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兒童信息在網絡上“裸奔”的事件頻發,2019年10月1日,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的《兒童個人信息網絡保護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正式實施,這也是中國首部專門針對兒童網絡保護的立法。
我國未成年網民數量龐大。據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2018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7月31日,未成年人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93.7%,但普遍缺乏個人信息保護意識,其中11歲以下兒童對隱私設置的了解較少,11至16歲兒童僅有26%的兒童采取網上信息保護措施。
作為我國首部專門針對兒童網絡保護的立法,《規定》的出臺及實施填補了我國兒童個人信息網絡保護法律制度規定不健全的空白。《規定》明確了兒童個人信息網絡保護的正當必要、知情同意、目的明確、安全保障、依法利用五大原則,并對知情同意原則做出進一步明確和細化;其次,注意到了立法依據和立法權限的問題,進一步具體化、明確化《網絡安全法》《未成年人保護法》《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等法律、行政法規中對未成年人保護和個人信息保護規定中較為模糊的內容,包括明確了同意的要求、具體的告知事項、數據泄露應急措施、安全保障等規定。
解讀
兒童作為特殊群體,個人信息要受到嚴格保護,其合理性和必要性毋庸置疑。用法律織密兒童網絡信息安全保護網,不是讓孩子們“戒網”,而是讓孩子們更安全地使用互聯網。《規定》的實施,標志著我國兒童個人信息網絡保護進入新階段,對維護兒童網絡權益、保護兒童網絡安全及為兒童營造健康的成長環境具有重大意義。但立法不可能窮盡問題細節,還需要主流媒體倡導、網絡素養教育、網絡內容建設、網絡平臺社會責任等多方面形成合力和共識,共同守護好網絡強國的希望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