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曉
【摘 要】新媒體背景下,全國各地掀起了一股“電視問政熱”,地方電視臺也開始順應時代的發展要求,真改、真落實、真正取信于民。盡管電視問政遍地開花,但是還沒有形成一個常態。地方電視臺開辦電視問政欄目還需要轉變原有的傳播媒介,拆除原有的藩籬,在傳播活動中增強有效性,發揮監督職能的透明性。搭建官民溝通平臺,形成線上線下良好互動,為地方電視臺開辦電視問政欄目建立長效機制,注入新鮮的活力,尋求可持續發展的出路。
【關鍵詞】新媒體? ?地方電視臺? ?電視問政欄目
一、電視問政欄目存在的問題
從前幾年開始,不少地區開始嘗試電視問政的雙向交流方式。隨著科技和互聯網的進一步發展,地方電視臺想要在不斷發展的新媒體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需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打造貼合群眾的特色電視欄目。但是,在地方電視臺開辦電視問政欄目的過程中,不少節目出現“人存政存,人走政息”的問題。
面對這些問題,需要融入新媒體的思維方式,對權力的監督形成一個開放性和自動性的“網絡體系”,強化議題設置,提升節目熱度。從多元化的角度,形成線上線下的良好互動,為地方電視臺電視問政欄目的可持續發展提供良好的發展基礎。
二、電視問政概述和電視問政基本原則
1.電視問政概述。電視問政,就是將政府部門的一些決策工作直接展現到電視上,提升工作的透明度。人們可以更加直接地監督和問責,政府可以更加高效地為人民服務。電視問政欄目主要解決的是社會公共性問題,是政府與民眾之間的橋梁。地方電視臺設立電視問政欄目,擴大欄目的影響力,就需要提升自身的社會責任擔當。電視媒體屬于主流媒體,具有輿論監督職能,也在政府和受眾之間架起了一條溝通的橋梁,這個欄目增強了政府和民眾之間的互動性,提高了政府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電視問政節目之所以熱門,主要在于民心所向。
2.電視問政基本原則。第一,電視問政體現了堅持公民廣泛參與的基本原則。例如,晉中廣播電視臺《人大代表為人民》欄目,在多元化的視野中,將人民利益放到首要位置。將人民關心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呈現到大家的視野中。做好這個欄目需要注意,避免提前設定好答案和內定現象,以真正反映民情和民意。
第二,電視問政體現了堅持事件完整性的原則。政府部門和民眾互動的時候,往往是從一個具體的熱點問題開始。以《人大代表為人民》欄目為例,節目組設立了“百備村致富有路”板塊。記者實地考察,采訪了很多養殖戶,節目說出了老百姓最真實的心里話,幫助大家解決實際問題,做到有始有終。
第三,電視問政體現了堅持正確輿論引導的原則。電視問政欄目積極反映民情,通過巧妙的設計,將原本嚴肅的時政話題轉變成為輕松話題。
第四,電視問政體現了堅持新聞專業性的原則。電視問政考驗節目制作人的專業素養,有鮮明的節目風格。為了保證節目的客觀性與真實性,制作人需要嚴格審核節目內容。
三、新媒體背景下地方電視臺開辦電視問政欄目的路徑
1.堅持主動,貼近生活。電視問政欄目需要提高工作的透明度。例如,《人大代表為人民》欄目曾經針對過年之前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法規進行詳細的調查,推出系列報道,通過互聯網平臺傳播,達到民意所向。
電視媒體需要把握好輿論導向,對政府實施有效監督,搭建符合民意的平臺,了解基層民意,通過有效的監督報道解決問題。欄目工作人員不可以敷衍了事,不可以背離群眾。
2.優化流程,保證透明。電視問政欄目應該優化工作流程,保證內容的真實公開,展現執行的透明。設計好提出的問題,消除政府部門和民眾的隔閡,及時處理突發狀況,讓民眾對整個事件有全面的認識。例如,電視問政直播欄目《問政日照》,集中整頓、治理“為官不為”,堅持“問”“改”結合,建立健全發現問題、整改問題的常態化機制。
3.優化機制,加強互動。“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工作存在哪些問題,群眾心里有本明白賬,也最有發言權。電視問政節目,何以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在于它的機制公開透明,某個行業和部門存在的問題被直接呈現在問政現場,工作做得好不好,群眾看得清清楚楚;還在于它的有效互動,公眾多了表達意見的渠道,政府多了發現問題的平臺,你問我答的面對面互動,為干群之間的交流溝通,架起了一座連心橋。
《問政日照》直播節目采用多種新媒體技術,注重與市民的互動。節目開播第一期就設立了網絡微信留言專區,現場解答市民問題,并及時轉交給有關部門落實。隨著市民參與意識的增強,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問政日照》開通網絡直播平臺,創造性地設立輿情聯絡站熱線直播專區,多渠道收集市民的問題和建議,真正發揮了政府與群眾溝通的連心橋作用。
四、總結
隨著社會的進步,電視問政欄目進入公眾視野,成為政府和百姓之間溝通的有效途徑。民眾不僅通過這個欄目履行了監督的權利,也從本質上展現了主人翁地位。
電視問政欄目幫助政府更好地了解民意,架好與群眾溝通互動的連心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讓權力在聚光燈下運行,將群眾滿意作為工作的落腳點和根本目標。制作團隊應該不斷完善問政機制,提高受眾的認可度,增強好感度和權威性,從自身衍生出強大生命力,發揮長效監督功能,使之成為常態節目。
(作者單位:日照廣播電視臺)
【參考文獻】
[1] 徐自強,張靜潔,馬文倩,韓香寧. 電視問政:城市公共治理的創新長效機制研究——基于《問政日照》和《問政追蹤》的內容分析[J].福建行政學院學報,2019(05).
[2]劉三平,韓小紅,王晨.淺論縣級電視臺,電視問政》欄目的主持藝術[J].視聽,2017(04).
[3] 顧亦兵.電視問政:構建城市公共治理平臺——武漢廣播電視臺《電視問政》實踐中的思考[J].新聞戰線,2016(23).
[4]姜笑君,孫守安. 論電視媒體與新媒體輿論監督機制的共建——以武漢廣播電視臺《電視問政》欄目為例[J],當代電視,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