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偉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1990年4月,黨中央、國務院高瞻遠矚,作出了開發浦東的重大戰略決策,上海由此從我國改革開放的“后衛”一舉躍升為“前鋒”,浦東成為上海驅動發展的推進器、加油站、壓艙石。三十年歲月流轉,三十載春華秋實,浦東奮楫爭先,勇立潮頭,不辱使命,砥礪前行,已經成為我國改革開放的象征和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縮影。在中共上海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歷屆上海市人大常委會高揚法治風帆,持續為浦東開發開放保駕護航。
縱觀浦東30年發展的輝煌歷程,浦東開發開放波瀾壯闊的偉大實踐與上海地方立法的創新相伴而生、相互促進,浦東開發開放為上海法治建設提供了豐富的實踐基礎、內在需求和動力,上海法治建設的不斷完善也對浦東開發開放起到了促進、規范、指引和保障作用,并且創立了一系列地方立法的“第一”。浦東開發開放初期,國務院批準設立全國規模最大、啟動最早的上海外高橋保稅區,該保稅區是浦東開發開放的前沿陣地,也是上海自貿區的雛形。市第十屆人大常委會于1996年12月通過了《上海外高橋保稅區條例》,明確了保稅區的性質、功能、管理體制、運行規則,為浦東開發開放邁出堅實的第一步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撐,并為日后上海自貿區的立法與實踐積累了有益的經驗。
上海肩負著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的特殊使命。改革是一項突破性的實踐活動,其本身意味著改弦易轍、革故鼎新、破除陳規戒律。浦東作為探路尖兵往往第一時間觸碰法律上的“雷區”,需要在堅持大膽闖、大膽試、自主改的同時,切實貫徹重大改革于法有據的要求。2005年6月,國務院正式批準浦東新區進行綜合配套改革試點,這一重大改革旨在變革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為支持、促進、引導和規范這項改革試點,2007年4月,市第十二屆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關于促進和保障浦東新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工作的決定》。這一決定對于在法定權限范圍內授權浦東綜合配套改革變通執行地方性法規和先行先試作出規定,授權內容開創了地方立法的先河。2013年初春,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決定在上海浦東先行先試中國第一個自貿試驗區,浦東又一次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新地標,成為撬動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支點。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敢于擔當,善于創新,在既無國家層面立法授權,又無現成經驗可資借鑒的情況下,探索出了一條具有上海特色的法治保障路徑,先后制定了《關于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暫時調整實施本市有關地方性法規規定的決定》、《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關于開展“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在浦東新區暫時調整實施本市有關地方性法規規定的決定》、《關于修改<關于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暫時調整實施本市有關地方性法規規定的決定>的決定》。這一系列立法舉措生動演繹了改革決策與立法決策協調同步,確保了上海自貿試驗區的先行先試在法治的軌道上順利運行,上海自貿試驗區的法治保障模式、路徑成功地被其他自貿試驗區所復制,成為上海自貿試驗區可復制、可推廣經驗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浦東改革開放迎來30周年,浦東改革開放再出發、再奮進的關鍵時期,浦東又一次站在新的起跑線上。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奮力創造新時代新奇跡”的要求,到2025年浦東將力爭實現經濟總量達到2萬億的目標。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主動作為、善作善成,在充分調研,摸清、摸準浦東立法需求、制度需求的基礎上,于2019年7月通過了《關于促進和保障浦東新區改革開放再出發實現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決定》。該決定在遵循國家法制統一原則的前提下,綜合、集成了多種上海首創并已成功復制、推廣的地方立法授權方式,為浦東改革開放再出發實現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當前及今后一段時間的法治保障提供一整套方案,確保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和市委決策部署落地實施,確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據。市人大常委會一系列的立法舉措進一步提升了法治上海的良好形象與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優化了浦東改革開放的法治環境,為浦東改革開放再出發、實現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長效化的法治保障。
(作者系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