了哪些人、哪些事、什么性格品質(zhì)及行文特點外,還要留意標題、出處、注釋、題干等內(nèi)容,這是把握文意、解決疑難的重要輔助內(nèi)容。
2.根據(jù)傳記選文、用語特點去閱讀。總體上,選文多為四五百字的淺易文言文,以敘事為主,含有一定的議論和抒情。傳主有帝王將相、清官廉吏、良母孝子、義士隱士等,其品格不外乎“忠、孝、仁、義、禮、智、信、勇”。敘事中涉及的人物關系多為君臣、官吏(上下級、平級)、臣民、母(父)子等。其語言凝練概括,既有傳神的細節(jié)描寫,也有對傳主的評價,或“微言大義”,或點到為止,因此考生要逐字逐句閱讀。同時,考生要識記傳記中的常見詞語,如官職變遷、表品行、個性、心理等方面的詞語。在具體閱讀過程中,考生要養(yǎng)成勾畫圈點人名、地名、時間詞、事件起訖詞語及文中評議性詞句的習慣,并借助文意概括分析題,正確把握文意及傳主的性格品質(zhì)。
有了對文本內(nèi)容的全面理解,對于斷句、文學常識、翻譯題,考生基本上就可以正確解答了。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類型的題目,其選項內(nèi)容由結論(簡練概括傳主的性格品質(zhì)時,多用兩組四字短語)和分析兩部分組成。一般情況下,結論部分不易有誤,問題主要出在分析上,容易犯無中生有、張冠李戴、時間錯位、顛倒順序、故意誤譯、事件雜糅、言過其實、強加聯(lián)系、以偏概全等錯誤。因此,做好此題的關鍵在于逐一確定選項的答題區(qū)間,再將選項所涉及的內(nèi)容帶入原文仔細對照、分析,尤其要注意細節(jié)。考生在發(fā)現(xiàn)有出入時一定要反復推敲關鍵詞。比對時,考生須心裝全文。有時,有的信息在其前文或后文有或隱或顯的暗示。
閱讀文章,完成題目。
裴子野,字①幾原,河東聞喜人。子野生而偏孤②,為祖母所養(yǎng)③,年九歲,祖母亡,泣血哀慟,家人異④之。少好學,善屬文。起家齊武陵王國左常侍⑤,遭父憂去職。居喪盡禮,每之墓所,哭泣處草為之枯。
天監(jiān)初,尚書仆射⑥范云嘉其行,將表奏之,會⑦云卒,不果。久之,除右軍安成王參軍,俄遷⑧兼廷尉正。時三官通署獄牒⑨,子野嘗不在,同僚輒署其名,奏有不允,子野從坐免職。自此免黜久之,終無恨意。時中書范縝聞其行業(yè)而善焉。會遷國子博士⑩,乃上表讓之。有司以資歷非次,弗為通。
出為諸暨令,在縣不行鞭罰,民有爭者,示之以理,百姓稱悅,合境無訟。及齊永明末,沈約所撰《宋書》既行,子野撰為《宋略》二十卷。其敘事評論多善,約見而嘆曰:“吾弗逮{11}也。”
普通七年,王師北伐,敕子野為喻魏文,受詔立成。高祖以其事體大,召尚書仆射徐勉等集壽光殿以觀之,時并嘆服。俄又敕{12}為書喻魏相元叉,其夜受旨,子野謂可待旦方奏,未之為也。及五鼓{13},敕催令速上,子野徐起操筆,昧爽便就。既奏,高祖深嘉焉。自是凡諸符檄,皆令草創(chuàng)。子野為文典而速不尚麗靡之詞其制作多法古與今文體異當時或有詆訶者及其末皆翕然重之。
子野在禁省十余年,靜默自守,未嘗有所請謁,外家{14}及中表{15}貧乏,所得俸悉分給之。無宅,借官地二畝,起茅屋數(shù)間。妻子恒苦饑寒,唯以教誨為本,子侄袛畏,若奉嚴君。末年深信釋氏,持其教戒,終身飯麥食蔬。中大通二年,卒官,年六十二。
(選自《梁書·裴子野傳》,有刪改)
注釋:
①字:古代男子20歲、女子15歲成年,才能取字,供他人稱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輩和屬下只許稱尊長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②孤:指早年喪父或喪母。
③為……所:被動句的常用標志。
④異: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對……感到詫異。
