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拉
今年三月,英國倫敦將為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繪畫大師提香舉辦一場史無前例的展覽——提香:愛情、欲望、死亡。這次展覽中,將有一組提香的大型神話主題作品跨越三百年的時間首次聚首,其意義不言而喻。
16世紀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委托提香為王室創作畫作,并申明提香不必拘泥于宮廷的條條框框,他可以選擇任何題材進行創作。從1549年到1566年10年間,提香創作了六幅作品,這些大型神話主題畫的靈感來源于古羅馬詩人奧維德的《變形記》和其他古典作品中的故事。這些畫中都有著共同的主題:愛情、欲望和死亡。
《變形記》堪比文藝復興時期的《圣經》,是藝術家的靈感來源。奧維德的敘事詩是以“變化”為主題的神話故事集。希臘語“Metamorphoses”意為“變形”。《變形記》由15個章節組成,每個章節約有6個故事。在第二個章節講述的是卡利斯托和阿爾卡斯的故事,提香的《戴安娜和卡利斯托》的創作靈感就來源于此。另外兩幅作品《戴安娜和阿克泰翁》和《阿克泰翁之死》的靈感則來源于第三章關于阿克泰翁的故事。
提香用“詩歌”一詞來形容這組作品,因為他將這些作品看作是視覺上的詩歌。提香在藝術創作和故事敘述方面都有著極高的天賦,他選擇了這些神話故事中最具戲劇性的場景:意外和致命的邂逅;可恥的發現;倉促的誘拐;以大氣和迷人的風景為背景。我們看著神改變凡人的生活。正如詩歌,這些畫作通過色彩的節奏,符號的語言和富有表現力的人物觸動人們的情感和想象力。然而除了美麗之外,這些人物身上還有一些致命的因素:愛情和熱情,以及絕望和死亡。他筆下的人物表現出非常人性化的、相互關聯的情感:快感、關切、內疚、驚訝、羞恥、絕望、痛苦和恐懼。
《達那厄》(1549-50年)和《維納斯和阿多尼斯》(約1552-4年)是最早完成的兩件作品,根據提香之前的畫作改編而來。1556年,腓力二世加冕,提香將《珀耳修斯和安德洛墨達》(約1554-6年)寄給他以示祝賀,隨后又交付了《掠奪歐羅巴》(1559-62年)。在《珀耳修斯和安德洛墨達》交付的第四年,提香交付了《戴安娜和阿克泰翁》和《戴安娜和卡利斯托》。這兩幅畫是一對姐妹畫,有著相同的主題和構圖元素,在歷史上,這兩幅畫一直保存在一起。第七幅畫《阿克泰翁之死》原本是“詩歌”系列的一部分,只不過提香到1575年才完成,但那時的西班牙王室已宣告破產,因此這幅畫就沒有交付。
提香和腓力二世的往來信件表明,他計劃將“詩歌”系列畫作陳列在一個房間里,然而在提香的創作過程中,腓力二世的住所一直在變化。如今“詩歌”系列畫作經過多次拍賣易手,僅有《維納斯和阿多尼斯》保存在了馬德里普拉多博物館。《達那厄》在1813年的維多利亞戰役中被威靈頓公爵奪走,帶去了英國,現藏于威靈頓博物館。“詩歌”系列畫作無可避免地吸引了其他國家富有的藏家,1896年,美國藏家伊莎貝拉·斯圖爾特·加德納買下了《掠奪歐羅巴》,將這幅畫掛在了波士頓加德納藝術博物館中。次年,《珀耳修斯和安德洛墨達》成為華萊士收藏館的藏品。1972年,《阿克泰翁之死》拍賣,英國國家美術館在政府的支持下買下了這幅畫。到2009年,英國國家美術館和蘇格蘭國家美術館共同買下了《戴安娜和阿克泰翁》;2012年再次買下《戴安娜和卡利斯托》,至此兩家美術館為英國民眾留下了“詩歌”系列中的這兩幅作品。1704年之后,這七幅畫分別被西班牙、英國和美國博物館收藏,再也沒有團聚過,此次展覽將是“詩歌”系列畫作300年來的首次團聚,此次聚首,將會成為提香的史詩級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