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澤浩
上周以美聯儲宣布無限QE為代表的全球救市大戲開始上演,歐美股指在前期暴跌后最近兩周出現超跌反彈。A股則在3月19日創出年內新低后震蕩筑底,但反彈乏力。盡管市場逐漸企穩,但量能并未跟上,4月2日上證綜指收漲1.69%,深成指上漲2.28%,可當日滬深兩市成交額也僅僅站上6000億關口,與2月時的萬億成交量相距甚遠,顯示投資者較為謹慎,追漲意愿不強。一季度滬指跌近10%,深成指跌近4%,創業板卻逆勢上漲4.1%,牛冠全球。板塊方面,生物醫藥、農林牧漁、通信等板塊出現上漲,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旅游休閑、交通運輸等板塊跌幅靠前。
一個積極的信號是“聰明錢”北向資金結束前期的凈流出趨勢,過去兩周分別凈流入5.48億元和81.48億元。有部分原因是美聯儲大放水緩解了美元的流動性緊張問題,促使美元暫時走弱,讓外資“砸鍋賣鐵,回家救火”的非理性拋售得到遏制。另一方面,外資普遍認為在當前中國的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消費和投資逐步恢復以及PMI回暖的情況下,A股二季度有一些比較確定的投資機會。截至4月2日收盤,北向資金占流通股比例排名前三的分別是索菲亞(22.22%)、上海機場(21.58%)和華測檢測(20.95%)。
港股方面,回首一季度,港股累計跌幅達16.4%,當中更是創出3年多來的新低。板塊方面,能源業、原材料行業和非必需性消費類跌幅居前,醫療保健和科技類跌幅較小。然而一季度南向資金卻加大搶籌抄底力度,凈流入超過2700億元,港股通占整個香港市場的持股比例也由今年初的16%一躍上升至3月31日收盤時的24.21%。個股上看,南向資金更看好科技和銀行類股票,一季度凈買入建設銀行(0939.HK)520億港元、騰訊(0700.HK)310億港元。南向資金持股比例前三的分別是贛鋒鋰業、神州控股和福萊特玻璃。
去年的社會風波尚未平息,今年的新冠疫情亦接踵而來,這對香港經濟的打擊將是史無前例的。首先,香港的四大支柱產業均受到沖擊,其中全港一季度零售額按季預計減少50-80%,二月訪港游客大減96%,三月可能趨近于O。這對在2019年已步入技術性衰退的香港經濟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其次這兩次打擊又疊加了中美貿易戰和席卷全球的去全球化浪潮,進一步損害了香港作為亞洲金融中心和物流轉運中心的地位。最后,2003年SARS疫情后中央政府全力支持,推出包括開放自由行等一系列重磅支持措施,特區政府亦帶領全港市民共同努力走出危機,可如今兩種氛圍已很難再次形成。綜上所述,香港即使度過連續的危機,但也會失去往日東方之珠的榮光。
今年一季度全球主要股指均出現重挫,特別是進入3月以來在國際疫情蔓延和石油價格崩盤雙重打擊下,全球股市的多數指數均創下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差月度表現。
盡管最近兩周美聯儲的放水使美元承壓走弱,但第一季度美元基本保持強勢格局,美元指數最高達到103.01點,創3年來的新高,兌全球主要貨幣特別是新興市場國家貨幣大幅走強。人民幣韌性較強,與美元匯率基本維持在6.8-7.1的區間范圍內。預計第二季度隨著美國經濟因疫情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逐漸顯現,加上中美利差這兩方面的因素,美元可能會繼續貶值,人民幣的支撐逐漸顯現。
今年第一季度全球主要股指累計漲跌幅

一季度美元匯率變化情況

油價方面,受疫情所導致的全球需求減少以及沙特、俄羅斯減產談判失敗繼而爆發的石油價格戰的雙重打擊,一季度國際原油價格創出有史以來最大跌幅,WTI原油和布油一季度分別下跌66%和61%。
過去兩周全球主要股指均出現上漲,道指在3月24日更是創出自1933年以來單日漲幅最高紀錄11.37%,并在26日大漲6.38%后進入所謂技術性牛市。可美股究竟是觸底后的反轉還是前期暴跌后的超跌反彈,國際機構和知名專家普遍傾向于后者。摩根大通27日表示,本輪反彈更多的是由空頭的回補和大型基金投資組合的調整所推動,不是因為市場信心的回暖,因此尚不具有持續性。其全球和歐洲區首席策略分析師Mislav Mateika也認為,因為前一階段的暴跌速度過快市場反彈是必然的,但也是技術性的,因為失業所帶來的收入降低和需求減少將最終拖累美國經濟和股市。
另一方面,國際投資者也將目光投向了中國A股,國際投資大鱷羅杰斯就表示,與美國相比當前他更愿意投資中國。機構方面,管理著超1000億美金的紐約全球資產管理公司博瑞投資(PineBridge Investment)表示,已經將資產配置中A股的比例從小于5%提高到百分之十幾。無獨有偶,瑞銀(UBS)投資部門早在二月底就推出了一只中國A股EFT,盯住被納入MSCI指數的A股標的。基金管理人Andrew Walsh表示,A股市場的國際化進程和影響力與日俱增,因此對A股的配置未來將成為投資組合中的重要板塊。最后,考慮到前期的外資流出主要是因為美國的流動性緊張導致而非對A股和中國經濟喪失信心,在美聯儲大放水和中國取消證券公司以及公募資金外資持股比例限制等擴大開放的政策舉措下,全球資金入場A股勢頭預計將會持續。
后市展望:盡管睿智的美聯儲前主席伯蘭克在上周受訪時稱美國經濟在今年劇烈衰退后會迅速反彈,但目前有三座大山橫檔在美國經濟復蘇的道路上:第一,急劇上升的失業導致消費者信心喪失,CNBC的統計數據顯示,3月底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較2月高點已下降26.5個百分點;第二,利好出盡即利空,美聯儲在打完0利率和無限QE這兩張牌后還有多少子彈讓人不禁存疑;第三,本屆美國政府在疫情之下依然堅持與中國脫鉤,讓國際合作變得更加困難。因此判斷在這三大問題得到基本解決前,美股所有的反彈都將是技術性的曇花一現,難言V型大反轉。A股則在弱勢整理中等待兩會召開和進一步刺激性政策出臺,當然也在等待外圍疫情的拐點。
過去幾十年的全球化進程使世界經濟早已成為一個整體,而中國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2018年中國全年進出口總額達到4.623萬億美元,全球占比已達到11.75%。根據美國國家統計局數據,盡管經歷了慘烈的貿易戰,2019年中國依然是美國第三大貿易伙伴和最大的進口來源國。
因此,無論是從人性還是經濟的角度出發,我們期望本次疫情在美國能迅速得到控制,對美國人民健康和國家經濟的打擊能被降到最低。可同時在后疫情時代也要未雨綢繆,警惕本屆美國政府繼續揮動貿易戰、科技戰的大棒打向中國。雖然往屆的美建制派領導人也認為遏制中國是重點課題,可這一屆總統的不擇手段甚至毫無下限的行事方法還是讓人始料不及。今年又恰逢美國大選,為維持自己的極端保守派和民粹主義票倉,同時淡化掩蓋新冠疫情對選舉帶來的不利影響,加大對中國打壓這種可能性似乎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