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東妮,趙勇,徐勇
(四川省農業農村廳,四川 成都 610041)
2020 年 2 月18~20 日,四川省農業農村廳總畜牧師趙勇帶隊赴南充市和巴中市調研督導農村地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農業生產情況。督導調研組先后深入西充縣、儀隴縣、巴州區和通江縣等13 個鄉鎮,實地調研了農村疫情防控、基層畜牧獸醫站、生豬養殖場在建項目、農資經營門店、飼料生產企業、生豬和家禽養殖場、連片產業發展春耕生產現場等23 個點位,全面了解了農村地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基本情況和春耕生產的基本現狀,督導調研中發現了一些好的經驗和做法,同時也發現了亟待解決的問題。調研組在每天工作結束后,及時整理當日有關情況,并以短信方式向省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應急指揮部農村工作組報送。

南充和巴中兩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農村地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農業生產,按照尹力省長“戰疫情、抓農時,防疫春耕兩不誤”的指示精神,堅持目標不變,任務不減,“兩手抓、兩手硬”推進疫情防控和春耕備耕等重點工作,積極營造出開局即決戰、起步就沖刺的有利工作態勢。
1.1 農村疫情防控基礎夯實
1.1.1 市、縣、鄉各級領導高度重視 統籌黨政、部門、干群等力量,團結協作,形成了上下聯動、同舟共濟的強大合力。
1.1.2 全覆蓋開展大排查 在主要道路路口設置檢查點排查外來人員,逐村逐戶上門排查本地人員。
1.1.3 實施網格化管理 形成了縣主體、鄉主責、村主抓的網格化防控格局。
1.1.4 加強宣傳培訓 通過電視電臺、手機短信、網絡平臺、村村響廣播、懸掛宣傳標語、派遣疫情宣傳先鋒隊等多種形式加強防控宣傳和防控知識培訓。調研組在各村均看到了疫情防控標語,聽到了持續播放疫情防控的廣播。
1.1.5 強化“菜籃子”保障 出臺加強“菜籃子”產品價格監管通知,落實專人每天監測農畜產品的價格和供應情況,切實保障各類農產品供給充足、價格適中。
1.2 動植物春防工作已基本鋪開
1.2.1 規范處置西充縣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疫情處置措施有效,做到“早、快、嚴、小”。調研組實地查看了禽流感疫情現場,基層防疫站的同志連續多都在防疫一線奮戰,縣域養殖場免疫和消毒已全面完成,目前未發生新的疫情。
1.2.2 持續抓好非洲豬瘟疫情防控 常態化落實排查監測、清洗消毒、屠宰調運監管等關鍵舉措。調研組督促各地要立即開展大消毒、大宣傳、網上大培訓。
1.2.3 動物春防工作已全面啟動 免疫物質貯備充裕,其中通江縣春防工作全面部署實施,已完成60%防疫任務。1.2.4 堅持做好重大植物疫情蟲害防控 保持植保監測體系高效運轉,持續發布情報、動態和預警信息。
1.3 生豬產業恢復發展形勢良好
1.3.1 壓實目標責任 出臺生豬保供政策文件,下達生豬穩產目標任務,推行“旬調度、月通報、季推進”工作機制。目前,生豬生產基本恢復,正抓緊補欄,飼料等物資貯備充裕、調運暢通。
1.3.2 堅持招大引強 依托新希望、溫氏、正邦等大型龍頭企業,帶動南充、巴中兩市加大生豬存欄和能繁母豬的培育力度。
1.3.3 生豬養殖場在建項目扎實推進 調研組隨機抽查的生豬養殖場在建項目大部分已開工建設,尚未開工的也準備近期開工建設。在建養殖場規劃設計科學合理,項目建設標準化、規模化、智能化,利于非洲豬瘟疫情防護和產業化發展。


1.4 春耕備耕企業復工有序推進
1.4.1 及早安排部署 主要領導親自抓春耕生產,召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暨春耕生產(視頻)會議,下達增糧增收目標任務。
1.4.2 廣泛宣傳發動 發放《致廣大農業生產經營者倡議書》《戰“疫”春耕歌》《給廣大農民朋友的一封信》等宣傳資料進行全域動員。
1.4.3 強化物資保障 發放農資運輸“車輛通行證”,積極開展農資調運,西充縣兩雜種子、農藥、肥料、農膜等農用物資儲備量約為去年的85%左右。據調查,目前全省農資貯備充足,與往年基本持平,能夠滿足大春生產需要。
1.4.4 農資市場購銷正常 儀隴縣雙勝鎮農資經營店大多數己開門營業,農民購種人數不少,但受新冠疫情影響,農資交易量大幅下降,據現場問詢,降幅在2/3左右。受疫情影響,下地春耕干活農民不多,還未恢復到正常水平。
1.4.5 農資生產企業復工情況較好 飼料、化肥等生產廠家已陸續復工,截止2 月20 日,全省飼料企業復工率已達到84.3%。
2.1 市委書記直接抓春耕和生豬生產 2 月17~20日,巴中市委書記羅增斌親自帶隊對春耕生產和生豬恢復生產進行逐縣督導,現場研究解決問題,有力促進了春耕備耕和生豬復產工作順利開展。
2.2 盤活鄉政府資源,改善基層獸醫農技站條件 為加強和改善鄉鎮畜牧獸醫和農技服務體系建設,儀隴縣計劃借撤鄉并鎮改革契機盤活資源,調劑部分用于畜牧獸醫站和農技站的工作用房,改善工作條件,有效解決了部分基層站長期存在的問題,對基層站進一步加強和開展工作創造了良好條件。
2.3 創新開展春耕生產農資配送服務 通江縣創新開展農資特許授權經營,按照一類鄉鎮不超過6 家、二類鄉鎮不超過4 家、三類鄉鎮不超過3 家的標準,擇優選擇農資經營企業,實行“授權經營、農資代購、錯時配送、送貨上門”,讓廣大農民群眾不出村就可買到所需的農資,避免人員聚集,有力保障了農民群眾春耕生產農資需求。
3.1 生豬養殖場在建項目雖已開工建設,但受上游相關產業鏈影響大,豬場建設成本增加,建設原材料緊缺。一方面原材料(水泥河沙等建材)價格上漲,業主反映漲幅在20%~30%左右。另一方面上游企業沒有復工,建設材料緊缺,訂購的設備尚未生產,建材運輸也存在一定困難。
3.2 建設豬場使用林地審批手續復雜,審批難。在建過程中確需占用少量林地,但審批權一直沒下放,費用高。
3.3 中小養殖戶貸款困難,有條件擴大生產,增加生豬產能,卻貸不到款,對于發展生豬生產有一定影響。
3.4 新冠疫情防控設置關卡過多過密,農產品及農資產品仍需開具通行證才能放行。
4.1 建議各級地方黨委政府統籌安排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切實做到防疫生產“兩不誤”。加快推進建材、設備等生產廠家復工生產,暢通建材、農資、農產品等運輸通道,為農業生產提供保障。
4.2 建議各級林業部門簡化林地占用審批程序、縮短審批時間、降低審批費用,落實好生豬養殖使用林地的有關政策,支持生豬產業發展。
4.3 建議各級地方黨委政府督促金融機構落實農業貸款和貼息優惠政策等,站在發展生產、保障民生的高度,全力支持生豬養殖場小額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