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飛揚
今年春節,在突如其來的疫情事件之下,多數投資者度過了一個忐忑的長假。2月3日的暴跌,使上證50ETF期權的波動率指數從15左右直接飆升至40.88,僅次于去年2月25日的42.04高點。市場漲跌反映著參與者群體的情緒,關鍵是如何能夠預見。
1月16日的文章中,筆者就曾指出:“預期近日,大盤上證指數仍將延續一種調整局面”。當時的主要依據是指標背離現象比較明顯,比如,RSI指標已出現了日線級別的頂背離。投資者廣泛使用的MACD,雖然在日線上沒有背離,但在120分鐘K線上發生了頂背離。
毋庸置疑,指標只能反映過去,但是,有時候確實可以作參考,也許是因為用的人多了,會產生同步共振效應。當然,盡管判斷市場會調整,也不曾料想下跌幅度有這么深。
不過,2月3日早盤,筆者便判斷本次下跌是一步到位了。分析其原因,是因為雖然在休市期間沒有實盤交易,但投資者的心理K線卻依然不停地虛擬運行,每天都在接收、消化著各類信息,計劃、預演著賬戶的操作,只是等待開市之時來兌現。
事實上,新加坡A50指數是連續的,我們不妨用A50來代替上證50指數,如果再參考恒生指數的走勢,把這兩者有機結合起來,那就更不難理解了。(見圖一)
圖一:A50指數日K線走勢技術分析

由圖可知,春節期間,A50指數已經形成收斂楔形,MACD指標出現了底背離,表明即將觸底反彈。同時,A股投資者也在對基本面進行全面而充分的評估。
有意思的是,市場先生非常健忘。上周一,積蓄的恐慌情緒得到充分釋放。上周二,當止損盤在第一時間平倉后,大盤隨即出現了迅猛反彈。接下來的幾個交易日,市場似乎已經忽略暴跌的風險了,只顧著往前沖!形態上,以深證100指數為例分析。(見圖二)
圖二:深證100指數15分鐘K線形態分析

深證100指數細部結構十分清晰,浪形分析其實也并不難。但是,無論如何,僅僅看到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做到,只有及時捕捉行情機會,才能在市場中長期生存發展。同時,還要做好風控。上期專欄文章中,筆者介紹了一種保險策略,即“如果現在有持倉,擔心市場下跌,就買入認沽期權。”事實上,這次有許多認沽期權合約一天就漲了幾十倍,只需使用少量資金即可完全覆蓋風險敞口。
以持有股票頭寸市值100萬元為例,2月3日,滬深300指數下跌了7.88%,賬戶的虧損為7.88萬元。如果春節前用1萬元購買了某個滬深300認沽期權做持倉頭寸的保險,則可以取得如下效果。(見表一)
表一:滬深300指數期權的保險效果

可見,使用了套保策略,遭遇黑天鵝的時候非但不會虧損,反而還能盈利。相當于在出險之后,保險公司賠付的更多!前幾天,大盤指數連續上漲,如果怕踏空,那么做法正相反,可以用少量資金買進滬深300認購期權,就相當于為上漲買了保險,也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2月3日買入300ETF購2月3900滬期權合約,價格按收盤價每張210元。到12日,該期權價格漲到888元,盈利超過320%,而同期滬深300ETF漲幅是8.5%。
從當前形態上看,大盤指數在上漲的過程中縮量,2月13日A浪已結束,進入B浪回調,估計在震蕩整理之后,可能再繼續C浪反彈。(見圖三)
圖三:國證A指120分鐘K線走勢示意圖

如圖三,春節以來的反彈可認為是對1月14日之后下跌浪的修正,并可能呈現出三折浪結構。
風起青萍之末,浪成微瀾之間。金融市場走勢在任何時間、點位都有發生轉折的可能,波段操作的難點就在于隨機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