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冬季的到來,天氣日漸轉冷,以拉稀為主要癥狀的豬病也將進入高發期。引起豬拉稀的病毒有很多種,但直接造成豬拉稀并產生嚴重后果的有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和豬流行性腹瀉病毒。臨床上,10日齡以內的乳豬發病率最高,最高可達100%。豬流行性腹瀉病毒主要侵害哺乳豬、架子豬或肥育豬,以水瀉和脫水為主要臨床癥狀,發病率在50%-80%,仔豬病死率在60%以上。
由于豬流行性腹瀉和傳染性胃腸炎是兩種嚴重影響養豬生產的病毒性疫病,只有采取綜合性防控措施,才能做好兩種病的防治工作。
1.加強飼養管理。為提高豬體本身的抵抗力,要確保飼料營養豐富,防止飼喂霉變飼料。冬季要特別注意天氣變化,保持豬舍內溫度相對恒定,產房晝夜溫度要在25℃左右,護仔箱內溫度要在30℃以上,育成豬舍溫度要在22℃左右。同時在保溫基礎上,要做好豬舍的通風換氣和防潮濕工作,保持豬舍內空氣新鮮和地面干燥。
2.做好衛生防疫。執行“全進全出”的飼養模式,嚴禁從疫區、疫場購豬。當豬群受到疫病威脅時,要強化人流物流管理,防止因人員、車輛等流動造成疫病傳播。由于豬流行性腹瀉病毒和傳染性胃腸炎病毒對外界抵抗力不強,不耐干燥和腐敗,在陽光下暴曬6小時即被滅活,常用堿性消毒藥如0.03%甲醛、1%苯酚、碘制劑等均可殺滅病原,因此,每3天要帶豬消毒一次。環境及豬舍地面可以用2%的火堿水消毒。
3.進行疫苗接種。妊娠母豬于產前45天、15天分別注射傳染性胃腸炎疫苗和豬流行性腹瀉疫苗。初生仔豬通過初乳獲得足夠的免疫抗體,或者乳豬生后注射疫苗。另外,應用康復豬抗凝血或高免血清,每日口服10毫升,連用3天,對新生仔豬也有一定的預防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