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芳
摘 要:“打草稿”是數學學習過程中一種特有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它能體現出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方法。本文就學生在“打草稿”過程中出現的幾個普遍現象,提出了解決的參考意見,希望能促使學生規范合理地使用草稿本,形成良好的書寫、驗算習慣,提高學生計算的正確率和解題速度,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益。
關鍵詞:草稿;習慣;規范;方法
“打草稿”是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一種重要的行為,它能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出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方法,它滿載著學生分析問題、思索問題、解決問題的痕跡。日本教育家多湖輝說:“草稿紙是人們思考過程的履歷表。”因而,草稿用得好與壞,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學生數學學習的效率。
然而,在平時教學中,我發現學生的草稿用得不是很理想,大致存在著以下幾種現象:“邋遢型”、“計算型”、“草率型”、“擺設型”。
那么,如何改變現狀、培養學生規范使用草稿呢?
一、改變觀念,加強思想認識
1.改變學生觀念。
不少學生在碰到一些復雜的題目時通常不太習慣打草稿,除了覺得打草稿不重要,也是怕太麻煩。大部分學生對草稿不太認真,寫得亂七八糟,有些錯題往往就是出在草稿上。也有同學認為草稿紙不必交,就隨便亂寫。思想上的忽視導致了行為上的不規范,所以我們要從思想上加強學生對打草稿“重要性”的認識。
2.改變教師觀念。
作為數學老師,要不斷去挖掘草稿本的作用及功能,通過對草稿本使用細化規范的要求,去進行細致的評價指導,以便讓學生在充分認識草稿本價值的同時,學會用草稿本、喜歡用草稿本。
二、正確運用,培養良好習慣
養成小學生打數學草稿的良好習慣是其學好數學的保證之一。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打草稿習慣,可以用以下幾點方法:
1.明確要用。
每學期開學初,規定每位同學必須備好草稿本,同時向學生明確要求:具有一定復雜度的題目必須要有草稿。
2.主動想用。
在平時的教學中,如果學生在計算時出現了一些問題,我們就要及時加以引導,讓學生在下次計算時想到要用草稿紙解決。而且也可以經常讓學生討論:單單靠冥思苦想與借助草稿,哪個效率高?長此以往,當學生遇到比較難一點的題目時,自然而然就會想到用草稿紙了。
3.真正會用。
在一些學生的心目中,草稿就是草稿,沒必要寫得特別清楚,只要自己看得懂就行了。這樣的想法導致他們的“草稿”常常雜亂無章,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如何用草稿,讓他們意識到草稿紙的使用也應盡量規范,特別要注意容易寫錯的數學、符號等。
4.靈活巧用。
有些可以通過口算得出的題目,不少學生也都要在草稿本上算一遍才放心,其實沒有必要。因此,教師在強調學生要用草稿本胡同時,還要教他們如何巧妙地使用。
三、適時指導,促進規范使用
1.使用前指導——提出要求。
“數學作業,草稿相伴”。很多同學為了匆忙地完成數學作業,往往是拿到題目就做,等到要打草稿了再拼命翻書包翻箱倒柜四處尋找,甚至于怕麻煩就干脆在書上亂畫。為解決這類問題,我們給草稿安了個“家”,規定把草稿本一律夾在數學書里。
2.使用時指導——教會方法。
(1)合理布局,有序使用。教育學生草稿要遵循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書寫要求,依次排列,字跡清楚、規范,特別要注意容易寫錯的數字、符號等,防止“因草出錯”。同時還要注意書寫的條理性,盡量合理安排空間。
(2)拓寬用途,發揮作用。草稿紙用途非常廣泛,它除了可以用來計算外,還可以寫一寫、畫一畫、折一折等。
(3)重視檢查,提高效率。一查數據有沒有抄錯,二查演算過程是不是合理,三查得數是不是正確。訂正數學錯題時,學會查找自己的草稿,并找出草稿中做錯的地方,可養成嚴謹的學習習慣,還能讓大家發現學習中比較容易出錯的地方,避免重復性錯誤。
3.使用后指導——積累經驗。
優秀的草稿本,是學生學習方法、學習過程的“歷史見證”。經常翻一翻用過的草稿本,分析當時的思維過程,發現自己的學習優點與不足,還可以將它們進行分門別類,儲存起來,使它成為個人學習的一份財富。
四、運用公約,注重結果監控
通過學生自查、同學互查、教師檢查等多種形式經常評價學生草稿紙,及時糾正不良習慣,表揚、評比、展覽優秀草稿本,引發大家向更好的方向發展。有了相對統一的規范要求,就要有相應的措施。和學生商討擬定“班級草稿本使用公約”,然后對照該“公約”展開各項評比活動。如:每天自查、每周互評、每月抽評等。
規范草稿本的使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想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必須從點滴抓起。如果老師一直能注重草稿本的使用策略指導,課堂內外關注每一位學生的使用情況,并及時給予適當的評價、鼓勵,這不僅能讓學生感受到打草稿的重要,同時也能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繼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
參考文獻:
[1] 阮奕凡.草稿本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基礎教育研究.2018,02
[2] 易秋香. 數學草稿紙的使用情況分析與對策[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