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香傳》,最早產生于十四世紀高麗恭愍王時代,18世紀末、19世紀初才最終形成完整的作品,是朝鮮人民家喻戶曉的一部古典文學名著,在朝鮮半島古典文學史上有很高的地位。故事講述了藝妓成春香和貴公子李夢龍之間迂回曲折的愛情故事。根據不同版本的流傳,兩人的結局也不盡相同。多年來被譯成漢、英、法、俄、德、日等十幾種文字,甚至被編入了韓國高中國語課本。
歷來研究學者眾多,對故事男女主角形象分析臻于完美,而其主題思想也眾說紛紜,藝術技巧方面各國各家也進行了成熟的研究。筆者在此則欲另辟蹊徑,討論一下故事中次要人物月梅的形象心理,以及其中積極有益成分對我們的啟發與警醒。
理解朝鮮王朝時期的身份等級制度是完整解讀《春香傳》的必要前提。朝鮮王朝的身份等級制度極為嚴苛,居于最高地位的是兩班階層,他們自始至終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享有絕對的特權而不必履行任何義務;社會中的任何階層都必須各安本分,對于既定的身份等級絲毫不能僭越。朝鮮王朝之所以能夠貫徹這種嚴格的身份等級制度,關鍵在于嚴格地依據血統、家門來劃分士/庶、良/賤之別。為了確保兩班階層血統的純正及人數,朝鮮王朝嚴格地實行等級內婚制。兩班男子必須以兩班女子為正妻,而中人階層或奴婢階層的女性,只能作為兩班的妾而不能作正妻。兩班女性與其他階層男性通婚則是完全不被允許的。同時,在兩班集團內部,也實行各種差別待遇,比如兩班中妾生的孩子不能隨父親成為兩班,只能是中人;而賤妾所生的孩子,其身份只能隨母親成為賤民。春香父親是兩班,但因為其母親是妾,所以她不是兩班貴族。其地位如文中所寫“她既是藝伎之女,你可速去,為我喚來”。當然也正是有這一大背景,春香與夢龍的愛情故事才變得如此坎坷而富有傳奇色彩。
春香之母月梅,乃全羅道南原府的藝伎。當初原是三南名姬,早年脫籍從良,嫁了兩班成參判,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眼看四十好幾,膝下無兒無女,月梅便求諸神仙,果得春香,好生培養。無奈成參判進京離去,后來又去世,留下月梅春香孤兒寡母在這人世間。
月梅為三南名姬,無論是她還是她所在的妓院,注重文藝修養,自是琴棋書畫詩酒花茶,樣樣精通,而她也因此獲得了達官貴人的賞識,從而嫁給成參判踏入上流社會,改變一生命運。這便是封建社會中下層部分女人獲得實際階層上升的途徑(月梅名義上仍為妾,是奴婢階層)。但月梅畢竟不是明媒正娶,此行為不被社會主流所贊揚。當下社會也有此等情況,多為男人在合法婚姻外與女子保持男女關系,如官員、大款包養二奶等。一般情況下,被包養者(大多是女性)在社會地位上,經濟條件上不如對方。通過與對方建立男女關系,被包養者可以獲得對方一定的經濟實惠,從而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更有多種情況發展,簡單說有兩種,情況一,被包養者入主對方家庭,從而升級成為家庭女主人,正式進入對方階層。情況二,被包養人事情敗露,被對方夫人及親屬采取措施處理,將失去原有來自包養者的物質資源,重新退回原有階層。被包養者多來自貧苦家庭,沒有后臺可以依靠,獨自打拼,有淪為妓女者,多數迫于無奈,其中佼佼者,甚至能夠補貼家用,孝敬父母,利用事主職權等資源為家人謀福利,從而改善原生家庭條件,提高家庭整體社會階層。這種行為雖然常受道德譴責,但確實是社會現實,也是從古至今都存在的人與人之間的復雜社會關系之一。
獨立撫養春香之后,月梅依然用富人思想影響春香,展現別樣風采。文中李夢龍初次到春香家時,月梅的形象有了清晰地展現。“那香母年逾半百,風韻猶存,形神灑脫,體態安詳,肌膚豐盈,精力健旺”。月梅如此好的身材與氣質定是平日注重保養,這便是投資身體,注重健康,也體現了她面對生活的優雅認真的態度。當今多少人過度放縱自己,不注重保養身體,尤其是市場經濟日益發達的今天,社會競爭日益加劇,不少年輕人承擔了過多的壓力,熬夜加班成為常態,連大學生熬夜過多或因長跑猝死等現象也頻繁發生。年輕人不注重身體,到中老年再彌補為時已晚,甚至都活不到中老年,更別提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了。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有牽涉到人們關于拿身體換金錢的認識問題,肯定有人認為年輕的時候就是要拼命賺錢,就算是拿身體換也值得,其實這就好比當初我們國家搞經濟建設,拿綠水青山換金山銀山,后來又發展到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再發展到綠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銀山,可持續發展觀念不斷深入人心。做人也是一樣,雖然人們所處的階層不同,工作種類不同,對身體的消耗程度不同,但都不能否定身體對于自身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反而對身體投資的富人心理會為生活取得重大回報。在一個可持續的機體內,人們容易擁有良好的狀態,如精氣神,幸福感。甚至這些東西就與金錢關系不大,卻反過來能促進我們享受更高級階層的生命體驗和人生樂趣。