⑤左常侍:官名。兩晉、南朝及北魏時設左、右常侍為王、公國屬官,掌侍從左右、贊相禮儀、獻策諫諍,員額依各國之大小不等。另外,散騎常侍也常簡稱常侍,有左散騎常侍和右散騎常侍。
⑥尚書仆射:秦始設,幫助尚書令管理少府檔案和文書。魏、晉后,尚書令、尚書仆射號為“朝端”“朝右”,居宰相之任。唐朝初年和北宋后期成為首席宰相。
⑦會:恰巧,正好,適逢。
⑧遷:調(diào)動官職,包括升級、降級、平級轉調(diào)三種情況。為易于區(qū)分,人們常在“遷”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個字,升級叫遷升、遷授、遷敘,降級叫遷削、遷謫、左遷,平級轉調(diào)叫轉遷、遷官、遷調(diào),離職后調(diào)復原職叫遷復。
⑨獄牒:刑獄的判決文書。
{10}國子博士:學官名,始設于晉朝,最初只有一名,此后歷代沿襲此官,唐代時,設國子、太學、四門、律算、書等六學,隸屬國子監(jiān)祭酒。
{11}逮:及,趕上。
{12}敕:帝王的詔書、命令。
{13}五鼓:五鼓是古代流傳下來的一種夜晚計時制度。把黃昏到拂曉的一夜長度分為五個更次,每個更次相隔兩個小時。五鼓,也叫五夜和五更。
{14}外家:泛指母親和妻子的娘家。此處指母親家親戚。
{15}中表:古代稱父系血統(tǒng)的親戚為“內(nèi)”,稱父系血統(tǒng)之外的親戚為“外”,如外甥即為姊妹之子;外為表,內(nèi)為中,合稱“中表”。
1.下列對文中加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子野為文典而速/不尚麗靡之詞/其制作多法/古與今文體異/當時或有詆訶者/及其末皆翕然重之
B.子野為文典/而速不尚麗靡之詞/其制作多法/古與今文體異/當時或有詆訶者/及其末皆翕然重之
C.子野為文典而速/不尚麗靡之詞/其制作多法古/與今文體異/當時或有詆訶者/及其末皆翕然重之
D.子野為文典/而速不尚麗靡之詞/其制作多法古/與今文體異/當時或有詆訶者/及其末皆翕然重之
2.下列對文中黑體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偏孤,指早年喪父或喪母。古人對死很忌諱,故稱父母之死為“見背”“棄養(yǎng)”等,如《陳情表》中“生孩六月,慈父見背”。
B.國子博士,學官名。始設于晉朝,最初只有一名,此后歷代沿襲此官,唐代時,隸屬國子監(jiān)祭酒,共有六名,分掌六學。
C.五鼓,也叫五更或五夜。因古代民間把夜晚分成五個時段,用鼓打更報時,故得名。文中指五鼓時分,即凌晨五點到七點。
D.中表,古代稱父系血統(tǒng)的親屬為“內(nèi)”,稱父系血統(tǒng)之外的親屬為“外”。內(nèi)為中,外為表,合而稱之“中表”。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裴子野恪盡孝道,感動蒼生。祖母去世時,他才九歲就悲痛泣血;父親去世,他離職服喪,每到墓所,哭泣處草木都為他枯萎。
B.裴子野才華橫溢,令人嘆服。年少時好學,擅長寫文章;尚書仆射范云、撰寫《宋書》的沈約甚至高祖,都對其文才贊美有加。
C.裴子野施行德政,以理服人。任諸暨縣令時,不施行鞭打刑罰,以理服人,以理息訟。大家都稱贊他,全縣沒有訴訟事件。
D.裴子野自守操行,舍家濟人。家里沒有住房,借用官地二畝修建茅屋得以棲身;妻子兒女常挨餓受凍,所得俸祿分給貧困的親戚。
4.把文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時三官通署獄牒,子野嘗不在,同僚輒署其名,奏有不允,子野從坐免職。
,,借用官地二畝修建,茅屋得以棲身;妻子
(2)俄又敕為書喻魏相元叉,其夜受旨,子野謂可待旦方奏,未之為也。
,,借用官地二畝修建茅,屋得以棲身;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