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真
【摘 要】媒體行業作為新聞傳播的重要媒介,擁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今我國社會經濟以及文化事業等領域不斷發展,各類新興媒體大規模涌現。社會大眾對新聞媒體及新聞編輯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就媒體融合背景下新聞編輯應當具備的必要素質,予以深入探究。
【關鍵詞】媒體融合? ?新聞編輯? ?必備素質
新聞編輯的日常工作相對繁重,怎樣在確保新聞信息真實性的同時,又能于第一時間將最新信息實時輸送給受眾,是如今新聞編輯工作的重點問題。在當前媒體融合的大背景下,各類新媒體及新技術存在交叉性,彼此相互影響。分析新聞編輯的必備素質,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從職業素養及業務能力兩大方面展開深入探究。
一、職業素養
在信息化時代,新聞行業面對的各類信息具有多樣化特性。新聞編輯必須具備一定的職業道德素養,始終堅持為受眾及時提供、傳播真實準確的新聞,充分發揮新聞媒體行業引領群眾、構建良好輿論氛圍的作用。在當前媒體融合的背景下,新聞編輯接收的各類新聞信息十分復雜,唯有對工作性質、職業素質有充分認知,才能夠有效避免過于追求經濟利益導致的扭曲新聞事實的現象。
新聞編輯應當具備一定的政治理論知識。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是“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是非,聯接中外、溝通世界”。要承擔起這個職責和使命,必須把政治方向擺在第一位,牢牢堅持黨性原則,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牢牢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牢牢堅持正面宣傳為主。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事關旗幟和道路,事關貫徹落實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事關順利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事關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必須從黨的工作全局出發,把握黨的新聞輿論工作。
新聞編輯要始終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做政治堅定的新聞工作者;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做引領時代的新聞工作者;堅持正確新聞志向,做業務精湛的新聞工作者;堅持正確工作取向,做作風優良的新聞工作者。這是新聞工作者該有的職業道德和信仰。
在當前媒體融合的背景下,新聞編輯應當學會科學運用各類媒介資源,對不同媒介提供的信息予以嚴謹審核,從而有效保障新聞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及合理性,積極引導正確的輿論走向。
在新聞輿論工作的政治屬性和傳播屬性中,政治屬性是本質屬性,決定著新聞輿論工作為誰服務這一根本方向;傳播屬性是功能屬性,決定著新聞輿論工作的手段運用。只有科學把握政治屬性和傳播屬性,才能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政治屬性彰顯新聞輿論工作的本質要求。科學把握新聞輿論工作的政治屬性,就要把新聞輿論工作放在黨的工作全局中去認識。傳播屬性體現新聞輿論工作的價值功用。新聞輿論工作要有正確立場,而正確立場必須通過遵循傳播規律、注重傳播藝術、提升傳播效果來體現,這就要求我們科學把握新聞輿論工作的傳播屬性。
二、業務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尊重新聞傳播規律,創新方法手段,切實提高黨的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我們要用心用情做好新聞輿論工作,增強新聞輿論作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受眾愛聽愛看,最大限度傳遞黨和政府的聲音,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的信任與信心,發揮好新聞輿論工作的價值功用。
其一,新聞編輯一定要充分掌握新聞采編的各個流程、環節及要點。唯有準確掌握新聞采編工作規律,對需要編輯的新聞內容有充分了解,才能直入重點,選取最為獨特新穎的角度,對新聞事件進行權威解讀,把最精彩最核心的內容,傳播給新聞受眾。
其二,新聞編輯要有綜合業務能力。如今的新聞編輯不再僅僅是對新聞內容予以編輯排版,而是從事綜合性更強的工作。因此,新聞編輯一定要有出色的組織協調能力、對節目較強的策劃能力。在媒體融合背景下,新聞編輯接觸的人員層面較為復雜。新聞編輯不僅需要擁有較強的文字表述能力、靈活變通能力、熟練運用各類編輯軟件及設備的能力,還應當在版面欄目的開設、新聞熱點的采訪、策劃方案的構建、新聞畫面的拍攝、同期聲的錄制、主持人和受眾的互動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激發各部門的工作積極性,提升新聞類節目的播報質量。
其三,新聞編輯要有語言表達、溝通交流能力。新聞播報具有真實、嚴謹、嚴肅的特性,但是依舊有許多新聞信息具有不確定性。因此,何時、何地、用怎樣的編輯及播報方式來推出新聞,就是新聞編輯必須思考的重點問題。為了確保新聞的全面性、可靠性及準確性,新聞編輯跟節目主持人要直接溝通、交流,故而新聞編輯一定要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
其四,新聞編輯應當具備一定的法律意識。目前,有的新聞工作者為了博得大眾眼球,獲得更多的關注度,制造虛假新聞。尤其在互聯網、新媒體迅速發展的背景下,虛假新聞的迅速傳播產生了極為惡劣的影響。因此,需要進一步提升新聞工作者的法律意識,明確行業標準,保證公眾的知情權,促進新聞行業的健康發展。新聞編輯在實際工作中,需要提升自身的法律意識,從法律的角度認識到新聞報道的真實性,不斷完善自身法律知識體系。新聞單位可以積極組織各種形式的法律知識講座,塑造良好的學法、知法環境;同時要建立完善考核機制,對經過法律培訓的新聞工作者進行考核,從根本上幫助新聞工作者養成良好的法治觀念,從根本上提升編輯的職業感和使命感。
三、結語
綜上所述,受媒體融合影響,新聞編輯工作面臨很多新的挑戰,只有具備專業化、綜合化的職業素質和能力,才能確保新聞節目的良性發展。新聞編輯要提高議題設置能力,把握好時度效,讓傳播方式更加適應人們的接受習慣,增強輿論引導的針對性和藝術性。
(作者單位:鳳城市融媒體中心)
【參考文獻】
[1]張燕.新聞編輯記者的新聞敏感性研究[J].傳媒論壇,2019,2(22):115;
[2]余歡.新聞編輯在媒體融合時代的轉型[J].傳媒論壇,2019,2(24):39;
[3]尹菊梅.媒介融合背景下傳統媒體新聞編輯的轉型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9,10(22):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