夢龍進入春香家中,看到家中美景,不禁飄飄然如入仙境,這便是詩意人生。“室內華燭高燒,推出一輪明月;庭前垂楊輕曳,織就半幅珠簾。右則碧梧落子,搖擺生姿,欲驚鶴夢;左則蒼松拔天,嬌怒作態,待幻龍形。芭蕉綠滿,蘭蕙香飄……金犬搖尾老桂根前,鴛鴦交頸清波水上。”美不勝收,讓人流連忘返,這就是雅致生活的體現,是月梅認真生活,講究生活的證明。花花草草,開開心心,月梅和女兒過的是詩意人生。觀望當代人,又有多少老規矩被拋棄,多少美好被忽視,也許大家連看書都覺得乏味,哪里顧得上生活中的詩意呢?這本是疲于奔波養家糊口的生活面貌,可這已然成為社會現狀普遍行為,這是值得人們深思的,是什么讓我們困在眼前的簡單無聊粗糙的生存里無法自拔,再也不能仰望星空,遙望詩和遠方?生活和生存不一樣,生活不是簡單地吃飽,而是愛上從準備食材研究菜譜到品味菜肴甚至洗刷盤子的生命氣息,細心觀察生活中的美,讓自己的生命蓬勃向上,不能天天死氣沉沉。也可以借用周星馳說的,沒有夢想,人和咸魚有什么區別?沒有詩意,人和動物有什么區別呢?月梅和春香每一次賞花,每一次戲水,都是對生命的尊重,對生活的熱愛,這樣的靈魂才能吸引同樣美妙的靈魂。
最能凸顯月梅富人心理、長遠眼光的是李夢龍來家時她吩咐丫頭做的豐盛菜肴。李夢龍不解為何家中人少竟然備著如此豐富的菜肴,香母解釋道“道令有所不知:我將女兒撫養成人,并非容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總愿女兒能得一如意郎君,琴瑟靜美,快樂一世。我想到女兒成家以后,家里往來的,不是英雄豪杰,定是文人賢士,置酒高會,設宴留客,那是隨時有之的。如果在客人之前,吩咐下人備菜,卻說不出菜肴明目,豈不負有‘中饋之名?因此之故,我但逢手頭寬裕,就買來一些東西,親自烹調,讓她熟諳,從未疏忽半點,只恨老身所知的不多罷了,今晚菜肴甚少,還請道令隨意用吧。” 這是多么的有遠見,換句話說這是一種踏實的自信。之所以說踏實的自信,是因為月梅對事情有把握有憧憬并做了充足的準備,事情的結果是可預料的。這也是所謂的有價值的投資!貧窮的人總是會陷入循環貧窮的怪圈,這不僅僅是因為物質基礎的問題。深層次的,精神層次的思維模式是限制他們提高自己階層的致命毒藥。舍得為自己投資,就像電影里說的,這年頭有才華的有幾個沒錢。月梅在相對貧困的時候依然使用手頭有限的資金進行大多數人看起來是浪費的活動,這就是一種典型的富人思維,是一種有價值的浪費。很多富二代不創業也罷,一創業就有不凡舉動,那不是因為他們是天才,而是因為他們因為自身條件,已經有了幾百上千萬的虧損,在失敗中積累了經驗教訓。這世上沒有什么是偶然的,天才的背后是多少個深夜的鑿壁偷光,多少個寒冬的勇往直前,是多少個歲月的欲哭無淚與堅定不移。轉變觀念是破解貧窮怪圈的一大法寶。
在遭遇重大變故的時候,月梅依然對落魄前來的李夢龍在事實上給予了尊重。李夢龍討飯時她生氣說沒有,待到春香給他盛了飯時,他把佐料和飯混在一起用手抓著吃,她見此情景,又憐又恨,在旁說道“你這討飯吃的功夫,倒還不小。”顯然香母是在氣頭上調侃他,賭氣味兒十足。不過不論是對一個沒落兩班的尊重,還是念著女婿的舊情,她都克制了自己的情感,沒有像我們想象中的巨大的反差,沒有在這里看到所謂的世道黑暗,物是人非。最終,美好的結局展現在月梅面前,相信她享受幸福時也是心安理得的。當代社會,市場經濟蓬勃發展,人們的觀念不斷發生變化,人與人相處多了些金錢味,少了些人情味,這對整個國家的社會氛圍和民族的凝聚力都是不利的。的確,社會階層差距日益拉大,社會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加劇,更需要優秀傳統文化精神來緩解。社會再黑暗也好,再光明也罷,歸根到底是由人組成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情也是一種資源,尊重每一個人,尤其尊重有價值有潛力有上進心的人,會是一種福分。雖然香母不是明顯的助人為樂最后得到好報,但她的這種心理,對人情關系的積極認知值得當下人認真學習。
《春香傳》這部小說經久不衰,里面不僅有男女主人公的精彩絕倫的故事與攝人心魂的情感起伏,更有月梅這樣有血有肉的人物配合撐起整個傳奇世界。當我們感嘆春香美若天仙、貞潔如一的美好時,需要認真思考人生,思考小說里的邏輯與每個人物所做出的努力。這也希望能給廣大學者一個提示,對經典作品次要人物的研究也會有別樣風采。月梅,一個鮮活的女人,在故事里閃閃發光。對當代社會階層流動,個人素質培養等方面有著很好的借鑒作用。
作者簡介:黃佳欣,河南開封人,生于1998年。《淥水詩刊》主編、河南省詩歌學會會員、河南省青少年作家協會會員。有作品發表在《鴨綠江》《花溪》《青年文學家》《淥水詩刊》《山東詩歌》等刊物。