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宇
【摘 要】新聞采訪是指記者為了獲取新聞而對客體進行的觀察、思索、詢問、傾聽與記錄的過程。新聞采訪工作是新聞報道的第一步,是新聞創作的前提,只有以良好的新聞采訪為基礎才能夠保證新聞的高質量,吸引受眾閱讀。而在采訪過程中,人際互動心理是影響采訪工作能否順利進行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強對新聞工作的研究,對新聞采訪中記者與采訪對象之間的人際互動心理進行探析十分必要。本文以民生新聞為研究對象,對采訪過程中記者對受訪者應有的認知與提問技巧進行詳細探討,僅供業內人士參考。
【關鍵詞】民生? ?新聞? ?采訪? ?記者? ?人際互動
民生新聞是以民生問題為報道對象,通過對民生問題涉及的有關部門的采訪,促進問題的有效解決;或者是解讀最新民生政策,報道政府部門關注民生、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舉措,以主流媒體的發聲詮釋“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豐富內涵,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民生新聞采訪中,受訪者會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和干擾,這些因素包括受教育的程度、性別、記者的采訪技巧等。
一、民生新聞采訪工作中記者對采訪對象的應有認知
1.記者對采訪動機的準確把握
記者在進行采訪之前,應當明確本次采訪的動機所在,并對采訪流程有一個清晰的把握,緊緊圍繞采訪核心內容展開采訪工作。一般情況下,民生新聞采訪的動機主要有:
第一,通過采訪,受訪者把真實的社會信息與民生現狀傳達給記者,然后記者和編輯人員對新聞素材進行相應的制作處理,傳達給廣大受眾。
第二,被采訪者有引起社會關注的強烈愿望,期待被更多的人理解和認識,從而促進問題的解決。
第三,實地探訪國家相關政策實施后的落實效果,對惠民政策落地情況進行報道,一方面可以讓人民可以更好地了解國家有關政策,另一方面讓社會和政府部門了解到老百姓的真實想法和意見。
2.確保采訪對象順利接受采訪
受訪者能夠順利接受采訪是進行采訪工作的基礎,在進行采訪工作前,除了應當做好周密的采訪計劃、明確采訪目的,也應當細致了解采訪對象的性格和近期狀況并結合經驗判斷被采訪者是否適合接受采訪。
筆者結合自身經驗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其一,被采訪者應當有良好的表達能力和基本的行為認知能力,能夠對事件的經過進行細致和準確的描述,避免采訪內容大幅度失真,失去新聞報道的意義。
其二,被采訪者能夠對新聞有一個清晰的看法,例如政府部門實施某項惠民政策,采訪對象不僅能展示優惠政策給自己生活帶來的改變,還可以對政策的實施情況表達自身看法,并適當地給政府部門提出一些建議,使民生新聞報道真正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3.對采訪者心態的把握
采訪過程中,記者應該對被采訪者的心態有一個良好把握,這樣才能保證采訪工作順利進行。
其一,采訪工作剛開始的時候,記者應當對被采訪者的心理狀態進行準確判斷,一般情況下,被采訪者的情緒和心理狀態可以分為四種:理想合作型、非理想合作型、虛假合作型和非合作型采訪對象,對不同心理狀態的采訪對象應實施不同的采訪策略。
其二,在采訪過程中始終細致觀察被采訪者心理狀態和情緒上的變化,理想型合作對象因為采訪失誤等原因轉變為非理想型采訪對象也是有可能發生的,這時候記者就需要適當改變采訪策略和提問技巧,必要情況下可以終止采訪工作。
二、民生新聞記者應當具備的新聞采訪技巧
1.大膽發問,獲取有效信息
針對不同的被采訪者可以采用不同的采訪策略,對于回避型被采訪者和不合作型被采訪者可以采用大膽發問的方式,盡可能地獲取有效信息,從而達成采訪目標。例如,有些記者會采用挑釁式的提問方式,引起被采訪者激烈的回應,從中挖掘一些有效的信息。這種挑釁式提問在不能進行平和采訪的特殊情況下方可使用,在這種情況下大膽發問往往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2.耐心啟發,尋找新的突破口
耐心可以說是記者必備的素質之一,一個好的記者必定有足夠的耐心,當記者提出一些批判性問題時,大多數被采訪者都不會進行積極配合,這就需要記者使用一些技巧,巧妙達成目的。例如,記者可以進行啟發式的提問,拋出一些與事件相關的問題或者資料間接引導被采訪者說出記者想要的答案。
3.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
具有學習能力、學習精神以及良好的職業素養對新聞記者來說非常重要,只有堅守職業道德并具備嫻熟的采訪技巧才能夠讓被采訪者感受到人文關懷,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采訪效果。“活到老學到老”是每個人都應當具備的思想覺悟。新聞工作者站在時代的最前端,更應當緊緊跟上時代發展的潮流,多學習多思考,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培養良好的職業精神,完善采訪技巧,積累人脈,不斷提高自身采訪水平。
三、結語
綜上所述,民生新聞對于改善民生、提升人民幸福感、保障社會的長治久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需要加強對民生新聞采訪技巧的研究。民生新聞記者應當重視自己與被采訪者之間的互動,不斷完善采訪技巧,努力學習,培養良好的職業素養和職業精神,在采訪之前做好周密的計劃,認真做好每一次采訪工作,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新聞的真實性。
新聞信息的采集過程中,記者與受訪者之間良好的互動交流是新聞質量的重要保證。因此,應當根據民生新聞采訪中的不足之處,積極推動人際互動心理的應用,防止民生新聞向著同質化、低俗化的方向發展。在采訪的過程中充分利用心理知識了解受訪者心理,才會找到受訪者愿意接受采訪的辦法,促進采訪的順利進行。
(作者單位:本溪廣播電視臺)
【參考文獻】
[1]李楸,陳天寶.民生新聞采訪中記者與采訪對象之間的人際互動心理[J].新媒體研究,2016,2(6):102,115;
[2]叢力.民生新聞采訪應如何把握客觀性[J].傳播與版權,2015,(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